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柯桥城乡道路的发展变迁
2015-09-14 
        王元浩

        公路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多年前,柯桥境内许多镇村多是石板路、泥石路、田塍路,农民出门都是靠两条腿走路,运行物品基本靠肩扛背驮,能够坐上水上轮船已经是非常不易的事情。落后的交通运输业极大地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柯桥区(原绍兴县)的经济发展很快步入全国的先进行列。尤其是中国轻纺城的崛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大量涌入柯桥,万商云集,公路运输异常繁忙。当时,境内公路量少、路窄、标准低,无法适应发展的需求。于是,绍兴县委、县政府提出“若要富、先造路”,并将其作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动全县人民进行史无前例的“大交通”建设。从1992年建造全省第一条“四自”(即自行贷款、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贷)公路(即南联北建公路)开始,全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城乡合力,一条条新公路不断的延伸。到2004年在全省率先实现道路公路通达率100%。截止2012年底,除国道、省道外,境内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00多公里。杭甬、杭金衢两条高速公路绍兴段建成通车,杨绍、柯海、柯袍等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公路建成,国道、省道和县乡主干道大规模拓宽改造,柯桥城区道路和环线公路开通,境内公路基本达到村村通、路路绿(路边绿化)。许多村庄里的道路从原本泥泞不堪的机耕路变成了水泥路,又从水泥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公路硬化率实现全覆盖。一个以柯桥县城为中心,辐射到各镇村,外接四邻、内联城乡、宽广整洁、快速通畅、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运输车辆的日新月异,表现在:一是客货汽车数量猛增,进入名副其实的汽车时代;二是汽车更新频率加快,品位不断提高;三是货运特种车辆发展迅速。特别是2003年开始,境内私家车(家庭用车)更是突出,出现了“轿车村”,甚至一户拥有多辆汽车的“轿车户”和“专业户”的新景象。公路上东风、大金龙牌高级大客车,奔驰、皇冠牌的中型客车,宝马、林肯、奔驰、凌志、丰田、本田、奥迪等高级轿车随处可见。因受公路迅猛发展、汽车成倍增长的影响,人们出门弃水走陆,原先的水上客运轮船逐渐被淘汰。人们驾车可直接到山头、田头。特别是日铸岭隧道的打通,使得南部山区的村民出门无需翻山越岭,到城区变得十分方便,城乡距离得以进一步拉近。由于汽车能开到村口,村村镇镇都办起了企业,给老百姓带来了商机,生产力进一步解放。

        公路的发展,还促进了公交运输业的繁荣。2002年,绍兴县政府对原有个体经营的客运中巴车进行收购,成立绍兴县公共交通运输公司,新投入公交客车338辆,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2007年,推出镇(街)区域环城线、市县快速公交线、轻纺城市场公交等线、免费公交专线和夜公交等各类便民公交线路,同时还开通了从柯桥到杭州的城际公交线。有30条公交线实现一元一票无人售票车,2012年9月,全县学生上下学乘车全部实现公交化。这些便民措施的落实,使老百姓出门越来越方便。

        在完善公交网络的同时,政府又不断推出各种惠民乘车政策:2006年9月,对70周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实行免费乘车;2007年1月,与市区同步执行公交低价政策和IC卡8折优惠;2010年实行学生卡4折优惠和乘客一小时内换车减五角的优惠;2011年8月实行60—69周岁老年人票价减半优惠;2011年11月,实行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柯桥城乡道路的发展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且让广大群众获益匪浅。这其中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更离不开几十万柯桥人的携手努力。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绍兴县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