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015-11-22
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正式成立曹建明强调
传承人民检察事业完善人民检察制度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孙谦王少峰出席
11月20日,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为中国检察文献中心揭牌并讲话。本报记者程丁摄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王治国徐盈雁)今天,我国第一个专门致力于检察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机构———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为中国检察文献中心揭牌并讲话。他强调,建设中国检察文献中心,事关人民检察事业的传承,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完善。要充分发挥中国检察文献中心资源优势,传承检察历史,弘扬检察传统,推动检察研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近年来,最高检高度重视检察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多方争取支持,加强基础建设,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大量的宝贵的近现代检察文献资料,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初步建成了集检察类图书、期刊等纸质资源和数据库、公众网络平台等电子资源为一体的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目前,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已收藏检察图书近7000余种、检察期刊120余种、检察志300余种、检察年鉴20余种,还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检察系统内部资料,为研究和利用检察文献奠定了良好基矗
曹建明在讲话中说,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成立是人民检察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喜事。他代表最高检党组,对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检察工作和检察文献中心建设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曹建明指出,建设中国检察文献中心,事关人民检察事业的传承,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完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检察文献详实记录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检察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反映了一代又一代检察人艰辛探索的奋斗历程,既是传承检察历史、弘扬检察传统的重要载体,又是了解我国包括域外检察工作发展经验、探寻检察制度基本原理和法律监督运行机理的宝库,更是我们深入开展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有益借鉴。最高检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检察机关要从传承人民检察事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检察文献中心的重大意义,共同参与检察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等工作,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检察官学院把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
曹建明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资源优势,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检察文献中心要立足专业特色,既面向全体检察理论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查询、检索服务;又要加强内外沟通交流,加强与法学界的学术合作,凝聚汇集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文献编纂和研究工作,共同进行资源专题化开发利用,形成可供中央和最高检党组参考的检察理论研究成果。检察文献中心要突出智力支持,紧紧围绕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影响检察改革的制度性障碍等,充分利用收集的文献资料,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以史鉴今,充分发挥检察文献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改革的积极作用。检察文献中心要充分运用文献资源,鼓励和引导检察人员积极利用检察文献中心这一平台开展学习研讨,不断完善检察培训课程体系,创新检察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比较法,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曹建明要求,要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努力建设中国最全、亚洲著名、世界有影响的检察文献中心。检察文献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长期建设意识。要继续构建科学的可持续的检察文献收集机制,主动加强与系统内外、社会各界、海内外的沟通联系与交流合作,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专业性和广泛性相结合,进一步拓宽文献收集渠道,不断提高馆藏资源系统化水平。要依托电子检务工程,加快检察文献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基层检察院电子图书馆建设,实现检察文献资源的共享。要重视培养引进一批既精通检察业务又善于文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针对性地加强文献收集和研究工作,加强对检察文献资源的专题开发和深度开发。要树立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与其他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档案馆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实力和影响力。
成立仪式上,天津市检察院向中国检察文献中心赠书,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检察文献中心。
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谦,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少峰出席成立仪式。法学界专家樊崇义、赵秉志、卞建林、曲新久、周光权、时延安、许身健,图书馆界专家陈志红、彭永和、田建设,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国家检察官学院教职工代表参加。
(原标题:曹建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本文来源:最高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