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中国穿越“死亡之海”的沙漠公路不再受流沙危害
2015-08-07 
        

        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6日电(记者喻菲)52岁的黄自友和他的妻子生活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板房内,床旁就是灶台。他们的家叫做“021号水井房”。

        7年来,这对来自四川的夫妇每天有12个小时是在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中,看守着一口抽水井和连接着水泵的一条条黑色细管。这些伸展数公里的细管滴灌着沙漠公路两旁的防护林。

        吃过早饭,黄自友徒步去检查他管辖的4公里范围内防护林下的水管是否都在正常滴水。沙漠中没有电视信号,没有互联网,黄自友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唯一的娱乐方式是看影碟。在他寂寞的时光中,梭梭、沙拐枣、柽柳等植物茂盛地生长。

        在塔里木沙漠公路旁,像这样的水井房每4公里一个,水井抽出的地下水滋润着延绵436公里的防护林,保护了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公路的安全畅通。

        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站长徐新文介绍,自从9年前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成以来,这条“绿色走廊”有效地降低风速50%至77%,林带内单位时间单位宽度内通过的沙量仅为流沙地的0.98%至12.55%。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彻底根治了流沙对公路的危害,保证了公路的安全畅通,公路沿途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动植物种数不断增加,使昔日荒芜的流动沙漠充满生机。”已在沙漠中工作了20多年,用双脚丈量过沙漠公路每一公里的徐新文说。

        地处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地下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但沙漠地区交通运输非常困难。1995年,中国石油投资8亿元,建成了南北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全长522公里的世界最长等级沙漠公路。

        这条公路成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油气勘探开发和新疆南部区域发展的要道。然而,这条纵贯“死亡之海”的经济通道在建成后因连续积沙面临严峻挑战,公路养护费用逐年增加,严重制约油气正常勘探开发。

        为根治这条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危害和改善生态环境,科学家在气候干旱、风沙强烈、高温酷热、降水稀少的沙漠环境下,开展了以生物防沙措施为主体的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深入研究和艰难探索。

        于2003年至2006年建设的防护林生态工程,总投资2.18亿元。林带总体宽度72至78米,总面积为3128公顷,种植各类苗木近2000万株。

        “这一工程有效防治了风沙对公路的危害,彻底改观了公路沿线荒芜的生态景观。它是世界首例,为人类治理沙漠和改善沙漠环境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科学依据。”徐新文说。

        为了给沙漠油田基地的生物防护体系和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筛选优良物种,并为荒漠植物提供一个迁地保存和多样性研究的基地,中国还于2002年建设了塔中沙漠植物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位于茫茫沙海腹地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植物园。科学家先后从南疆、北疆,以及宁夏、甘肃、青海,乃至非洲等地引进400多种植物,目前200多种荒漠植物在塔中沙漠植物园保存下来。

        据介绍,科学家在塔克拉玛干流动沙漠极端环境下积累的生物防沙和人工绿地建设的技术经验已成功地推广到南疆铁路等防沙绿化工程中。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雷加强介绍,中国科学家还为利比亚海岸公路和沙漠公路风沙灾害防治项目承担了工程设计工作,并为利比亚培训了技术人员。此外,中国科学家还完成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绿化工程”方案设计,未来还将与更多非洲、中亚等国家开展荒漠化防治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徐新文说,科研人员将对沙漠公路防护林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后期管护、林带更新、风沙灾害、稳定性等问题继续试验研究,对沙漠腹地新人工绿洲的环境变化和生态过程,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风沙环境和风沙运移过程开展监测研究。

        (原标题:中国穿越“死亡之海”的沙漠公路不再受流沙危害)

        本文来源:新华网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