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汾河太原段,现今有十几座现代化桥梁,成为太原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经过数次改建的迎泽桥,在老太原人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编者
据史料记载,在汾河太原段建桥,最早应该追溯至唐代。当时的并州长史李勣修建了横跨汾河向东城送水的“晋渠”。宋初潘美平定北汉时,曾多次在晋阳城外的汾河桥与北汉名将杨业交战,唐代的汾河桥也在那场战争中遭到破坏。为此,赵匡胤曾下令砍伐西山林木重建汾河桥。
民国时期,修建太原至军渡的公路时,在太原汾河上修建了一座石墩木结构的公路桥,这座桥在抗日战争中也被炸毁。
日军侵占太原后,为了战争的需要,在汾河上修建了一座700米长的“洋灰桥”,其宽度仅有6米,其中车道5.5米,仅能容一辆汽车通行。1942年开工建造,由伪山西省建设总署太原工程局主持,福昌建筑公司负责施工,次年7月竣工通车。那是当时太原连通汾河两岸的唯一通道。
迎泽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汾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这座桥全长480.5米,宽15.4米,其中车道宽12米,全桥29孔,28个桥墩,为钢筋水泥重力式桥墩,现浇钢筋水泥悬臂式板梁,桥上装有波浪式的栏杆,堪称当时市政建设工程的杰出范例,这在当时是全国最长的公路桥,因而赢得了“华北第一桥”的美誉。大桥于1953年初开工建造,1954年1月1日举行通车和命名典礼。由于大桥以东的迎泽大街经过迎泽门(又名大南门),故将其定名为“迎泽大桥”。与它毗邻的“洋灰桥”也被保留下来,作为非机动车道继续使用。
40多年之后,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迎泽大桥已显得狭窄而不堪重负。1996年11月1日,成千上万的太原市民涌到汾河岸边,与这座和他们生活紧密相连的大桥道别。旧迎泽大桥与“洋灰桥”同期爆破。1997年10月1日,新迎泽大桥在原址上建成,它宽阔、平坦、美丽、稳健,像一条巨龙横亘在汾河之上。
2007年,在迎泽大桥南北两侧又建成了配套的匝道桥,将迎泽大桥与滨河东西路连接起来。
如今,汾河上的桥越来越多,但迎泽大桥,恐怕是最能引发太原人美好回忆的桥梁。邢晓梅
1954年建成的迎泽大桥。顾棣摄于1959年
为了建设新迎泽大桥,爆破拆毁了1954年建造的迎泽大桥。狄森1996年11月1日摄于迎泽大桥爆破现场
建设中的新迎泽大桥,主桥全长510米,桥面宽50米,双向8车道,为当时全国最宽的城市区间桥梁。狄森1997年夏摄于新迎泽大桥建设工地摄于1935年的汾河草桥。据《亘古一城》
建于上世纪20年代末、毁于1937年的汾河桥。据《太原老城》
日本侵略者1943年修建的汾河桥,俗称“洋灰桥”。摄于1952年。
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迎泽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