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公安现代警务建设的成都之路
2015-11-30 
        原标题:公安现代警务建设的成都之路

        以法治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平安为目标

        核心提示:

        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公安改革破浪前行。成都市公安局按照公安部“四项建设”、省公安厅“三化建设”部署,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瞄准建设符合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的现代警务模式,从顶层设计上大手笔筹划改革,到具体落实中大气魄推进改革,做强做优“规定动作”、突出特色“自选动作”,走出了一条以民意引领探索内涵式发展、以信息化建设精准提升核心战斗力的“成都之路”。

        66支“快反尖刀”24小时待命防暴处突,7000余人的警力在街面巡逻执勤,20万人的群防力量融入反恐维稳,2万个“天网”监控视频、600余个城区治安卡口常态化运行,警航空中巡逻实现全域实时管控……

        这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成都公安笃行内涵式发展路线、善谋现代化警务机制的坚实足迹。

        2015年,改革关键年。站在全市“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历史新起点上,公安改革如何推进?“全市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以‘法治’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平安’为目标,大力提升公安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公正执法、建设法治公安的能力,积极构建现代警务机制……”成都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左正掷地有声。

        □胡雪成公宣文/图

        扭住关键点:立法先行,巧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难题

        治蓉兴蓉,重在法治。作为成都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成都公安始终立场坚定:“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可让公安工作事半功倍;“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方让公安改革稳健前行。

        从“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到精简放权,从推进立法到严格执法……全市公安机关从“立良法、施善治”的角度入手,充分利用作为省会城市具有立法权的优势,重点解决执法突出问题,巧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难题,长效提升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强化法治思维……率先推进简政放权——

        自今年5月以来,成都市公安局主动砍掉不合规的传统做法,认真清理、建立了一份囊括1173项行政权力在内的详细清单。

        把不该有的交出去,将该有的晒出来,一系列便民新政不断推出:将“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等管理层级直接下放至县级公安机关;率先向社会公布了盛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行政许可项目的办事指南、流程图和审查细则;推出全市出入境证件申办“三表合一”……

        此外,成都市公安局完成了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基础数据修正补录、监察点和廉政防控风险点设置与复核等工作,全面查找出3820项行政权力监测点和廉政风险防控风险点。目前,成都市公安局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所有审批事项在窗口授权办理,授权率达到100%。开展清理规范民生领域证明材料工作,通过数据共享或程序简化取消19项,从此告别各种备受公众诟病的“奇葩证明”。

        完善法规体系,科学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户籍改革,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成都市实有人口规模达1700余万人,其中流动人口500余万人,成都还具有“特大城市、广大农村”的典型特征。如何围绕服务特大城市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户籍改革?

        从法治层面入手,成都市公安局在完善《成都市居住证办理细则》、《关于调整完善市外人员入户的意见》等相关法规体系的基础上,按圈层实施市外人员差别化落户政策,对市外人员入户建立科学积分制度,有序引导人口流动和梯度转移。清理现行户口迁移政策,按照积分入户和条件准入双轨并行的总体思路,对9大类34项现行户籍政策进行了全面清理,保留7大类28项、取消两大类6项入户条件。

        融入法治交通,破题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

        “成都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逼近400万辆,此前有近300万辆电动自行车都属于‘黑户’,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安全隐患极大……”据成都市交管局负责人介绍,疯狂的“电马儿”已成为引发全市交通事故的主要祸源之一。针对城区电动自行车难题,成都市公安局坚持以“法治交通”理念破题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积极启动地方立法修订,在产品规范、源头控制、路面管理上强化法制手段,破解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

        2015年1月1日,由成都市公安局代拟的《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从此,“电马儿”纳入法治管理轨道。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登记上牌电动自行车309.2万辆,其中合标车7.1万辆,超标车302.1万辆,登记上牌率已达95%以上。

        重在执法安全,警营新颜夯实执法基椽—

        宽敞洁净的接处警大厅、便民服务WIFI、丰富新颖的队伍建设文化走廊……10月下旬,走进万安派出所,一股规范化执法的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这是成都强力推进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起到明年,成都市公安局对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现整体规划、外观标识、安全设施、设计布局、管理制度“五个统一”,全面提升执法场所办案区的建设规范化程度和管理精细化水平,以执法场所“升级改造”来保障执法安全,对违法取证行为说“不”。10月,全市公安基层所队特别是中心城区派出所,已对硬件设施、警务标识、车辆装备、场所区划进行了全面规范化改造和管理。

        建设法治公安,打造公平正义文明之师——

        5月,全市3693名民警参加了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和中级执法资格考试,这是成都公安落实执法资格准入制度的一记“硬招”。目前,全市近2万名公安民警通过了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9544人取得中级以上的执法资格。

