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成渝高铁即将通车来看高铁乘坐服务手册
2015-12-25 
        成渝高铁全线通车在即,成渝两地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从重庆出发,到成都只需要90分钟左右。由于沙坪坝、菜园坝等站房建设或改造尚未完成,成渝高铁列车开通初期将停靠重庆北站,待沙坪坝站、重庆站建成投用后,可大大缩短运行时间,实现一小时成都重庆。在此之前,成渝动车需要运行大约2小时,高速大巴需要最少3小时。

        成渝高铁即将正式通车,乘坐高铁大家要留意什么?今天,商小妹为你送上成渝高铁乘坐服务手册。

        1怎么去重庆北站?

        多种交通工具

        可到北广场乘高铁

        成渝高铁前期停靠重庆北站北广常目前,有10条公交线路到北广场,分别是:119、141、245、288、354、532、616、818、820、665路公交车。

        不愿乘坐公交车的旅客,可以乘坐轨道3号线:搭乘成渝高铁的旅客要注意,不在重庆北站下车要在龙头寺站下车,乘坐665路公交车,或步行500米即可到达。而在轨道交通3号线龙头寺站往返于北广场的665路公交,开收班时间为6:30~21:00。

        自驾、打的去北广场的旅客,结合实地标识标牌即可顺利到达火车北站北广场或从北广场出站。

        2有几种购票方式?

        6种方式可买

        成渝高铁车票

        成渝高铁的车票与成渝动车的车票销售方式一样,包括了网上、窗口等。旅客可以通过6种购票方式:

        1.窗口;

        2.代售点;

        3.自动售票机;

        4.拨打95105105订票;

        5.登录中国铁路客服中心网站订票;

        6.下载手机购票APP购票。

        3退票该如何办理?

        开车前后

        2小时内可退票

        1.在发站开车前,特殊情况也可在开车后2小时内,退还全部票价,核收退票费。网上购票且未换取纸质车票的,还可以于不晚于开车前2小时登录网站办理退票手续。

        网上购票退票只能退回网银,退票后应退票款按发卡银行规定退回购票时所使用的银行卡。网站订票,退票费也同期由20%下调至5%,旅客在网站购票后,尚未换取纸质车票的,可直接在网站办理改签、退票手续。

        在12306网站办理退票手续后需退票费报销凭证的,应当凭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在办理退票之日起10日内(含当日)到车站售票窗口索龋

        团体旅客必须在开车48小时以前办理。

        2.已经换取纸质车票的,则只能在换票地车站或票面发车站办理。

        3.代售点也可以退票。

        4进站有无便捷方式?

        网购票不必取票

        可刷二代身份证

        成渝沿线车站进站闸机都设有车票进票口,设有二代身份证以及中铁银通卡刷卡区域。其中进票口用于纸质车票验证,车票从进票口进入后,将从出口弹出,随后闸机打开即可进站乘车。车站方表示,为了避免旅客刷二代身份证后乘车忘记座位编号等情况,成渝高铁车站闸机时,再刷完身份证通过闸机,在闸机末端将会弹出一张纸质凭证,类似于超市买东西的小票,上面将会写明乘坐车次、车厢、座位号等信息,也是乘客乘车的一个凭证。

        5进站后怎么上车?

        可从8号车厢

        走到1号车厢

        旅客购买了高铁车票,进站上高铁与普通列车、成渝动车一样,先到火车站大厅,然后通过大厅的安检、走到站台,就能看到成渝高铁。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票上的几号车厢上车,也可以从其中一节车厢上车,然后走到自己的车厢。因为,整个车厢是相通的。

        成渝高铁每列编组8节车厢,定员约560人。全长215.3米、高4.16米、宽3.3米。8节车厢中,共有6节二等座(其中5号车厢为餐吧车)、1号车厢设有5个商务座和一等座,8号车厢设有5个商务座和二等座。

        6坐车感觉怎么样?

