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在中高速增长中走向成熟
2016-01-21
2015年“十二五”收官,2016年“十三五”开局。岁末年初,阳历年和阴历年之间的误差,恰好留出一点空隙。在新旧缓冲的余地中,进行必不可少的总结,接受不可避免的比较。
在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中,2015年处在复苏阶段,发达经济体复苏疲弱,新兴经济体震荡波动,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相对过剩,贯穿其中。在这样的周边和全球经济环境中,中国全年GDP初步核算结果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经济增长速度达到6.9%,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1/4以上。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增长答卷成绩骄人,是各市场主体合力的结果,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预设的战略取向。
中国经济最基本的家底,即增长的基数,首先应该心中有数。截至目前,中国经济总量突破6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10万亿美元。如此高基数大体量的经济体,实现6.9%的中高速增长,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令很多外人艳羡的。
股市是婴儿的脸,非常敏感,而且不会遮掩。中国经济运行主要指标达到预期,如一剂定市神针,给世界经济增添定力。1月19日,中国一系列重磅经济数据出炉当天,亚洲主要股市应声上涨,报以“漫山红遍”的喝彩。
结合另外几个经济运行数据看,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平稳性和韧性进一步凸显出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连续两年跑赢GDP增速,居民收入购买力增强,切实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连续第三年下降,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30.6%,表明中国进入消费型社会,与此同时,微观而言,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提升。
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瓶颈问题在被打破,单位GDP能耗下降5.6%。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和商业服务模式,使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万众创新引领新兴产业,更是使得中国市场活力不断被点燃。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中还存在结构性矛盾,增长中还有虚的差的成分。2016年,中国经济在减速趋势中已经展开,对此,宏观决策部门的关注点和政策着力点已适时调整到供给侧,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GDP增速作为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核心指标,其本身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凝结着每个人的贡献和获得,一直被高度关注,曾一度甚至达到过唯GDP论英雄的程度。时至今日,就发展战略而言,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正在换之以更加协调和谐的居民福利和发展中的获得感。GDP增速的数字,如人间烟火,既不能完全痴心于此,也不能冷眼观之,而是应觑破关头,对既定事实心境安然,面对来路笃实慎行。
2016年,新兴的上行的能量悄然凝聚崛起,进退之间可再生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性社会经济氛围日益浓厚。具体怎么做,不能停于口头止于念头,而应在不断提高贡献能力中,积极贡献自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网资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