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昆明北站隧道爱心墙被取缔因无人打理变旧衣物垃圾场
2016-02-15 
        这个本可带来温暖的地方因无人打理变成旧衣物垃圾场

        

        北站隧道里的捐衣架

        本月初,晚报报道了昆明明通巷社区的“友善之墙”,随后朋友圈中又传出了北站隧道的“爱心墙”,不少网友建议在全市都设置此类设施。然而,更多的爱心墙还没来得及诞生,北站隧道的爱心墙就已经“阵亡”了。因其影响市容市貌被投诉,辖区街道办已将其取缔。

        明通巷

        “友善之墙”赢点赞

        2月4日,昆明明通巷社区内出现了两堵名为“友善之墙”的爱心墙。“多余的衣服捐出来,有需要的人前来领龋”爱心墙的出现,既方便了市民捐赠,也让需要衣服的人可以更加体面从容地接受帮助。

        “昆明挺温暖的,明通巷社区,还有北站隧道口,大家都可以把不需要的衣服洗干净拿到那里挂着,天气冷了,肯定会有需要的人。”继明通巷“友善之墙”后,2月5日,不少昆明人的朋友圈又刷起了北站隧道口的爱心墙。

        “点赞,肯定要点赞。”挂满衣服的3堵墙,在春节前成为不少昆明人眼中的善举。在新浪微博中,有关昆明“爱心墙”、“友善之墙”的微博就多达20余个。点赞之余,不少网友说:“多设几个点,这是好事。”“应该在全城都设。”

        “这几天我们社区的人员都会在路上巡查,发现‘友善之墙’出现内衣、破旧不堪的衣服等都会进行清除。”明通巷社区书记高晋云说,不过要做到24小时监管并不现实,也很难对衣物的去向进行全面跟踪和了解。

        北站隧道

        “爱心墙”成垃圾场

        “年前看到昆明朋友圈热转的爱心墙,一直心生向往,刚才终于如愿前往。却发现北站隧道的捐赠点,已经成了让人震撼的衣物垃圾常”近日,有市民前往北站隧道捐衣,发现那里不怎么对劲,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出感慨。

        “北站隧道的爱心墙,是有天晚上突然出现的。”在隧道附近搭帐篷居住的老石说,没看见是谁设立的爱心墙,但从墙上挂着的衣物,他猜测是周边好心人做的。隧道自南向北的人行道边,集聚着20余顶帐篷。周边锅碗瓢盆和扫把分隔出不同的生活空间。老石等人白天外出务工或捡拾垃圾,晚上又回到帐篷。

        “其实我们不需要衣服。平日都有热心市民、公益组织、社区和部分公司,拿衣服、食物和钱送给我们。”老石拉开被褥,指着他身后的4袋厚鼓鼓的塑料袋说:“这些都是我们的衣服。墙上挂的衣服很乱,别人都以为是我们晒的。影响不好。”

        不光墙上的衣服乱,还有成包的衣服被丢在地上。“一些人来捐衣服时,直接将衣服丢在地上。还有人骑车经过手一甩,衣服和袋子一起甩在路上。”老石说。

        记者观察数小时,没发现有人来照看过“爱心墙”,也无人管理墙上的衣物。墙上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是谁弄的,我们也不知道。”辖区街道办表示,“爱心墙”不是街道办和社区设置的。昨日上午昆明市数字城管热线在接到市民投诉后,将“爱心墙”情况反映至辖区社区。社区当日早上已将“爱心墙”进行取缔,并清理了衣物。但很快“爱心墙”又挂上了衣物。

        “这里本来就是治理难点,我们平日都在联合民政、民警进行救助或送救助站,但很多人还是不愿走。他们都有很多衣物,也不会拿墙上的衣服。这样的‘爱心墙’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会影响市容市貌。”

        “衣服的卫生情况、捐赠衣物的流向,这两点在‘友善之墙’上都很难得以保证。”云南某爱心组织人士表示,目前就捐赠衣物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大多数经常开展捐衣活动的人员或组织并未使用“爱心墙”的模式。“我个人认为,如果要让这一模式顺利进行,不仅要考察场所设立是否合适,还要社会大众形成更好的捐赠意识,不要让爱心变为个人衣柜减负的行为。”

        红河建水

        “爱心墙”专人维护

        “建设爱心墙时,要考虑它的监管问题,不能盲目设立。在方便捐受双方的同时,应该保证它合规,且处在管理之中。”今年大年初三,红河建水的迎恩路也出现了一堵长约14米的爱心墙。作为E家人人爱心公益的成员,马岗将“爱心墙”设置在自家店铺旁。

        “这样,我每天都能对墙周边进行清扫和维护,也能及时清理不合格的旧衣物,还能保证需要的人真的得到衣服。”如今,不管白天晚上,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前往马岗的“爱心墙”挂衣、取衣。

        “我们不仅进行申请报批,还号召周边商户的人也共同维护。大家一起献爱心,一起来维护,才能真的起到作用。”马岗说,截至目前他的“爱心墙”还没有出现过过于破旧的衣物和内衣等,而“爱心墙”的设立,也受到了周边不少菜农和老人的欢迎。

        春城晚报记者朱琦实习生杨静/文记者刘筱庆/摄

        马上就评爱心墙不应一取了之

        满怀善意的北站隧道爱心墙,没多久便沦为影响市容市貌之所,以至于不得不就此取缔,无疑令人惋惜。基于已知的信息,爱心墙之所以没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关键在于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人们满满的善意不能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传递至需求者手中。

        好意施惠的人把衣物放在爱心墙,理想中的图景是需求者主动来取,爱心墙则作为一个互动的平台。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爱心墙最终只能说成为人们爱心的集结地,并没有发散开来。时间一久,在没人清理的情形下,一大堆旧衣物聚集在一块,俨然成垃圾场,被取缔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换个角度,如果彼时有人来规范管理,让爱心墙动起来,首先制定一些规定,把人们的公益热情整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比如说对于自发捐赠的衣服进行消毒,避免卫生问题。然后再组织人员把收集的资源统一发送至需求者手中,或者是把爱心墙的消息加大分贝宣传出去,竭力让需求者都能听到,显然比如今简单粗暴的取缔好很多。而这,归根到底也是一个民间慈善的问题。爱心墙的新鲜出炉,意味着人们的爱心依旧,民间慈善正在日益勃兴,但民间慈善事业若想有序发展,进而呈井喷之势,离不开专业化改造、规范化运行。也就是说,政府的监管不能缺位。政府应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保障职能,与民间公益实现无缝衔接。

        具体至爱心墙来说,不难发现,一开始就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如果有关部门能够一开始就规范引导,尤其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更多有需求者受助,也就不会出现爱心墙成为垃圾集散地的情况。而在爱心墙成为垃圾场之后,就干脆取缔,实际上也比较欠妥,因为市容和爱心墙可以兼得,而爱心更不应该轻易“取缔”。

        一言以蔽之,爱心墙构筑,需要政府“续力”。

        刘孙恒本文来源:云南网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