        车窗玻璃变更宽

        观景视野更开阔

        成渝高铁车窗玻璃变得更宽,观景视野更开阔。列车内每个二等座车厢都配有6台液晶电视,其中4台挂顶2台入墙,供旅客休闲娱乐。

        成渝高铁的液晶电视和成渝动车不一样,动车是直接挂在车厢的电视。高铁电话变成“端墙一体式”。车厢中间悬挂的电视也变得有所倾斜,电视镜面倾斜度30度,乘客坐在座椅上,自然状态观影视线角度最佳。

        在车厢门口与地面交接处,增加了约20厘米宽有黄色警戒线提醒的踏板,便于行李箱进出,也避免小孩踩空或者小件物品漏到轨道下。

        7下车要留意什么?

        两站间最快3分钟到达

        及时整理好随身行李

        成渝高铁从重庆北起,经璧山、永川东、大足南、荣昌北、隆昌北、内江北、资中北、资阳北、简阳南最终到达终点站成都东站。成渝高铁的运行时速在300公里左右。根据12月16日全程行驶速度测量(行车时间,不算停靠时间):

        重庆北到璧山只需24分钟;

        璧山到永川东只需3分钟;

        永川东到大足南需4分钟;

        大足南到荣昌北需3分钟;

        荣昌北到隆昌北需6分钟;

        隆昌北到内江北需9分钟;

        内江北到资中北需15分钟;

        资中北到资阳北需11分钟;

        资阳北到简阳南需9分钟;

        简阳南到成都东站15分钟。

        由于速度太快,可能只是上个厕所、接杯水的功夫,列车就已经过了好几个站。因此,随身行李别乱丢,下车前要及时整理好。

        8一天有多少趟列车?

        将开行32对

        成渝高铁动车组

        成渝高铁动车组:G8501/2次、G8503/4次、G8505/6次、G8507/8次、G8509/10次、G8511/2次、G8513/4次、G8515/6次、G8517/8次、G8519/20次、G8521/2次、G8523/4次、G8525/6次、G8527/8次、G8529/30次、G8531/2次、G8533/4次、G8535/6次、G8537/8次、G8539/40次、G8541/2次、G8543/4次、G8545/6次、G8547/8次、G8549/50次、G8551/2次、G8553/4次、G8555/6次、G8557/8次、G8601/2次、G8603/4次、G8606/5次。

        成渝高铁游玩

        成都慢生活,怎么一起玩

        成都,又称蓉城,坐拥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也是是著名的旅游休闲之都;集纳了四川各地的美食精华,美食之都名副其实;悠闲散淡的成都范儿慢生活,更使成都成了“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古蜀范:

        千年古都蜀汉三国

        成都有3000多年历史,武侯祠则是其古蜀范儿最具代表的推荐地之一。武侯祠,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诸葛亮之后,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在成都留下旧居——杜甫草堂,为千年蜀都增添浓浓的诗意。坐落成都青华路38号的杜甫草堂,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就从这间茅草屋流出,流传至今。当年杜甫结庐而居的草堂,已改扩建成了240多亩的古典园林。

        当然,还有都江堰、青羊宫、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文殊院等名胜古迹。

        美食范:

        成都无大菜小吃满城“晒”

        “成都无大菜”是老成都吃货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成都美味儿要在满街满巷的一道道小吃里寻。相较重庆重口味的麻辣劲儿,成都的麻辣会更柔和些。成都的小吃太多了,记者这里推荐两家作为代表。

        明婷饭店,传说中成都苍蝇馆子的第一家,坐落在曹家巷菜市场边的一条狭窄悠长的小巷里。在这里几乎成都有特点的小吃都可以吃到,可谓一站式美食集结。

        厕所串串,最初由于店铺老板资金拮据,因此位置偏僻,在成都北顺城街公测旁开店。许多食客慕名而来却找不到地方,由此都介绍到厕所旁边,故得名曰“厕所串串”。后因味道独特鲜美,成为成都独具特色的地道风味小吃,现在已发展成连锁餐饮。

        此外,陈麻婆豆腐、夫妻肺片、伤心凉粉等也是成都的知名小吃。

        悠闲范:

        喝茶聊天来了不想走

        古有少不入川,老不出川的说法,讲的就是天府之国生活安逸舒适。在这“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喝茶的市民,静坐、聊天、看书、读报、玩手机……重庆的“茶馆”多是棋牌娱乐为主,而成都的茶馆,真的是喝茶为主。

        春熙路取自《道德经》:“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之美意。这里是成都人的解放碑,不仅是成都的时尚购物中心、帅哥美女打望地,也是当地特色小吃集结地。

        宽窄巷子,“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这里是平民生活和成都慢生活的代表,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高铁车厢有何设施?

