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黔跨省区合作破除区域流动壁垒
2015-09-11
东风柳汽车间内,工人在组装汽车。丁铨摄
千里之外,犹如同城。
9月第一个周末,当贵州黔南州迎来又一波乘高铁而来的广东客时,老家在广西梧州的白领黄伟提前结束假期,走出人潮汹涌的广州南站。同一时刻,建材商人吴坤走进广西南宁东站候车室,等待去往肇庆的高铁。
东来西往,身影穿梭,数据跳跃。
南宁铁路局称,今年暑运62天,南广高铁线上旅游客流、商务客流持续火爆,累计发送旅客257.7万人次。同期,贵广高铁沿线旅游客流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全线平均客座率高达105%。
消费、商机、资金、信息、技术,伴随着人员流动而快速流通。开通不到一年,贵广、南广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南方的黄金通道。
根据去年底签署的有关协议,粤桂黔三省区将共同打造一条“高铁经济带”。这一由多个省政府签约确定、以高铁为枢纽的经济带模式,在全国都属探路之举。
中国高铁经济能够改变什么?粤桂黔合作,能够带来什么?广东又能够试验什么?
发生在南方大地的这些探索,组成了一条经济带背后,一个意义深远的中国命题。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赵越
中国经济带相继进入“高铁时代”
国内逐渐迎来了“高铁时代”。“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这一由三地官方牵头、以高铁为枢纽的经济带模式,在全国都属探路之举。
8月底,《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让这个“年轻”的经济带再次跃入人们的视野。
去年12月,随着南广、贵广高铁正式开通,《广东盛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粤桂两省区关于建设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这一概念也随之诞生。
在此背后,一个重要的趋势是,从去年至今,多个跨越省市行政区的经济带正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通道,其中一些还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迅速成为沿线省市的市场兴奋点。此外,去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也引发了沿江地区的强烈关注。
而在此前,“城市群”也正成为国内常见的跨区域合作模式。以全国瞩目的京津冀地区为例,今年8月,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京津冀整体定位就包括“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此外,今年国务院还批复同意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及《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
而珠三角地区则是国内最早发展起来的城市群。去年5月,广东省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努力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而珠三角内的广州、佛山两市,则是国内城市之间探索同城化的先行者。
从京津冀、长三角到珠三角,随着越来越多城市连入高铁网络,不少城市借高铁发展城市建设、调整产业结构,高铁新城、高铁商务区纷纷上马,“高铁经济”这个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
国内高铁发展历史并不算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这是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当时运营速度世界最快的高速铁路。此后,国内逐渐迎来了“高铁时代”的到来。
在各省市的高铁经济发展中,“高铁经济带”主要出现在民间和媒体层面。2011年,在环渤海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京沪高铁开通后,沿线各省城市围绕积极布局,有媒体惊叹,“京沪高铁托起了中国新经济带”。同时,“沿高经济带”也在长三角一些城市的新闻出现。
但梳理历史不难发现,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被提出之前,国内基本上还找不到由省政府定名、签署协议,并联合展开规划、建设的高铁经济带先例。
如果以2014年12月三省区签署协议为起点,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诞生至今尚未满10个月。但这一经济带的诞生,实际上堪称中国高铁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性事件。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这一由三地官方牵头、以高铁为枢纽的经济带模式,在全国都属探路之举。
破除跨区域流动壁垒,高铁带来什么
如何突破行政边界,最终达到“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正是国内经济带、城市群的发展命题。以粤桂黔经济带为例,南广贵广高铁横跨三省区13个城市,如何推动生产要素在不同的省市优化配置,这还是一道有待探索的宏大命题。
粤桂黔经济带一开始就受到广泛看好。
“下一时代,是客运时代,是休闲度假观光的时代。南广、贵广高铁的开通,给珠三角提供了改天换地的可能。”知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说,“你想想,只要几小时就可以从酷暑难挡的岭南穿越到清凉宜人的贵州,这不仅可以开启一个巨大的旅游市场,由此引发的养老养生、休闲度假等新兴市场空间更是超乎想象。”
“只要我们傍上佛山这个‘大款’,那我们的产业和经济就上了一个层次了。”不久前,柳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传林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说出了柳州等桂黔两省城市对高铁经济带的共同期待。
但经济带、城市群发展均涉及跨行政区合作,跨行政区合作需解决的问题远不只是基础设施建设那么简单。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就提出,要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突破行政边界,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突破行政边界,最终达到“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正是国内经济带、城市群的发展目的。然而在更深层次的合作发展中,如何推动生产要素在南广、贵广高铁横跨的三省区10多个城市之间优化配置,显然有待破解。
在三省区政府统筹规划,协同发展之下,“高铁+跨省经济带”的组合,被赋予了更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空间,让沿线地区的潜在需求迅速井喷。
“高铁经济可以改变经济发展的空间,原来贵阳到广州要20多个小时,现在只用4个多小时,所以经济上很多要素的组合就能够流动起来。”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说。
三省区内在强有力的市场流动需求,是这条经济带生命力的根本。
“高铁开通后,南宁和佛山是相邻的一家人、是兄弟城市1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韦耿说,高铁经济背景下,开发区近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希望跟广东,特别是全国制造业第五强的佛山开展产业合作,“背靠大西南,面向东盟的经开区完全可以成为佛山企业西进的产业跳板”。
生产要素流动需要突破传统行政区域界线,这是国内其他城市群、经济带的共同命题,也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用武之地。
对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该举措对于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区域竞争影响深远。他认为,佛山需要推动与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的产业合作,培育好与佛山产业关联的经济腹地。
打通东西部的广东探索
从南宁、贵阳到广州、佛山,一条经济带与一个试验区一端连接着位于沿海地区,市场经济活跃的珠三角,一端则连接着位于内陆,厚积薄发、资源丰富的大西南。打通沿海与内陆,解决东部西部发展不均衡,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重大命题。
南宁、贵阳、柳州、桂林、梧州……打开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名单,不少城市有值得称道的资源和发展优势,而广州、佛山两座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领先位置。特别是以工业为主的佛山,成为了广东省探索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的试验区。
试验区试什么?广东省政府对《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中显示,该试验区规划一区三园,其中广东园以佛山西站为核心区,主体区域面积达92平方公里。
省政府要求佛山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要努力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打造成为高铁经济带发展先行区、粤桂黔创新创业合作集聚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珠三角西部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区和新型城镇化创新建设示范区,为三省区更大范围的合作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
