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回填法加固软弱地基的应用
2015-06-24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法加固处理加固软卧地基方面得到广泛的发展,水泥土搅拌法具有施工方便、造价低的有点,在地下水不太高时,可以结合砂石换填法处理桩间土,可明显的减少地基的沉降量、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施工方便,同时还能保证工程的安全。但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率小于3%(黄土含水率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不宜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法。
砂石回填法是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一、工程地质状况
某办公楼采用水泥土搅拌法(干法)处理地基。设计水泥土搅拌桩直径500mm,有效桩长7000mm。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分布的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1、粉土:棕褐色,可塑。2、粉土:黄褐色,湿—很湿。3、粉质粘土:灰褐色,褐灰色,灰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片,夹薄层黄褐色、中密的粉质土,可塑-软塑。4、粉土:灰色,黄灰色,含云母片及铁锰质氧化物,中密—密实,湿。5、粘土:灰色,黄灰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局部变相为粉质粘土,可塑-软塑。6、粉土:灰褐色,湿—很湿。7、粉质粘土:灰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夹粉土薄层,软塑。该层未穿透。
场区地势平坦,除地层上有0.3—1.5米的杂填土外,其余均由黄河三角洲第四纪新近堆积的粘性土、粉土及第四纪一般堆积粘性土组成。设计以第6层粉土为水泥土搅拌桩持力层,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为0.162。总桩数318棵。
二、静载荷测试结果
检测点位置由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共同随机抽选,共检测3点单桩复合地基,测试标高为地基垫层底设计标高。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检测。单桩复合地基检测采用1.21m2承压板,检测分8级进行加载,每级加载量为37.5kPa。
1#检测点加载至262.5kPa时,沉降量急剧增大,承压板周围土出现明显的隆起,累计沉降量达到66.93mm,1#检测点已达到破坏荷载;2#检测点加载至300kPa时,沉降量急剧增大,承压板周围土出现明显的隆起,累计沉降量达到68.45mm,2#检测点已达到破坏荷载;3#检测点加载至262.5kPa时,沉降量急剧增大,承压板周围土出现明显的隆起,累计沉降量达到67.28mm,3#检测点已达到破坏荷载。
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附录A“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1#检测点、2#检测点、3#检测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12.5kPa、131kPa、112.5kPa,故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19kPa,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故地基需进行加固与处理。
三、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由于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场区软弱地基未达到设计预期,为便于后期地基的加固处理,需收集详细的地质资料,会同勘察单位再次对场区地基进行钎探及标准贯入试验,发现地基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下0.7米到1米处桩间土极为软弱,调研当地熟悉地貌人员获悉,场区原为池塘,后回填,上部回填土虽沉积数年,然而塘底有淤泥质粘土,含水量大、压缩性强,同时由于设计的面积置换率较小,水泥土搅拌法未能完全达到地基加固预期;同时桩间土承载力较差,造成了桩顶处应力集中,桩土共同作用效果不能满足要求。
考虑上部结构设计无法变更,只能对现有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比较浅层砂石回填与桩间补桩两种方法,采用砂石回填法在造价及工期方面均比后者节省30%。最终采用砂石回填法置换浅层桩间土的方案。砂石回填法能提高表层软土的承载力,避免桩顶应力的过分集中,提高桩与桩间土的协同工作性能,同时利用砂石对软土的排水固结作用。具体换填施工方法要求为:①、基础垫层下桩间土满堂开挖,保留原有水泥土搅拌桩,同时必须将淤泥质土清除;②、基槽内换填砂石需分层夯实,砂石级配比例为1:2。
四、加固处理后静载荷检测
地基加固处理后,在原检测点位置进行静载荷检测,测试标高仍为原设计垫层底标高。检测分级与承压板面积与上一次相同。检测结果为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为150kPa,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五、结语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处理软弱地基具有工艺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但在应用的过程中,需结合场区地质特点,对于在设计标高下含有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地基,尚需在积累丰富现场试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有浅部桩间土质较差或沉积时间很短的杂填土,在地表水不高的情况下可采用砂石换填法换填上部软弱土,结合砂石换填法加固处理软弱地基来提高地基承载力,既能降低造价,同时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