        1一等座靠背弧形设置有靠枕,座位可旋转

        一等座车厢只有一个,共28个座位。座位靠背颈部弧形设置,有软靠枕。CRH380D每节车厢均有大件行李架,也比此前更宽,空间更大,隔间镂空,设计感更现代化。二等座采用蓝色座椅外套,显得优雅。一等座、二等座座位均可旋转。

        2母婴及残疾人士厕所内紧急按钮距地约25厘米

        CRH380D列车内只一个供残疾人士使用的厕所。厕所空间更大,内设多个紧急求救按钮。一个位于马桶上方,另一个按钮设置距地约25厘米高,一旦残疾人士摔倒或者突发疾病倒地,也能紧急求救。

        3上下车厢处增20厘米宽踏板便于行李箱直进

        记者看到,在进出车厢时,如果行李箱较重不必提起来,可直接拉进车厢。因为在车厢门口与地面交接处,增加了约20厘米宽有黄色警戒线提醒的踏板,便于行李箱进出,也避免小孩踩空或者小件物品漏到轨道下。

        4感应水龙头根据季节调控水温冷热水开关压力增大避免烫伤小孩

        水龙头可感应出水,不是按压控制。手一伸,一秒出水。水温也是根据季节不同而不同。水温是30到35℃之间。乘客洗漱台变窄,但镜面变大,自由空间更多。车厢过道仍有冷热水装置,但开关摁钮变大,而且需按压的力度也变大,能有效避免小孩无意摁到烫伤。

        5出现火情,自动门会自动感应隔绝烟雾区

        在二等座车厢连接处,还新增了一个可感应烟雾的自动门。随车机械师谢自荣介绍,如果车厢内出现火情产生烟雾,这个自动门会自动感应隔绝烟雾区,自动开关保证乘客安全。

        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与“成渝铁路”的情缘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正式破土动工。到2015年,已走过了整整65年的岁月。从动工到通车、再到电气化改造、然后迎来动车专线以及即将开通的成渝高铁;第一代蒸气机车司机、第一代列车员、第一代动车司机……65年的光阴,65年的回忆。

        人物1

        吴春银102岁1950年参与修建成渝线

        “我这个年纪也有梦想,就是坐一坐成渝高铁”

        商报记者叶惠娟

        在内江梅花山上有一座“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今年已102岁的吴春银隔三差五要到这里转一转。对于吴春银来说,这座纪念碑有着更特别的意义,因为他曾是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之一,每次来到这里他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座纪念碑距吴春银居住地不足5公里。

        吴春银出生于江津区油溪镇,年轻时学得一手木工手艺并以此为生。1950年的一天,吴春银正在自家外面做木活,一个陌生人上前问他是否愿意加入筑路队伍。后来,吴春银才知道,请他去修路的那个人是当时西南工程局的一位工程师。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破土动工,数十万人参加筑路,吴春银就是其中一员。那时候,工人们不得不在沿线就地安营。“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却斗志昂扬。”吴春银说,物质条件的匮乏和技术水平的落后也没有难倒勤劳智慧的川渝人民。缺乏机械设备,筑路大军常常用火把照明,靠钢钎、大锤、十字镐开凿,用双手和血汗推动路基向前节节延伸。

        “两年修通成渝路”的奇迹发生了: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正式通车了!那一刻,吴春银挤在热情如潮的人群中挥舞着双手,看着一列装饰一新的蒸气机车“哐哧哐哧”驶出重庆车站,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为了这一刻,像吴春银一样的数10万工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

        97岁时第一次体验了动车,如今,已102岁的吴春银又开始“惦记”即将开通的成渝高铁。“我这个年纪也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坐一坐成渝高铁。”

