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安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环境与问题思考
2015-08-24 
        

        2013年随着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在合肥召开,我第一次来到合肥,年会结束后我尝试写了一篇安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思考的文章,但文章写了一半就搁置在我的电脑桌面上,一放两年时间。最近我有机会对安徽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进行了近距离调研工作,今天把两年前应该完成的文章完善、补充、发布出来。

        0、安徽城市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环境

        根据中国交通技术网(Tranbbs.com)数据统计,2014年安徽省城市智能交通全年项目数量(市场机会)397项,较2013年增加113项,占全国市场的第六位;市场规模14.1亿,位居全国第五位,同比增长60%。连年来,安徽省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投资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并且也因此培养了一批智能交通企业,持续的投资让产业不断清晰、发展。

        (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范围为10个细分行业,分别为交通指挥类系统与设备、电子警察系统与设备、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与设备、卡口系统与设备、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与设备、智能公交系统与设备、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与设备、GPS与警用系统与设备、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系统与设备、综合客运枢纽信息化系统与设备。)

        根据中国交通技术网(Tranbbs.com)数据统计,2014年安徽省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约157家,较2013年增加41家,其中本地企业62家,外地企业95家。2013年市场参与竞争的企业本地企业70家,外地企业46家。两年数据对比,2014年的市场开放性更好,更多的外地企业市场进入安徽市常

        在2014年的157家企业中,市场份额比较大的企业有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大千方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国交通技术网(Tranbbs.com)数据统计,2014年安徽省城市智能交通项目分布在78个行政单位城市,项目综合覆盖率(有城市智能交通项目投资发生)85%,其中16个地级市项目覆盖率由2011年的88%上升到2014年的100%;6个县级市覆盖率由2011年的80%上升到2014年的100%;56个县覆盖率由2011年的34%上升到2014年的79%。近几年的发展,市场投资规模增大,项目分布区域更广,市场机会更多。

        市场投资持续增长,各级城市建设需求旺盛,市场项目机会更多,也成长起来几家全国知名的企业。安徽省智能交通产业特点和问题:

        1.多以安徽省本地为经营业务

        多年的大规模投资,最能做出企业规模的系统集成商,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皖通城市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城市智能交通业务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省外的业务相对较少。这一方面增加了企业业务的经营风险,另外一方面也错过了过去几年圈地运动的高峰,业务发展相对放缓,影响了企业业务的未来发展空间。

        在一个区域经营久了,并且地区投资持续,市场占有率比较理想,企业不容易居安思危。而当地区出现投资下降,市场竞争开始激烈,或者政府回款能力变化等情况,企业压力陡增。各方面的原因,安徽省的系统集成商企业仿佛缺乏走出去的勇气和决心。

        2.低价竞争,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以合肥为代表,安徽省内的智能交通建设项目多以低价中标为标准,价格战愈演愈烈。2014年合肥大约2个亿的项目,最终中标价腰斩。

        从政府角度看,低价中标的政策严重的伤害了以本地业务为主的这些企业,是目前安徽省智能交通企业生存状况堪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国内不少地区在招投标管理中,鼓励节约预算金额,而这往往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忽略项目成本和质量要求。行业有几家大型系统集成商公司在合肥中标项目,完工后多年项目没有验收,加上目前合肥在建地铁,多处破路挪移设备,火上浇油,设备在线使用率再降低,验收看上去遥遥无期,也因此这些企业中有部分已经撤离安徽市常从2013-2014年安徽市场外地企业数量变化可以看出,经过几年的低价中标策略,本地企业后续再拿项目资金已经紧张,目前开始主动放弃一些项目,众多的外地企业,市场进入试水的企业,需要业绩的企业中标项目增多。另外一方面,安徽本地最终用户迫切希望获得稳定优质的产品市场进入,这也让多年以来实行的各类产品指定厂家的圈子开始松动,目前陆续有一些原来指定产品之外的厂家市场进入。一方面鼓励低价中标,另外一方面用户需要稳定的系统和高质量的产品,管理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捋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这也是政策对产业影响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从企业角度来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安徽省之所以形成低价中标的局面,企业市场份额的抢夺,业绩的抢夺,互相之间的恶性竞争也是重要因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后市场做坏了,自己生存也面临困境。