        鼠标轻点,几个派出所讯问室的视频监控画面出现在LED大屏上,这是新建成的西部地区首个公安网上监督中心——“成都公安网上监督中心”,公安机关内的值班室、讯问室、服务窗口的工作状况,群众报警的电话录音,都能在网上监督中心的平台上随时被调出,通过25000余个探头,市公安局警务督察部门实现了实时监督民警文明执法办案,运用高科技治理警队“庸懒散浮拖”等作风问题。

        近年来,成都市公安局常态化打造过硬的法治警队,注重提高民警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使尊法、学法、信法、守法、用法和公正执法成为全警的共同追求。同时,成都市公安局健全了由法制部门牵头的执法管理工作机制,及时通报执法情况、预警执法问题,切实发挥对执法质量的整体掌控作用。

        找准切入点:以民意为改革攻坚方向,谋求新一轮升级转型

        2015年4月24日,一份由成都市两办印发的《关于成立成都市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摆上了左正的办公桌。“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亲自担任成都市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不仅开创了全省先河,成都公安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层面。”对改革,左正充满信心。

        步入改革关键之年,必有关键之举。成都市公安局党委不断优化“顶层设计”,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调配合,切实汇集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强大合力。一份《成都市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实施意见》,涵盖了关于成都全市公安改革4个大方面、16个小方面的内容,详细解读了成都公安改革“改什么、为何改、怎么改”,清晰描绘了成都公安主动融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点改革路径。

        警务机制改革,务求警务效能最大化——

        针对非紧急求助警情和无效警情严重占用、浪费接处警资源的问题,成都公安建立非紧急求助警情与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市应急联动中心的作用,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公共服务平台,实行110处警和社会求助事项分类处置,将不属于公安职责的警情分流至民政、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使非警务警情得到有效分流或现场化解,既减少基层民警接处警压力,又让群众报警求助得到更加快捷有效解决。

        为实现调警快捷、精准,成都公安机关还致力于建设与成都特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集约化指挥体系,试点推行了“接处警二级平台”,将重特大警情作为一级警情,由市局统一指挥调度处警,将执法管理服务警情作为二级警情,处警权下放给城区分局。去年以来,成都市公安局还借力公安改革,深入推进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层基础建设。天府新区分局和金牛分局初步构建起了以扁平化指挥为龙头、在派出所实行“一室三队”为依托的打防控一体化体系,使警务配置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回归实现惠民利民本质——

        公安改革实质是既要实现强警,更要惠民利民。

        为方便群众办理户政业务,成都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自主研发了“成都公安微户政”微信自助评估、预审、预约办证平台,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市民足不出户,只需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成都公安微户政”,即可进入该平台办理44套户籍业务。同时,成都公安积极优化出入境管理,全力推进签证受理权限下放,在中心城区派出所首期开通了8个受理服务点试点建设,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出入境业务。稳步推进三维GIS动态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并开通了出入境互联网官方网站,整合蓉城e签、预约排号、政策宣传、在线答疑和表格下载等多项服务功能,更加便民利民。其中,“蓉城e签”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本市居民赴港澳台个人游二次签注立等可龋

        “现在交警蜀黍也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真是让我们普通交通参与者省心省力……”前不久,市民李先生开车途经文翁路时,不慎与前车发生小小擦挂事故。于是他打开成都交警官方微信,进入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微信“三快”处理模式,按照提示快速报案后,现场拍照取证上传,前后不到5分钟便自主撤离了事故现场,24小时之内按照备案码再到附近的快处中心便可轻松处理。

        成都市交管部门还下放C1类驾驶证考试权限至符合条件的区(市)县,实施社会化考场属地化管理。

        机构职能和警力配置改革,深度挖掘队伍潜能——

        针对处队机关化倾向和机关人浮于事等问题,成都市公安局开展了各警种部门“三定”方案编制工作,明确各牵头警种和部门的职责任务,厘清职责边界,裁撤合并机构,分两批对各分局治安等热点岗位26名“一把手”进行跨圈层跨单位统筹交流任职。成都市公安局还形成《关于全局服务保障性工作外包的调研报告》,并重点针对机动警务支队的职能作重新界定,明确将其所担负打击重大犯罪的职能移交给相关警种部门,确保调整后的机动警务支队更趋职业化。

        目前,成都全市公安机关共有警务辅助人员15042人,民警与警辅人员比例为1:0.76。如何用好辅警这支队伍?