        人物2

        王子仲92岁成渝线第一代火车司机

        “现在迈入高铁时代,比起我们以前快多了哟1

        商报记者叶惠娟

        今年92岁的王子仲,是成都铁路局的一名离休干部,1943年铁路技校毕业参加工作成了一名火车司机。1956年为了支援西南铁路建设,王子仲毫不犹豫地从哈尔滨铁路局直接开着火车来到了和哈尔滨远隔千万里的成都铁路局。在奉州遇到洞子塌方,停了下来,一个多月后,才到了重庆。那时大量需要技术人才,王子仲就这样被留下来,再也没有回去。1956年10月,王子仲妻子、儿子举家来到重庆,一家人在这里落地生根。

        王子仲回忆,蒸汽机驾驶工作非常辛苦,每日每夜陪伴的就是黑色的煤炭、白色的蒸汽、浓浓的煤烟味。有一次,他对原1718次货物列车进行检查,发现机车车轮轮缘比较薄,经过仔细判断,确定车轮有裂纹缺陷,不能行驶了。就这样,王子仲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避免了一起设备故障险些引发的安全事故。1962年,王子仲参加原铁道部技术大比武,斩获一等奖,荣获“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称号。1963年,为了做好铁路火车司机的技术“传帮带”,他编写了第一本有文字记载的机车检修手册《有关机车检查基本功的几点体会》。

        谈起铁路机车的飞速发展,今年92岁的王子仲老人话中透露出自豪和骄傲:“我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司机,见证着共和国的成长和铁路的发展。现在全国都迈入了高铁时代,比起我们以前开的蒸汽机车,现在的机车可跑得快多了哟1

        王子仲老人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火车司机这个职业,也把自己的荣光永远地镌刻在了西南铁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人物3

        李志英81岁成渝线首发列车员

        “我天天盼着高铁早日通车,带着儿子去感受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报记者郑三波

        昨天上午,大学城康居西城小区李志英家里,李志英告诉记者,她老家在自贡,今年81岁。她8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后,她寄居别人家做长工。1950年2月,成渝铁路在修建当地招收民工,李志英成为了第一批修路女工。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终于建成通车,李志英成了当重庆列车段(现重庆客运段)的首发列车员。

        李志英介绍,当时的列车是51/52次快车,成都与重庆间来回一趟十几个小时。当时的列车上是没有水的,做卫生就在停站时用桶从车下提水上来。最困难的是上厕所,需要在停站时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附近的草丛里解决。

        成渝铁路全线开通前,重庆到成都之间,只是一段一段的开,开行绿皮普通车。开通后,接下来就是51/52次快车。李志英回忆说:“那些年成渝铁路碰上雨季经常塌方。塌方大了,需要抢险几天,列车就在塌方的车站停留下来转送旅客,将他们交给前面迎接的列车,自己的车再退回始发站。一趟车旅客上千人,列车乘务员就这么来来回回地护送,直到旅客全部安全转移。列车回程时人手不足,大家都抢着一人看两个或者三个车厢,没有人想到要讲条件……”这种“换客”短则几小时,长则两三天。

        李志英说,那时开车也比较“有意思”:白天靠“旗语”,晚上用“灯语”。“不像现在,都是由系统控制,信号控制。”

        “从知道成渝高铁修建开始,我就天天盼着早日通车,希望能带着儿子去感受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渝线首发列车员告诫高铁首发列车长

        “心里时时刻刻要装着旅客”

        昨天,成渝高铁重庆段首发班列车长林贸、文钰菡,来到原成渝铁路首发班组列车员李志英的家里,虚心向老前辈学习吃苦耐劳、为旅客服务的精神。“我都已经80多岁了,你们这些女孩可以说是我的孙子辈了。”李志英说:“我要告诫你们,铁路在发展,我们的服务也要发展,心里时时刻刻要装着旅客。”

        人物4

        李书元84岁1964年参与成渝铁路改造工程

        “一个半小时到成都,那些年我们想都没敢想”

        商报记者叶惠娟

        “高铁马上就要开通了,听说一个半小时就能到成都,那些年,我们想都没敢想。”在渝中区铁路坡社区的院子里,几位老人聊着即将通车的高铁。

        今年84岁的李书元老人就是其中一位,1952年8月,成渝铁路通车后一个月,李书元成为了一名列车员。“那时候菜园坝荒草有人这么高。”他回忆,那时候车厢里的座位全部是木质条椅,候车室和站台是用牛毛毡搭建的棚。

