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交通拥堵治理,深圳应更有作为
2015-07-31 
        Topic论圳

        齐星敦

        对备受交通拥堵之苦折磨的市民来说,本周至少有两个“好消息”:7月26日,深圳市交委运行指挥中心发布本周城市干道的交通拥堵情况预测,为广大市民提供出行参考;7月28日,深圳交警局徐炜副局长透露,今年年底深圳市计划推出合乘车道鼓励一车多人搭乘,缓解早晚高峰期部分路段的拥堵现状。

        不难看出,交通管理部门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的诚意和努力。

        先说说“合乘治堵”。这其实就是“拼车”。早在2014年1月,北京市就出台了国内首个《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给予市民“拼车”合法身份。根据“合乘”目的,可分为上下班通勤的长期合乘、节假日返乡的长途短期合乘。它不仅仅是现在交警部门所透露的,只是早晚高峰期的“拼车”。

        “拼车”是个老话题,它的省钱、便捷和环保,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媒体的调查显示,国内不少城市早已悄然流行,只是因为其中隐含的法律风险问题,“拼车”行为一直为交通管理部门所不容。

        比较常见的说辞是,一旦允许“拼车”,则意味着给“黑车”钻空子提供更大的空间。这或是事实,但是谁都知道,即便不允许“拼车”,“黑车”也同样是屡禁不绝,北京出租车市场上“黑车”的数量远比正规出租车高就是一个典型。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安全”。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构建起来的专车服务以及拼车软件,后台对用户资料的备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而且,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专车及拼车软件给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远比“黑车”更大的监管挑战,加上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交通管理部门对“拼车合法化”问题在态度上有所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我们希望,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在未来“拼车”问题的地方立法上,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作为。

        回头说说交通拥堵预测。据说我们已经处于“大数据”时代,这个由“交通大数据”平台所提取的数据,相信确实能够给市民出行提供参考。这倒让人想起之前引发广泛争议的Uber被查风波。《南方周末》今年4月16日的报道中提到,Uber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层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正积极跟很多国家和城市的政府进行沟通,说服他们同意Uber合法运营。为此Uber给出的合作甜头是,承诺给政府开放Uber平台的大数据,例如哪里经常堵车、哪里的人口出行需求很大,但没有得到满足。

        相信我们能由此窥见“大数据”对于交通拥堵治理的作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大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如果没有针对“大数据”所反映的情况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话。“交通大数据”能预测城市干道的拥堵,但对许多市民来说,他们未必就有“绕行”的选择余地;如果我们的地铁站点建设等,依然是以提高土地升值为逻辑而不是满足人口出行需求的话,那么再多的“大数据”也都只是数据而已。

        一个最显见且最迫切的问题是,近日本埠媒体报道,布吉检查站附近一工地长期占据道路,6年未施工,给周边交通带来极大压力。而市水务局的回应是,将采用土方回填的方式恢复市政路面,但工程何时能完工暂未给出时间表。

        一个工地一围蔽就是6年且何时恢复还没时间表,在造成鹏城的交通拥堵中,类似的情况有多少?又该如何得到解决?在这一方面,深圳交委指挥中心的“交通大数据”,能否也给出一份“大数据”,让市民清清楚楚,至少不会塞在路上不明不白。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