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架通决策部门与智库之间的桥梁
2015-08-29 
        当前,我国智库建设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智库建设必须拥有政策扶持、人才结构、资金来源、成果转化机制等要素,着力培育和营造有利于智库建设的发展环境,解决人才、资金等制约因素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还需要重视以下问题:

        一、智库研究人员必须“学院派”和“实践派”皆备

        智库建设需要大量合适的研究人员,他们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宏才大略,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基层经验,换句话说,既要有理论水平,也要有实干历练。因此,智库的研究人员必须“学院派”和“实践派”皆备,才能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美国智库水平高是世界公认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拥有大量从政府部门及各行各业转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在我国,学院式研究人员与基层实干者通常互不相关,从事实际工作掌握微观情况的人员往往不具备研究能力,而专门的研究人员又大都是从学校到研究机构,对国情省情区情不甚了了或一知半解,因此智库人才十分匮乏。希望多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型官员、专家型企业高管参与智库工作,或退休后到智库机构发挥余热,这与官员退休后到企业挂职谋利性质不同,组织部门应给予支持。

        二、智库研究应与实际决策需求相结合

        智库工作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顶层设计提供智力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现实是,有的智库研究和实际决策需求相脱节,党委、政府决策部门认为这些智库成果不对胃口,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没什么实际价值;而智库工作者则常常觉得不受重视,抱怨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难以进入决策层。如何找到两者的共同点、切入点,正是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智库不同于一般研究机构,地方智库如果要真正成为党委和政府决策的“思想库”、“智囊团”和“情报中心”,就必须以本地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深入基层开展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课题研究,为地方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作为领导机关和决策部门,则要通过一定渠道给智库出题目,把他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列为研究课题,采取委托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研究机构和智库专家“招标”。此外,要构建完善科学的智库评估体系,防止智库建设一窝蜂而上、互相攀比等倾向。

        三、完善智库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机制

        智库要解决好研究成果滞后、时效性不足,尤其是创新性研究成果少的问题,有关部门则应从智库建设的政策制度、法治环境、活动空间等方面给予支持,以制度保障为社会智库提供生长土壤。要在智库与决策部门之间建立起交流合作与沟通联络机制,并形成制度化,吸收各类智库特别是社会智库参与地方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研究和重大决策、公共政策研究。着力拓宽成果转化应用的渠道和载体,提高智库研究成果社会化、市场化水平。明确规范党政机关决策程序,把智库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纳入决策程序,将征询智库意见贯穿于公共决策出台的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

        四、着重扶持并规范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

        我国智库可分为三种类型——政府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应鼓励和扶持不同类型的智库发展,使之相得益彰,互补发展,形成良性竞争。当前,我国智库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智库来自官方,社会智库的发展规模孝影响力弱,需要着重扶持并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的健康发展。要明确社会智库的法人地位,健全社会智库财务管理制度,增加财政对社会智库经费的支持,积极探索社会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建议对社会智库领导人员的任职年龄、兼职条件等限制适当放宽,吸纳有学术基础和研究能力的卸任官员进入该领域,这有利于社会智库研究与党政决策进行有效对接。作为社会智库则要精准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努力提高研究成果质量,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品牌。

        智库建设涉及诸多部门和专业,社科理论界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各级社科联应责无旁贷积极发挥自身“联”的优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开辟渠道,架通决策部门与智库之间的桥梁,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作者系汕头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马灿龙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