        1964年,李书元被调派到了工程部。“你知道重庆兜子背隧道为啥子有两个隧洞?就是因为电气化改造时重新挖了一个。”李书元说,成渝线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经历了多次技术改造,从最初的烧煤到后来用电,不仅轨道弯度要调整,站点要扩建,一些隧道的高度和宽度也要增加。当时由于兜子背隧道的山体太薄无法再加高,只能在旁边另外开凿一个隧道。

        1987年12月24日,成渝铁路电气化工程经过多年的艰苦建设终于全线建成,据了解,成渝铁路实现电气化以后,年运输能力由过去的610万吨提高到1300万吨,等于新修了一条成渝铁路。这条铁路电气化后,路基、桥梁和各种技术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由于机车牵引力大、速度快,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旅客运输平稳、舒适和清洁,并且还能大量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极大地增加运输能力,缓解运输紧张状况。据测定,电气化铁路全线通车后,平均单位成本降低1.01元,每年可减少运输支出近70万元,节约能源4.6万吨换算标准煤,相当于节约资金414万元,运输安全也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人物5

        程彦44岁成渝动车首发司机

        “我现在更像是公交车司机,进站开门出站关门”

        商报记者叶惠娟

        2009年9月28日,时速200公里“和谐号”动车正式运行,作为动车首发司机的程彦回想起那一刻的心情依然激动。

        今年44岁的程彦已经在铁路上工作24年,经历了蒸汽机车时代、内燃机车时代、电力机车时代以及现在的高铁时代。

        用他的话说,作为一名火车司机,能尝试各种车型驾驶,感觉这一生也无憾了。回忆起首发当日的情景,程彦说,当时所有的旅客都不知道自己买的票是最新的“和谐号”动车,上车后全车的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车厢都沸腾了。他说,200公里的时速,让他在驾驶室内精神更加集中,从重庆到成都一共用时1小时54分钟,也是他第一次载着乘客一起见证成渝两地实现更“近”距离。

        说到几代车型的变化,程彦感觉最深的是,操作更简单,人力利用更合理了。现在只需要一个司机控制一个手柄就能完成一趟车的驾驶。“我觉得自己现在更像是公交车司机,一个按钮按下去,进站开门出站关门。”

        对于即将运行的成渝高铁,程彦更是满怀期待,他说:“我不仅仅是见证了各种火车的更新换代,也见证了这些年来铁路交通飞跃发展。”

        乡愁是张火车票高铁“拉近”成渝亲情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这是余光中《乡愁》里的诗句。如今,一张小小的火车票,成了奔走成渝两地市民的“乡愁”:我在这头,牵挂在那头。

        这份牵挂,从绿皮火车慢吞吞地轰鸣声中一路走来,穿越巴山蜀水;随着时代的变迁,这趟列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今,成渝高铁将把天府之国成都与山水城市重庆拉进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成渝两地的牵挂,助推着本就天然相依相连的两座城,两座城市的人们将越来越近、越来越亲。

        故事一

        “成渝间来回跑,已是我生活一部分”

        2008年7月,重庆妹儿张菁刚好20岁。这一年,大学的毕业实习,她离开重庆,选择了成都。只身一人坐着绿皮火车闯蓉城,在陌生的环境里,一呆就是7年,从财务实习生变成了业务骨干。

