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中国高铁亟待建立运营维护标准体系
2015-08-13 
        ■本报记者彭丽

        “高铁速度并非越快越好,需要综合考量行车安全性、乘车舒适度、运营经济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等诸多因素。”近日,在中科院学部“轨道交通工程”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论坛执行主席、中科院院士翟婉明表示,要管理我国目前大规模的高铁运营线路,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高速铁路运营维护标准体系。

        目前,全球运营的高速铁路有近2.5万公里,分布在中、日、法、德、意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已开通运营的高速铁路达1.6万公里,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

        我国高铁不仅在运营里程上居世界首位,350公里的设计时速也是全球最高。不过,现阶段国际上只有针对时速300公里的标准,对超过300公里时速的高铁还没有可供借鉴的标准。“一切都要去探索和实践。”翟婉明说,标准的制定只有靠自己。

        “高速铁路是一个耦合大系统,由轨道线路、高速列车、受电弓、接触网等构成,又置于地表稠密大气中,系统的所有特性都与运行速度高度相关。”翟婉明认为,高速列车要实现目标速度的安全运行,必须全面落实勘测设计、基础工程、装备制造、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等6大系统的技术标准。

        “我国高铁线桥隧勘探设计的标准已相继出台,但完善的运营维护标准尚未形成,目前主要是一些规则、规章和暂行规定。”翟婉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是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维护标准体系,这对高速铁路这一庞大工程系统的长期稳定健康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标准跟法规一样,必须科学严密。”翟婉明强调,一方面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要经过实践一步步检验,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不合理的标准出台将后患无穷。

        翟婉明坦言,与日、德、法等高铁发源国相比,我国的高铁运营时间很短,实践经验还很缺乏,基础研究也很薄弱。因此,要进一步针对中国高铁的特点,从基础源头、关键技术和运营实践3个方面入手,找到最适合我国国情的运营维护模式。

        目前,我国高铁已由大规模“设计建造”阶段转入长期“运营维护”阶段。在翟婉明看来,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高速动车组与承载基础结构系统动态性能演变及疲劳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比如轮轨磨耗的发展演化及其对高速动车组运行平稳性的影响,其中包括钢轨波浪形磨耗这一世界性难题。又如,环境与高速列车动荷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基础结构部件损伤与性能劣化及其控制的问题。

        “弄清这些基础科学问题,找到各种参数的安全控制限值,对制定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维护标准体系至关重要。”翟婉明说。

        “我国高铁已成为世界舞台的聚焦点。”翟婉明一直在思考,高铁安全、经济、合理的运营时速究竟是多少?未来的速度目标在哪里?他认为,应以安全可靠为前提,结合运输需求、经济性和环境可持续性,通过基础研究和实践,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翟婉明指出,高速度、高安全、高效能需要依靠科技保障,只有基础研究强大了,高铁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他期待通过协同创新,攻克高铁前沿科学问题,破解重大工程实际难题,使我国高铁能尽快走出去,最终实现中国高铁技术引领世界的梦想。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