        作为全省辅警改革试点单位,成都公安积极探索由政府出资保障、公安使用管理的警辅人员管理模式,从拟定《成都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及配套的考核、层级管理、教育培训、着装管理、经费保障等5个文件入手,明确其适用岗位、身份性质、职责权限、权利义务、聘用条件和程序,规范其日常管理、考核奖惩和保障待遇。

        试点经验集群开花,各项改革亮点纷呈——

        翻阅成都公安“改革日志”,一项项试点重担先后落下:全国驾考改革试点城市、全省警务辅警改革试点单位、全省扁平化指挥体系建设试点、“全省县级公安机关警务运行机制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乘全面深化改革之势,成都市公安机关精耕细作各项警务机制改革的“试验田”,试点经验不断涌现。

        今年以来,成都公安各项改革亮点纷呈:交管部门试点“自学直考”和驾驶人“网上自主预约考试”,全面实施省内异地验车;车管所推进车管社会化工作进程,确保简政放权后的车驾管业务放得下、用得好、管得住;天府新区公安分局建立小案办理机制;金牛分局高效探索建立案件管理中心,全面推进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温江分局成立了全市首个公、检、法共同参与的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当好了涉案财物的“监护人”……

        聚力突破点:瞄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现代警务模式“成都版本”

        成都作为拥有1700多万人口和万亿级经济总量的西部特大中心城市,传统警务模式早已捉襟见肘。

        成都公安的选择是“信息化支撑警务,信息化服务实战”。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在坚持严打“两抢三盗一诈骗”、黄赌毒违法犯罪、经济犯罪、网络违法犯罪上毫不手软,重点以“一网三支撑”为核心,深入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机制变革,强力推进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走上了打击防范精准严密、维护稳定敏锐高效、服务管理下沉落地、队伍建设精细规范的良性轨道,有效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能力水平,为打好“平安仗”交出漂亮答卷。

        构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之“天罗地”网——

        8月13日,成都环球中心广场,成都公安首次实战模拟各警种多路协同出击的社会应急处突大演练,各级警力和各类警种共约1800余人分别搭乘警用车辆、公交车辆、地铁、直升机,从地面、地下和空中抢时间,完成了紧急集结。

        深化公安改革以来,成都公安致力于构建全时空、多纬度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织密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

        在全省范围内,成都公安不断深化区域警务合作,实现了区域协防一体化,由省公安厅协调成都周边德阳、资阳、眉山、遂宁等市州建立“环蓉护城河”工作机制,形成全省策应、周边拱卫成都的工作格局;在全域范围内,成都公安充分依托158个治安卡点和6个110警务工作站,在进出城通道、高速路口、治安复杂区域设置卡点,实现了“圈层封控,四门落锁”。此外,成都还依托全市2万个“天网”监控视频、675个治安卡口,实现了对社会治安的实时、可视、动态监控,实现对重大案(事)件嫌疑人员和车辆的轨迹掌控。

        以“动态布警、快速反应”为目标,成都公安正着力构建起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立体防控体系:在地面,启动武警、特警常态化武装巡逻加强型防控,110巡逻和治安守护对社会面实现网格化布警,推行“多警联勤”工作制;在空中,组建了成都警务航空队,实现空地同步执勤;在地下,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重点加强地铁站点和运营线路安全检查,实行站点联防、车上巡防。

        基层警力有限,民力却无穷——从去年开始,成都公安还推动组建了以“红袖套”为代表的20余万人群防群治队伍,全面构建起商铺、院落、区域联防、行业自治的“三联一自”群防群治模式,将广大群众融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每个“细枝末节”。

        支撑合成化指挥快速反应之“扁平化指挥平台”——

        聚睛一块大屏幕,可将城市的大小角落尽收眼底,对警力的运行轨迹了如指掌;操作“一网呈现”、“一键呼”、“一键布控”等功能,则将构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天罗地网”的各种要素激活,实现科学可视化调度……在成都,这种“科幻场景”已成现实。

        作为省公安厅扁平化指挥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成都市公安局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契机,充分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综合研判、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合成作战的现代警务指挥机制,建设了集电子地图、警力定位、视频应用和无线对讲等功能于一体的扁平化指挥调度平台,建立“视频+实兵”的人机互动机制,初步完成扁平化指挥测试平台运行环境和天网、3G/4G无线图传等视频资源接入测试等,基本实现110报警系统手机定位功能,减少了指挥层级、缩短了响应时间。

        全警实现防控体系实战应用之“鹰眼”大数据——“上班先开机,工作必上网”,已成为当下许多成都民警的工作常态。今年以来,成都公安深入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信息化建设,采劝省市共建”的模式,开发出具有超级搜索、超级地图、超级运算功能的“鹰眼”系统,建立起了“数据仓库”和“数据超市”,对内建立各警种信息整合的“高速公路”、对外打通与政府其他部门信息交汇的“绿色通道”,实现了对社会治安要素的全时空感知,形成了汇聚整个治安信息资源的数据云,有效服务了打防管控实战工作。同时,成都公安积极应对公安工作新需求,大力推进“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开发了人群热点聚集分析功能,不断完善警情研判、社会面防控等功能,系统应用功能日益增强。“鹰眼”系统投入实战以来,日均使用数千余次,受到民警好评。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