        当初那伴着鸣笛声向窗外挥手告别的潇洒劲儿没了,而是让成渝动车载着亲人的牵挂往返两地。

        有牵挂时常回渝相聚

        一边是永远的牵挂,另一边则是永远的向往。张菁的工作地在成都温江区一字楼,于她而言,向往还在,可牵挂弥增。

        2008年7月,打小她就没有离开过重庆的张菁,借大学自主实习机会,她想出去看看。

        “当时重庆到成都坐火车将近4小时,有距离感,却不遥远,刚刚好。”张菁骨子是恋家的人,从没想过会待7年。

        “走再远、走再久,都要回家,这只是时间问题。”张菁是恋家的人,从没想过会呆7年。正是这份重庆牵挂,催促着张菁频繁地奔走在成渝铁路线上。

        10月30日,星期五,张菁从成都回到重庆,星期天为好友庆祝生日,当晚,她又坐动车回成都;再转乘汽车回到成都温江区的出租屋里。

        11月21日,周六,高中同学搬新家。这是周末,张菁跟往常一样往返成渝一趟。

        11月29日,周日,大学同学结婚,她是伴娘。张菁又回到了重庆。12月的第一个周末,是她父亲的生日,张菁早早就买好了回家的动车票。

        12月,张菁又会在成渝间跑几趟呢?“这还真不好说”。张菁说,重庆亲朋好友有什么大小喜事或烦心事儿,只要有时间,我就一定会回来,成渝间来回跑已是生活的一部分。

        回趟重庆,周末时间就消耗了;两张动车票将近200元,加上其他花销,回重庆过周末,至少就会有500元左右的花销。从某个程度说,频繁在成渝两地奔走,对于上班挣钱的单身小白领,是件费时费钱的麻烦事。不过,张菁告诉记者:“每次回重庆,都有点小兴奋,因为在重庆有我爱的亲友。”

        有惦记亲友常来成都看看

        那么想家,如此牵挂亲友,为何不离开成都回家?张菁说,当初到成都,是因为向往;现在还留在成都,是因为感恩。“一个人来到这里,公司的领导、同事都格外照顾我;最近几年,公司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不能说走就走。”作为公司的财务骨干,张菁说,她不会在公司最需要人的时候离开。

        如果张菁一时半会儿回不了重庆。重庆的亲友时常会到成都看她。张菁的父母是中学老师。每年暑假,父母都要到成都陪张菁住几个月。“爸爸妈妈来了,最幸福了,可以享受小时候被照顾的时光。”朋友外出途经成都,小长假打发无聊时光,也会想到去成都找张菁玩。

        就这样,在那头,张菁揣着一份牵挂不停地往重庆跑;在这头,亲朋好友惦记着成都打拼的张菁,时常去成都看她。

        故事二

        一对小夫妻的鹊桥汇——

        “分隔两地,我们是成渝线上的常客”

        32岁的文世兰与其丈夫罗洋,是一个建筑公司的同事,却分属重庆、成都两个分公司;本应同居屋檐下的亲人,却日日思君难见君。文世兰做工程造价,罗洋从事建筑设计。从2008年开始,小两口儿在成渝铁路线上来回奔走,“鹊桥汇”已经持续七年多。

        “每周一见,我们很珍惜”

        文世兰老家在四川资阳安岳。10年前,文世兰在重庆上学期间与罗洋相恋。2008年,罗洋被公司派驻成都分公司。文世兰在大学毕业后,入职罗洋所在公司,却被分到重庆公司。

        “他去了成都,我们就成了成渝铁路线上的常客。”文世兰说从2008年开始,几乎每个周末、假期,都是他们的“七夕”。他们相聚就如同“鹊桥汇”,成渝铁路线就是他们的“鹊桥”。只是,他们相聚不在“桥”中间,而是两端:成都或重庆。

        2008年,成渝两地虽然开通了N880次城际列车,但班次少,不能满足成渝频繁的客运需求。文世兰回忆说,2008年成渝大巴比大部分火车快,将近5小时,坐汽车的人多。如果没买到白天的车票,就只有坐夕发朝至的火车去对方所在的城市相聚。

        “每周才一见,每一次相聚,我们都很珍惜。”文世兰轻轻地说。

        “即使买站票都一定要相聚”

        所幸,成渝间的列车越跑越快,车次越来越频繁,文世兰、罗洋小两口每次相聚的时间也能越来越长。

        2009年9月28日,成渝间首列“和谐号”动车组发车,成渝两地,缩短到两小时以内。“有了动车,我们见面就方便多了;车次越来越多,我们出发也更方便。”两年前,文世兰和罗洋在重庆结婚,成渝动车让他们少了舟车劳顿。文世兰说,如果她去成都,罗洋就开车到东站接;罗洋坐动车到重庆下车后就给她打电话准备饭菜。

