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北京地铁引入第三家运营商
2016-01-29 
        

        北京地铁越建越多,运营服务水平能否跟得上?记者昨日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独家获悉,该公司已经确定成为北京地铁的第三家运营商,未来将率先运营地铁燕房线。业内专家分析,地铁运营商数量当年从“一”变“二”,如今又变成“三”,适度竞争将促使北京地铁在里程快速扩张的同时提升运营服务质量,乘客也能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

        运营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线

        过去十多年,北京地铁运营商只有一家“本土企业”——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和一家合资企业——“京港地铁”。而这次新增加的运营商其实并不陌生,一直都是北京地铁最主要的建设力量。在今年北京地铁15条在建线路中,有13条都是由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负责或参与建设的。

        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董事长吴宏建透露,会专门成立子公司负责运营,虽然这家全新公司的名称还没有确定,但率先运营的第一条线路已经敲定为燕房线。

        燕房线是北京第一条全自主技术的全自动驾驶线,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燕房线采用全世界最高自动化等级进行研发设计,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而这条线路也正是由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负责建设和主导技术研发的。

        规划显示,燕房线是连接房山新城两大核心组团——燕房组团和良乡组团的市郊线路,自西向东设8座车站,并接入房山线西延段。初步估计,乘客乘坐燕房线从燕化站到达西南六环的房山线苏庄站,大约需要20多分钟。

        北京地铁运营开启多元竞争

        2003年,北京地铁集团“一分为三”。此后,一条地铁从投资、建设到运营都各有一方牵头主抓。以最近新开通的地铁7号线为例,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京投公司)作为政府出资代表,负责投资这条线路;而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则负责建设;完工后,再移交给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提供运营服务。

        这几年,北京地铁的运营模式已经开始悄悄改变。2006年,“京港地铁”的出现,打破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独家运营的格局。此后,京港地铁相继拿下了地铁4号线、14号线和建设中的16号线的运营权。但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获得的委托运营线路不同,京港地铁获得的是经营收益权,可以寻求在运营中盈利。

        “有新的运营商加入,也是为了更好地在北京轨道交通行业内推行PPP模式。”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红昌分析,PPP模式不仅能引入社会资本,缓解政府的投入压力,理论上还有望减少公共财政对运营商的补贴。

        一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3年,七年间政府共计补贴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各类财政资金221亿元,主要用于弥补线路基本运营亏损、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支出。其中2013年财政补贴基本运营亏损26亿元,更新改造支出近20亿元。

        运营服务成未来重头戏“目前燕房线的运营模式还是计划采取委托运营的模式。”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运营企业来说,委托运营只是其中一步。委托运营,是通过政府补贴来平衡成本收益、自身不追求盈利。但随着地铁新票制的执行和客流规模急剧攀升,北京地铁运营的收益空间日渐看涨,因而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投资经营,获得收益权。

        悄然中,竞争已愈发激烈。去年11月的第19届京港洽谈会上,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也签约成立合资公司,未来有望投资收购既有机场线30年经营收益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实际上就是京投公司旗下唯一境外上市公司。这次联手,也意味着京投公司和北京地铁运营公司都开始琢磨走向市场,尝试与京港地铁等市场化运营主体争夺经营收益权。

        对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而言,燕房线只是第一步,未来还会参与到更多线路的运营竞争。

        “对乘客来说,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有益于获得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李红昌说,这就像当年4号线“京港地铁”的出现,给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带来了压力。

        从长远看,北京地铁即将迈入运营为主的时代,庞大的里程规模确实也需要有更多的运营主体。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