        3.各有优劣势,遗憾未成为第一梯队(排名前十)企业

        安徽省智能交通产业群是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竞争者数量规模2740家,安徽省62家,占2.3%,属于第三梯队的产业聚集地。安徽省多家带头企业发展各有优劣势,但遗憾未有成为第一梯队的企业。

        2014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竞争者数量分布图

        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科力素有安徽省智能交通黄埔军校之称。本身技术沉淀丰富,技术实力突出,在安徽省早些年的智能交通市场中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但近几年人才流失比较多,众多人才被省内其他企业吸纳。相对来说,市场销售拓展能力不强、资金实力较弱,也没有主动向省外进行销售网络拓展,失去不少发展机会。从技术、业绩、人才等角度看,科力是最有可能迈进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四创是中电科集团38所下属上市公司,2010年左右开始进入城市智能交通市常从资本的理论层面上看,他有科力不具备的资金实力、政府关系背景,具有收购其他技术团队增加实力的更多可能性,在BT模式当道的过去五年中,他也有机会发展成行业大鳄。但多年的以安徽本地市场为主的低价中标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技术、产品储备不多,目前发展遇到挑战。

        安徽皖通城市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以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10万元,占股51%成立安徽皖通科技城市智能交通有限公司,其可以理解为在高速公路行业生命周期逐渐步入衰落阶段时(后国家出台至2020年的国家公路网规划,生命周期得到延长),皖通科技新业务领域的拓展。皖通城市公司主要业务在安徽省内,公司技术、人才的积累相对较弱,在省内市场占有率也处于下风。

        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蓝盾光电子是安徽省内唯一一家不以省内业务为主,销售网络遍布全国的系统集成+产品公司,也是我认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奇葩”公司之一,雷达测速产品小订单非常多,年度合计规模却比较大,小订单产品管理经营应该值得关注和学习。近几年为也开始逐步涉足大型系统集成项目。目前蓝盾的产品线比较单一,并且缺少智能交通主流产品线。但即便如此,蓝盾光电子的未来仍值得关注,从业绩上可能代表安徽省进入全国TOP10。

        4.缺乏产品公司氛围,研发投入有顾虑

        安徽省智能交通产品类公司不多,近来在安徽市场比较受人关注的安徽超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研发信号机、电子警察、卡口相机、雷达测速等产品,是一个有办公和厂房6000?多平米场地,规范发展的企业。

        另外,合肥路之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文康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品公司也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品牌全国知名度较高。合肥文康科技有限公司在雷达测速行业市场占有率也大约在前三之列。但整体而言,安徽省的智能交通产品类企业数量也不多,对于产业发展来说还需要政府支持、市场培育。

        中国交通技术网(Tranbbs.com)的调研中发现,企业产品研发投入方面有时候会遇到知识产权和人才管理的问题困扰。公司创始人投入巨资培养人才,做产品研发,当产品成熟,市场打开时,如何留住已经成长为顶尖水平的人才就是必须面临的问题。众多的事例证明,高薪和股份也不一定留住顶尖人才。跳槽或者单独创业,用在这个公司获得的成果直接复制产品,另起炉灶。在中国并不严肃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中小企业的投资创新并不能最大市场化,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创新的积极性。

        5.结尾

        当全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进入250亿大关;当有多家企业年度城市智能交通业绩超过10亿规模;当第一梯队企业门槛建立在2.5亿水平线上;当众多的企业扎稳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开始寻求新的智能交通领域业务增长点,安徽省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实现这些目标任重道远。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