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补交通短板突出“最后一公里”
2016-02-28 
        原标题:补交通短板突出“最后一公里”

        ——对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彭琳

        大事点击

        【厅局长话民生·交通】

        ●扎实推进交通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县乡道改造3000公里,建成通村硬化路7000公里●建成农村渡口渡改桥90座,其中,渡改公路桥30座,渡改人行桥60座

        □本报记者王眉灵

        记者:两件面向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排在了20件民生大事的前两位。在你看来,这样的安排有何深意?

        彭琳:四川是农业大省,全省有一半以上群众在农村。农村公路和渡口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关系绝大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民心大事。“十二五”时期特别是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通过实施一系列专项工程,农村交通条件和面貌有了较大改变,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由于全省面积广、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历史欠账多、政府财力有限等因素,农村公路建设和渡口改桥的需求还很大,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这两件民生大事,将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进一步改变农村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状况,让小康路上没有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而掉队。

        记者:我省农村公路和渡口改桥还存在哪些短板?今年的任务安排是怎么考虑的?

        彭琳:我省农村公路虽然总里程居全国第一,但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四大片区”还存在诸多短板。比如通畅比例不高,还有181个乡镇和6844个建制村未通硬化路,主要集中在三州地区;服务水平不高,部分县乡道和通村公路等级低、路面破损、宽度不够,县乡道难以衔接国省干线大通道、连通村道,农村客货运输不便;覆盖深度不足,到农村产业园区和居民聚居点、重要乡镇和建制村之间的“毛细血管”还没有完全连通。

        截至2015年底,全省还有1327个渡口,特别是江河渡口达1031个,分布在除甘孜、阿坝外的19个市州,覆盖人群达1400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4。这些渡口大多处于交通不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渡运能力和可靠性较低,安全性不高。

        针对这些“短板”,两件民生大事突出“最后一公里”的建设:农村公路方面改造3000公里县乡道,硬化7000公里通村路,减少不通硬化路乡镇100个、建制村1000个以上;渡口改桥方面建设30座公路桥、60座人行桥。以上项目既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

        记者:两件民生大事如何落实到位?

        彭琳:具体项目的目标任务已经全部分解,接下来的重点是抓项目推进。省交通运输厅建立了厅级干部联系指导市州交通运输工作机制,将组成多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实施以区、县为单位的“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建设目标考核,奖勤罚懒。

        抓好民生大事的落实,需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调动一切有利因素,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民生观察

        通村公路要建更要养

        □四川特邀民生观察员岳凡宋

        我是一名法律工作者,经常接触农村,和老乡们打交道,工作中亲眼见证了我省民生现状的巨大改善。其中农村通村道路的修建,给我印象最为深刻。

        这几年,我省农村路网覆盖面积扩大,不仅极大便利了农民群众的出行和农副产品的外运,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通过调研我了解到,目前个别农村道路存在道路标准不高、质量不高的问题,一些公路在修建时,既不砌堡坎,又不夯实路基,其宽度和厚度也不达标,由于路面过窄,根本达不到通行客运运输车的条件。同时,由于道路技术等级低,承重能力差,抗灾能力弱,加上后期养护不够,建后时间不长就损坏严重,影响通行。

        农村通村公路要建更要养,今年我将利用自己民生观察员的身份,监督包括农村通村道路在内的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帮助党委、政府把好事办得更好。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