        “有时候没买到坐票,我们买站票都一定要聚。他还给我买了个小板凳,担心我站两个多小时太累。”聚少离多,生活中的点滴快乐欣喜,他们都希望与对方分享。文世兰和重庆的姊妹伙吃了什么好吃的,周末了,她一定会让罗洋回来,小两口儿再吃一遍;罗洋和成都的兄弟伙看了什么好电影,周末了,他一定会让文世兰过来,小两口儿再看一遍。

        “每个人的记忆有限,我好害怕,自己会忘记这些年我们坚持过来的双城生活带来的别样欢乐时光。”文世兰原本想把多年的火车票存起来,可因为诸多原因未能如愿;不过,她把两人一起看的电影票,两人一起出游的门票、车票都保存起来了。

        “我们双城生活的小家庭无比期待‘成渝高铁’开通。”罗洋一直非常关注成渝高铁的进展。他希望成渝高铁将来可以像地铁、公交车一样,几分钟一班。让成渝两地的人,真正做到说走就走。

        而文世兰则说她希望沙坪坝站也能尽快建成。“哈哈,从沙坪坝到石桥铺的家就更近了;我晚上想做什么好吃的,下午一个电话,他就可以回来。”

        故事三

        一位重庆母亲的儿女情——

        “等女儿长大,把存的车票做礼物送她”

        蒋利的老家在合川区。

        16年前,蒋利大学毕业从重庆去了成都上班,做了十几年夜班编辑,如今她改行做了电子商务。

        16年间,蒋利在成都恋爱、成家立业。

        5年前,她未满周岁的女儿被送回重庆娘家照顾。蒋利就成了“成渝动车”周周见的老顾客,每周往返两地,风雨无阻。“父母渐老,女儿还校”蒋利说不愿让两城的距离阻挡了陪伴。

        每周坐动车她是“VIP”乘客

        成渝两地,都有蒋利放不下的牵挂。丈夫和自己的事业在成都,父母和女儿住在重庆黄泥塝附近。“女儿出生后,几乎我所有的工作之外的时间都是给了她。”蒋利说,她女儿在成都出生时,她父母就来成都照顾。可老人家在成都生活不习惯,于是,未等女儿满1周岁,老人就带着外孙女回到重庆了。而蒋利和其丈夫的双城生活也开始了。

        “每周五下班就一溜小跑去坐动车回重庆,周日晚上再坐动车回成都。”蒋利说,这样的生活,5年来,风雨无阻。而他丈夫因为工作关系,不能每周回重庆,但每个月至少也要回去看看女儿。这样下来,他们一家人的双城生活一个月至少有10张动车票。

        “我坐动车的次数比坐公交车还多,朋友都说我可以当‘成渝动车’的VIP乘客了,应该买年票。”蒋利向记者转述了朋友的玩笑。

        留下每次往返的火车票做礼物

        这几年,几乎每次往返成渝两地的动车票,蒋利都有意保留了下来。“等娃儿长大了,要给她看,作为礼物送给她;要让宝宝知道她的童年从未孤单,哪怕奔波劳累,爸爸妈妈一直都陪伴左右。”

        “这样来回跑,就是不希望女儿的童年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也不愿意父母晚年孤独。”蒋利说,虽然聚少离多,但是女儿和她并不生分。每次周末短暂相聚,女儿都特别黏蒋利,形影不离。

        周五回重庆的动车上,蒋利时常会接到女儿的电话,问她到哪儿了,还有多久到家;而每周日她准备回成都时,女儿都舍不得她,哭着挽留。“幺儿乖,明天星期一你要去上幼儿园,妈妈也要上班啊,就算在家,也不能陪你耍。”蒋利总是这样安慰女儿,“放心,星期五妈妈就回来了。”

        几百公里的“成渝铁路线”载着一家人的思念,仿若彼此牢牢握牵着对方的长线。在成都打拼16年,如今,蒋利曾经纯正的重庆口音里多了几分成都话的绵柔。在成都,不少人说她还是重庆人;在重庆,有人说她是成都人。

        (重庆商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