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莆田宁海桥项目建设现场采访记
2015-08-25 
        

        莆田宁海古桥、新桥飞架南北,横跨木兰溪之上,交相辉映,构筑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主车道沥青摊铺、人行道大理石铺砌、两侧护栏设置……前不久,记者来到宁海新桥项目现场探访看到,主桥已经合龙、横跨木兰溪上,雄姿初现;宽阔的桥面上,四五十名工人分布其间忙碌。

        “之前最高峰时有两三百人在奋战,主桥的左幅、右幅分别于今年5月28日、6月30日合龙。现在整体工程进入扫尾冲刺,计划本月底完工。”宁海新桥项目办安质部部长黄玄介绍说,宁海新桥是省道201线莆田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080米。其中,桥梁长1040米,包括主桥440米。

        桥上机声隆隆,桥下潮水涛涛。

        工人身后110米开外,就是同样横跨木兰溪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海桥,连接着白塘镇镇前村与黄石镇桥兜村。

        提及宁海桥的历史,桥两边的居民都能说上一二。

        这里古为“宁海渡”,溪海交汇、潮大流急,两岸往来要乘渡船。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龟山寺僧人越浦法师开始募捐建桥。至今历经多次毁损和重修,留下诸多动人的故事。

        记者置身宁海桥,映入眼帘的是长约10米、宽厚均1米的巨条石。古时水文地质复杂、设备简陋,要架起如此巨石,凝结着古人的心血和智慧。明代莆田人陈经邦赞叹该桥“跨溪海之吭喉,束潮汐之吞吐”。现存的宁海古桥长225米,桥面用75块巨条石铺设而成;桥墩间的净跨径8.8-11.8米间,比著名的五里桥和洛阳桥的跨度还大;桥的两端各竖有高约3米的“护桥将军”。上世纪80年代,由于交通等的需要,宁海桥上加建了一座公路桥。

        “我们收工后,也常常经过宁海古桥。古时候没什么设备,水流这么急,能用那么大的石块建起桥,并能够留存至今,真不简单,值得我们修桥人学习。”在宁海新桥上,工人们告诉记者,每天施工时,抬头就能看到古桥,这也激励着他们:一定要严标准、高质量地修好新桥。

        宁海新桥项目是我市普通公路首个标准化施工的示范点。项目自动工以来,钢筋加工尝工地实验室、混凝土拌和站等方面就注入标准化的理念,严格执行标准化管理。

        “拿钢筋加工来说,以前多采用人工弯折,难免有误差。通过标准化施工,应用智能钢筋数控机,把参数输进去就行了,精确度很高。”黄玄说,施工中,小到施工便道要用哪一种土,都按照标准化规定来选龋通过管理、施工等方面的标准化施工,努力把新桥建成优质工程、安全工程。

        采访当日,虽然多云,但在桥面上走动数分钟,也会汗流浃背。“桥上没遮挡物,太阳一晒,桥面更热。我们采取错峰作业,避开午间。”施工方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这里地处木兰溪入海口,每天潮水两涨两落,而且潮差(高潮位与低潮位间的差值)达7米,每天可供施工只有6-7小时,作业时间短、施工难度大。比如,承台采用钢围堰,涨潮时进水,施工时需先抽干水,然后人下到里边绑钢筋、浇筑混凝土。大家克服种种困难,也响应市里提出的扩大有效投资等要求,全力建好桥。

        “走桥念志”。如今,宁海古桥历经数百年,仍为群众所念。“儿时常在桥上乘凉、看书”、“端午节如果天气好的话,可以见到宁海初日,很难得,我60多岁了只看到一次”、“有桥有渡口,桥兜街原来商铺很多,我家就是开客栈的,住客各地口音都有”……说起与宁海桥的情缘,许多年长的群众在受访时总有说不完的话。

        宁海桥,也从一个侧面见证着莆田“海丝”的过去。“小时候这里车水马龙,许多莆田特产从这里运出去,同时很多商品从这里进口。记得当年家里还开过油行,卖过亚细亚煤油。”今年70多岁的郑舜英说,商贸、人员往来,也带来外来文化,在桥兜村,人们还发现了一块摩尼教石刻残碑。

        而新桥建成后,飞架南北兴一方。北接省道201涵江段,南接规划中的壶公大道互通枢纽,既新添一条交通大动脉,古桥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两座大桥,一古一今,并立于木兰溪之上,交相辉映,继往开来,构筑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湄洲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