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万达广场将落户莱州滨海高等级公路莱州段年内开建
2016-03-06 
        胶东在线2月25日讯(记者侯嘉伟)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步年。莱州市政府将紧紧围绕市委“坚持一个定位、实现四个强化”的工作思路,定标明责,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滨海高等级公路莱州段工程年内开建

        贯通莱州滨海区域交通大动脉

        滨海区域是支撑莱州市中长期发展的最大潜力空间,实施滨海开发是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立足市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举全市之力重点突破。

        2016年,莱州将发挥起步区的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落实起步区招商管理办法,年内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带动全市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粤商前海产业新城、恩源科技电子商务总部基地、神亚锂电池自动化设备制造科技园等起步区内在谈、在建的24个过亿元项目,打造滨海项目集聚区、发展先行区。优化起步区营商环境,投资1.8亿元,完成6条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完善供水、供电、燃气、污水处理等设施,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支持金仓街道创新思路,探索民办公助等方式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扭住交通、能源、水利等事关区域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攻坚突破,支撑滨海开发。按照一级路标准,全面开工总投资15亿元、全长56公里的滨海高等级公路(G228丹东线)莱州段工程,贯通莱州市滨海区域交通大动脉。

        加快推进莱州港10万吨级航道、15万吨级油品泊位立项审批工作,积极推进海上30万吨原油过驳业务,开工华电2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港口吞吐量突破5500万吨。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大莱龙铁路升级改造、莱州港疏港铁路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开工总投资84亿元的华电国际莱州电厂二期工程,新建2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年内完成投资17亿元。全面建成启用总投资2.9亿元的南水北调配套南线、北线系列工程,夯实城市水源“双保障”,从根本上解决莱州市靠天吃水的问题。

        壮大滨海产业组团。根据“五大组团”的产业特色、功能定位,引导项目分类集聚,推动滨海产业组团错位发展、膨胀规模,年内“五大组团”开复工过千万元项目110个,占全市总数的比例提高到55%以上。以“五大组团”为带动,狠抓项目开复工,年内全市开复工过千万元项目20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9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以上。

        完善重点项目包保考核机制,继续实施“三·二〇”工程,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蓝黄”两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建立项目储备库,力争更多项目获得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年内争取各类无偿资金2亿元以上。积极探索PPP等项目建设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养老、教育等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莱州今年将争取万达广场尽早落地

        确保大润发超市正式营业

        坚持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全年开工重点工业项目84个,进一步巩固工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的主导地位。制定传统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突出抓好三大金矿技改等重点技改项目,支持鲁达、宏泰、莱工等重点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实施扩能改造,推动机电、黄金、建材、能源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拉长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园、悦龙海洋高压胶管、明宇电动叉车、洪力达智能搬运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项目,带动通用航空、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年内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主动对接“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加快“智慧莱州”建设,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繁荣商贸流通业,加快中心商务区建设、招商,培育产业孵化、转型升级、创业创新的新平台。争取万达广场尽早落地,确保大润发超市正式营业。加快鼎峰瑞莱城市综合体、商业中心建设,鼓励百大、利群、家家悦等商业集团向镇村延伸,繁荣城乡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40亿元。

        发展现代金融业,积极引进市外金融机构,活跃金融市常支持莱州农商行加快“走出去”步伐,建设区域性总部银行,年内新设立市外金融机构6家,打造金融市场的莱州品牌。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培育特色旅游业,启动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推进东海神庙复建、海湾四季欢乐世界、芙蓉岛海钓基地等项目,精心组织中韩城市帆船拉力赛、世界攀岩大赛、中美武术对抗赛等特色活动。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完善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3处特色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农业培育融合发展。

        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尝专业大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年内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10万吨。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三品一标”基地3万亩。依托莱州湾生态海洋牧场等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海上粮仓”建设,抓好省级渔港经济区试点。

        年内,实现外贸进出口20亿美元以上

        重点抓好10个投资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

        今年,莱州将鼓励规模以上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上市融资,膨胀规模、扩张发展,年内新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60亿元以上,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000户、民营企业1000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1家,力争在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方面实现新突破。强化创新引领,积极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高层次专家人才,加快实施“蓝黄”人才工程,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平台、产业联盟,扶持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孵化器建设,年内新申报烟台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扎实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汇聚改革力量,释放改革红利。狠抓简政放权,重点推进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职业资格、收费清理、商事制度、科教文卫体等重点领域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加大“三集中两到位”推进力度,力争审批项目集中办理率达到100%。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认真落实校长职级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基础教育改革措施。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深化财税和融资体制改革,抓好转贷引导基金运作,更好服务企业发展。按照上级部署,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沙河镇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公务用车改革、不动产登记改革,确保按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全面落实上级和莱州市出台的外经贸促进措施,对年外贸进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30家外贸企业重点扶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组织100家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发挥黄三角龙头港优势,鼓励在莱州港开展仓储、中转业务的外地企业在莱州市注册公司,积极发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和保税物流业务,力争中化工集团10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尽早落地,多渠道扩大进出口规模。

        年内,实现外贸进出口20亿美元以上。加快外资项目调度推进,重点抓好10个投资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促进项目早落地、外资早到账。创新外资利用思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增资扩股、实施境外上市。年内,实际使用外资1.9亿美元以上。

        年内,新建生态文明示范村140个

        实现农村亮化“全覆盖”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区宜居文明水平。强化规划引领,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海绵城市”、“地下管廊”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布局工程,维护规划的刚性。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免费开放市民之家,继续推进福禄山公园、掖水公园续建工程,实施莱州广场升级改造,开工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云峰北路健身长廊,贯通改造文运街、坊北路、南苑路等城区道路,狠抓背街小巷整理,完善环卫、照明、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去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狠抓城市管理,建成启用城东新热源,加强供气、供水保障,新建城区市场3处,规范集贸市尝沿街摊点设置,严查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等行为,规范物业管理,整治城中村、城郊村秩序,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维护城市文明形象。

        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206线、夏土线、连接线、水夏线、莱战线等道路大修改造,完成县乡路安全整治400公里,争取文三线、三城线大修改造列入上级计划,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启动王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编制,完成赵家水库除险加固,开展高效节水示范县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4万亩。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完成2处35千伏工程,实施农村电网技改、大修、改造项目145个,提高农村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村庄“五化”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年内,新建生态文明示范村140个,实现农村亮化“全覆盖”。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启动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坚持集中集约用地、用海,积极稳妥开展海域使用审批、流转,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非法盗采资源等行为,维护良好的国土资源使用秩序。继续开展镁石、石材、废塑料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依法关停、取缔不达标企业。强化建筑扬尘、秸秆焚烧整治和燃煤小锅炉淘汰,改善空气质量。加强水源地保护,严禁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新上企业,保障水源地安全。实施城郊森林、生态廊道、荒山造林、沿海防护林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提升生态承载能力,新增造林面积3万亩。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