这与三省区此前的共识一脉相承。根据《广东盛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三省区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整合资源,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促进经济要素优势互补,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而今后,作为广东省的最新探索,该试验区将深化与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地区合作,推动与粤西北、大西南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协同创新驱动,将试验区建成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珠三角辐射大西南的“前沿阵地”和大西南融入珠三角的“桥头堡”,为我国高铁经济带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产业合作是试验区的重中之重。以制造业为例,试验区将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为契机,力争在智能制造、汽车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与高铁沿线地区共建配套和外包基地,有效提升相关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
目前,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试验区已成为沿线各地关注的焦点。
以广西南宁为例,南宁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汉锋透露,南宁市已明确将与佛山在5个方面开展合作,分别为产业对接、经贸合作、文旅合作、科技教育人才交流、合作打造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
据其透露,在产业对接上,南宁将错位发展、构筑跨区域产业链,加强与佛山当地铝加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方面合作。为此,南宁将不定期地举办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合作洽谈会,加强产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
从南宁、贵阳到广州、佛山,一条经济带与一个试验区一端连接着位于沿海地区,市场经济活跃、开发程度高的珠三角,一端则连接着位于内陆,经济厚积薄发、资源丰富的大西南。
事实上,打通沿海与内陆,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重大命题。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如能在跨行政区域进行产业、资源和创新协作的成功探索,将成为对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高铁上的涅槃:
以“创新的流动”推动“创新驱动”
王红蕾的设想正在实现。
“贵广高铁开通后,贵阳与佛山、珠三角空间距离压缩,贵阳起到了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目的地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推进产学研的联合。”近日,身为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的王红蕾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谈及了高铁经济对粤桂黔创新驱动与协作的积极影响。
而就在今年7月,贵州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的4名博士走进了佛山南海区瀚天科技城,进入企业开展科研实践。这是广西、贵州等地的高校首次参与南海的“博士进企业”活动,也是佛山专门围绕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对粤桂黔区域人才等创新要素交流合作的探索。
创新要素大流动
相比传统铁路运输拉动的货运潜力,高铁释放的是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流动潜力。
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多个城市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并探索合作机制的创新突破。“我们的企业和高校的人才流动太封闭,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尝试合作的制度。”王红蕾说。
粤桂黔间科研、创新合作不乏先例,然而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背景下,这种省际间的创新协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和密集。
作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所在地,佛山尤其积极投入其中,不仅是高校与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也开始互动。
8月中旬,贵州省黔南州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局长逢焕东带队到佛山开展科技合作交流考察。佛山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称,双方就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发展的相关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决定下一阶段继续就两地科技部门合作进行探讨和推进。
沿高铁布局高校资源
在各地的互动中,人才是一个关键。今年4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赴广西大学洽谈人才输送合作事宜,双方就构建校企合作信息共享平台,支持高级人才创业等事项达成框架性协议。
6月中旬,南海区民营企业校园专场招聘会在贵州大学举办。不久后,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有关负责人来到佛山参加了佛山市(禅城)“政校行园企”人才科研交流合作大会。
一些大学已开始主动思考围绕高铁布局。广西科技大学校长李思敏表示,广西科技大学与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的高校都可以合作,学校在未来的5到10年与其他高校合作的定位是做好创新平台,成为连接这些高校和柳州产业的一座桥梁。
大学的力量将为试验区建设加码。佛山市南海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7月,应南海区邀请,中山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组团考察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情况,探讨在实验区内成立研究院工作。
不到半年,粤桂黔在产学研合作上的频繁互动,足以体现对彼此资源、产业互补的需求。“贵州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方面,愿意与佛山实体经济优势互补,与佛企加强合作联可以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王红蕾说。
■粤桂黔合作大事记
2007年3月上旬,贵州省政府、广西自治区政府、广东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贵广高铁项目建议书。
2008年7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与铁道部协商并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
2008年10月,贵广快速铁路在广西桂林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11月,南广高铁工程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2011年12月,广东、广西签署《“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2年11月,广东、广西两省签署《推进两广经济一体化发展工作备忘录》《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双方同意在更高的战略层面合作,推进基础设施相互衔接与发展,加快贵广铁路经济带建设和粤桂合作试验区建设。
2013年12月,贵州出台《贵州省铁路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贵阳连接周边省会和全国主要经济区的高速铁路建设,如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等地区的高速铁路通道。
2014年3月,贵州分别与广东、广西签署了《广东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会议纪要》。
2014年11月5日,粤桂黔三省区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相关工作部署会在贵阳召开。
2014年12月26日,贵广、南广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同日,《广东盛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粤桂两省区关于建设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
2015年8月25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总指挥:张东明王更辉
总策划:王垂林姚燕永
策划执行:胡智勇何又华
采写统筹:林焕辉龚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