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绿色交通,来自“快”“慢”之间
2015-11-23 
        ——成都城市公共交通出行观察

        11月19日,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刘晓波正在完善他关于成都市交通系统的分析报告。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成都市交通拥堵要缓解,必须得到轨道交通的大力支撑。”刘晓波用数据展示了地铁的不可替代性——地铁隧道横切面,一个小时能够通过数万人。“这是其他载体所不能比拟的。”

        刘晓波的想法,与成都市未来的规划不谋而合:前几天,成都市规划局、交委、建委三部门出台绿色出行规划,试图通过快速公共交通建设和步行环境打造来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对于这个做法,在美国工作了十余年的刘晓波很赞同,他认为,一种游刃于快慢之间的出行方式,将是全球各大城市解决拥堵问题的共同选择。

        本报记者唐泽文

        小马拉大车,绿色出行迫在眉睫

        刘晓波这几天已经和学院内研究城市交通的专家开了好几次会。

        “我们正在和成都市政府合作,筹备一场面向全市市民的交通出行大调查,预计将在明年开展。”牵头这次调查的西南交大副教授杨鶤介绍,这次调查将涉及市民出行的方方面面,参与调查的人数将超过30万人。

        这样的调查迫在眉睫。“成都市的上一次类似的调查是在2003年,时间已经隔了十余年。”杨鶤介绍说。

        与这样漫长的时间间隔相对应的,还有成都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交通配套的不相称。“GDP过万亿,城市车辆保有量全国第三,而路网密度和地铁系统里程目前的排名,却大相径庭。这就像小马拉大车,有点吃力。”

        开展这一调查,就是想为成都绿色出行建设提供数据样本支撑。

        到底怎样才是绿色出行?成都市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加强多种交通方式建设,倡导“公交+慢行”为主体的交通模式,引导公众绿色出行。“我们要改变过度依赖小汽车的出行习惯,实现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总规划师万小鹏说。

        具体而言,在快速公共交通上,成都将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有轨电车、社区巴士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公共

        交通系统。同时提升公交换乘效率与服务质量。

        而慢行交通上,成都将构建融入生活的通勤和游憩慢行交通系统,打造舒适宜人的慢行空间,提升自行车出行与步行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趣味性。

        对于成都制定的目标,刘晓波认为方向是对的,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舒适慢行:轻松走完“最后一公里”

        在刘晓波看来,绿色出行需要从整个城市的规划做起。“只有成都的土地结构与交通系统布局在规划阶段就得到了适配发展,才能够顺畅起来。”

        今年成都市试点的小街区建设,是一次先行先试:街区单元规模约50亩左右、道路宽度宜不大于25米、公交站点半径300米基本满覆盖……

        与把城市割裂开来、形成一个个封闭单元的大街区不同,小街区规模适宜、呈开放式,有各种服务配套,能像细胞一样促进城市活力。“跑步健身、看电影娱乐、去诊所看病开药、来超市商钞血拼’、到幼儿园上学,通过小街区建设,这些都能在15分钟内解决。”

        慢行交通的打造,是为了给“最后一公里”提供舒适的环境,而小街区规划,则是为慢行交通提供一个优质的载体。

        不仅如此,绿道建设、人行天桥设置、道路景观打造,都是慢行交通的硬件基矗“此外成都还需要在道路铺装上花更多功夫,根据我们的研究,路面质量不佳是成都步行舒适度不高的最大原因。”杨鶤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步行道路的建设,他将电桩的有无、行道树的多少、道路铺装列为了步行道路建设的三大要点。

        前不久,成都提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把市政、电力、通讯、燃气、供水排水、热力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集约化的隧道。这样就能够把路面空间腾出来,打造更优质的慢行空间。这让杨鶤感觉欣喜:“按照这一思路,相信今后的慢行环境将会很舒服。”

        便捷快速:公共交通分担率高于80%

        快速公共交通的建设,将是成都市绿色出行的重要保障。

        目前,成都市地铁通车里程为66公里,而在新一轮地铁线网规划中,到2020年,成都地铁通车里程将达500公里,远景总里程达1700公里。“我们将构建市域半小时轨道交通圈,实现轨道交通分担比占机动化的50%。”万小鹏说。

        另一方面,快速公交、有轨电车、常规公交、社区巴士也在同步建设之中。目前,快速公交二环线已建成通车,并已规划“环+放射”型快速公交线网。益州大道、IT大道2条有轨电车线路也进入规划建设;常规公交有望进一步提升优化,配置车辆将由目前的1.1万辆增加到未来的1.5万辆。

        通过站点融合,成都正着力让这些公交方式实现一体化快速换乘。“最终达到零距离换乘的状态,实现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比例不低于80%。”

        刘晓波则敏锐地从规划中找出了没有提及的一点:出行共享。“现在各个专车软件里的拼车选项,就是典型的出行共享。”刘晓波介绍,出行共享的普及,能够一定程度降低路面行驶车辆的数量,自然减缓交通拥堵,同时节能减排。“不过,各种经济杠杆对专车运营模式的影响,以及专车同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竞争,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践和深入研究。”

        在欧美发达地区,目前还正在进行自动驾驶、车联网技术的试点应用,刘晓波认为,下一步这些新技术也将被运用到成都的交通建设中来。“像美国波特兰实行的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拼车>自驾的绿色交通等级,能让城市呼吸更顺畅。”

        作者:唐泽文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