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穿越“死亡之海”探访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
2015-08-10 
        

        塔里木沙漠公路(央广网记者黄光辉摄)

        央广网北京8月9日消息(记者黄光辉)中央媒体采访团近日沿着全长562公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穿越被称为“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沙漠公路两侧的防护林生态工程,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经过12年的攻关研究、历时3年建造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条建设在沙漠中的绿色长城,其规模之大、环境之恶劣举世罕见。

        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就没有这条沙漠公路,也就没有这条绿色的长廊。中央媒体采访团在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途中,两侧由拐枣、柽柳和梭梭等构成的宽度在72-78米米左右的防护林带一直陪伴着我们。塔里木沙漠公路建成之初,被人们叫做“鬼路”,沙漠公路两侧黄沙弥漫。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站长徐新文研究员介绍说,通过十多年的研究,我们认为沙漠公路生物防沙,植物种植应以沙拐枣、柽柳和梭梭等优良固沙灌木为主,局部地段也可种植胡杨、沙枣等乔木和一些草本植物。我们确定了主要植物种的适应灌溉水矿化度范围,并形成沙漠公路防沙和绿色走廊建设的技术体系。

        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均降水量不足20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3800毫米。夏季气温最高达43.2摄氏度,地表温度则高达70摄氏度以上。在沙漠中工作了20多年,几乎用双脚丈量过沙漠公路每一公里的徐新文深有感触的说;“在沙漠里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长436公里的生态防护林带,每隔4公里就要打1眼水源井,抽取地下咸水利用滴灌方式为植物供水。”记者在沙漠公路里每隔4公里,就能看见一个红顶蓝墙的小屋,小屋里的主人要从这里牵引出4公里长的水管,将地下水一滴一滴输送给沙漠里的生命。

        为了与狂虐的沙漠进行对抗,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跑遍中国大西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进行选种和植物耐盐、耐旱实验。塔中沙漠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常青从植物引种筛选到植物园圃的建立一直参与其间。她说,塔中沙漠植物园针对流沙生境适宜生存的沙生植物开展引种与利用试验示范,先后从吐鲁番植物园、南疆、北疆、宁夏、甘肃和青海和非洲等地共引进各种植物400多种,目前有200余种荒漠植物在塔中沙漠植物园保存了下来。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副所长雷加强研究员在塔里木沙漠公路接受采访时说,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体系建成后,未来还将在人工生态环境的持续性、防护林的区域环境效应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不但保障了沙漠公路的长久安全运行,更为今后在沙漠地区大规模进行生态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还为利比亚海岸公路和沙漠公路风沙灾害防治项目承担了工程设计工作,并为利比亚培训了技术人员。此外,中国科学家还完成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绿化工程”方案设计,未来还将与更多非洲、中亚等国家开展荒漠化防治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徐新文说,我这辈子花了20多年做好了塔克拉玛干的工作。下一个20年,我希望到撒哈拉去,给非洲做一点工作。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对沙漠的研究还远没有结束,他们还要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在这里驻守,他们还希望对沙害的阻击战延伸到远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在塔里木沙漠公路旁的沙丘上竖立着14个醒目的大字:“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中国科研人员将继续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书写征服沙海精彩人生。

        (原标题:穿越“死亡之海”探访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_央广网)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