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经天纬地开新篇航海保障争先行
2016-03-16 
        本网讯“看到灯塔,就好像看到了家乡!”2015年10月9日,一位老船长望见华阳灯塔射出的第一道明亮光束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地说。在苍茫的天海暮色中,灯塔的光芒为乘风破浪的船舶指引航向,更为远航的人们增添了一份希望与力量。华阳灯塔和赤瓜灯塔两座大型多功能灯塔的建成和运行,不仅填补了我国南海海域民用导航助航设施的空白,为过往船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定位、航向和航海安全信息,也标志着周边水域的航海保障、通航管理以及海上应急救助等迈入了新的阶段。

        “让航海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到所需的航海保障服务”——这是海事人的铮铮誓言0十二五”以来,海事人在全面加强航海保障建设、助推交通运输发展当好先行的征途上谱写出了经天纬地的辉煌篇章。五年来,14000多座航标,使我国沿海助导航设施成网成链全覆盖;400多座AIS岸基台站,让社会公众享受到现代化航海技术带来的精准、实时、高效和便利;逾15万平方公里的扫测面积、1600余幅海图、1200余幅电子海图,让“经略海洋”尽在手掌之间;16座海岸电台,将平安心声永不疲倦地传送八方;马航MH370失联搜寻等70次应急抢险扫测,展现了关键时刻海事人的英雄本色!

        深海之吻:力求突破

        时速逾每秒20米的狂风,浪高达七八米的巨浪,裹挟着测量艇一次次撞向“雪龙”号,海事测绘骨干陈正伟的胃里翻江倒海,他紧紧抓住扶手,实在忍不住便吐一会儿,又接着调试设备。为了赶制第一份南极海图,此时,他和同事裴宁已经46小时没合眼了……经过4天鏖战,他们完成测线280公里,成功获取了南极新站附近海域12平方公里的水下地形测绘资料,绘制出1∶5000的大比例尺海图,为今后极地航行的船舶增添了“慧眼金睛”。

        这幅画面不仅记录了陈正伟、裴宁跟随“雪龙”号科考船执行南极航海保障任务时的动人一幕,还生动展现了海事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勇于争先的精神风貌。

        当2014年10月“雪龙”号科考船准备第31次远赴南极时,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第一时间为其“专属订制”了首套14幅中文版南极专用海图,大大提高了极地航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其研发的极地综合导助航系统和装备,保障了科考船舶和人员的安全;选派测绘人员携带自主研发的极地无人测量艇,首次在南极维多利亚地罗斯海水域探知新锚地,使“雪龙”号找到了抛锚的“新家”,改变了过去漂航的模式,并制作完成首套覆盖环南极海域的中文版海图和电子海图。

        2015年8月,原中国远洋集团的“永盛”轮再次起航穿越北极东北航道,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专门为其加装了北斗AIS一体机,提供实时、专业的航海保障服务。首部中文版《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的使用,指引了“永盛”轮成功往返穿越北极东北航道。覆盖北极东北航道的,还有航保人交出的《北极航行参考图集》和首册全面反映北极航行相关知识的大型综合性图集——《北极航海地图集》,此举标志着中国加入了覆盖极地水域航行的世界海图群。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航班失联,全球瞩目。“海巡01”轮第一时间投入到搜寻工作中,穿越66个纬度,航程近1.5万海里,搜索面积达24.5万平方公里,为国际联合搜寻提供了重要线索,成为国家搜寻决策的重要依据。

        作为“探海先锋”,海事人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十二五”航海保障成绩单,他们立足沿海、放眼世界,实现了由近海走向深蓝、由深蓝走向极地的华丽转身。

        犁海耕波:再现精准

        “十二五”以来,海事系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国家战略以及服务和保障重大活动中,实现了提质增效,协调发展。

        2014年2月,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JU-20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需要在海上移动和站桩定位。这座采用三角形桁架桩腿的“海上巨无霸”,桩腿全长166.98米,平台型长70.36米、型宽76米、型深9.45米。要将3根桩脚准确插入海底预定位置,犹如在海底“穿针引线”,作业难度极大。一旦站桩位置偏差过大,就将导致桩脚扭曲并引发平台倾斜。海事部门运用最新研发的长江口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系统,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确保了厘米级测量定位,成功实现“海上巨无霸”的“海中落地”。

        同年12月,国内第一条人工复式航道——天津港复式航道,在全国率先实现船舶双进双出的四通道模式。为保障通航秩序及安全,需要有精准的助导航设施支撑,海事人共设置灯浮标39座、虚拟AIS航标1座,清晰、准确地标识大、小船航道。自航道投入使用以来,已有约1600艘次小型船舶,依照复式航道通行规则经小船航道及时离港,累计压缩泊位空闲时间3000多小时。

        在服务和保障超级水上工程——港珠澳大桥过程中,海事部门提高勘测精度,绘制精确可靠的大桥桥区水域水下结构物分布图,为大桥桥轴线最终布置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在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天津港主航道、曹妃甸LNG推荐航线、沧州大港主航道等测绘工程的推进,有效促进了京津冀港口群运营效能提升,此外,海事人还同步开展了京津冀水上交通全景立体导航研究等工作。

        部海事局与国际航标协会环球学院首次合作,成功举办2015年国际航标管理人员培训班。这是推动国际区域助航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有效扩大了我国在国际航标业界的影响力。而正在开展的“一带一路”航海图书专题系列产品制作工作,将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船舶航行提供一份安全出行指南。

        定海神针:担当有力

        五年来,海事系统加强南海西沙、南沙航海保障建设,首次在西沙海域应用北斗一体化航标灯,建成启用永兴岛临时导标,完成西沙水域5座灯塔(桩)选址、设置实验性浮标、在永乐群岛新建两座灯桩等工作,填补了南海海域民用导航助航设施建设的空白。

        2014年11月4日,正在单边带818频道值守的工作人员接收到福建籍集装箱船“天祥69”轮的紧急呼叫,该轮在开往营口港途中,机舱齿轮箱发生爆炸,失去动力,处于被动漂航状态。船上23名船员中,5人受伤,其中大管轮伤势严重,请求紧急援助。接到呼叫后,值守工作人员及时为该轮转接公司电话,并根据该船位置所在海域,迅速与其他部门联系,为船舶最终脱险和及时救治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每逢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总有海事人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作为海上“探路先锋”,测绘人员在解决各类水上突发事件、扫除各类水下障碍物、精确寻找水下目标等方面,总是冲在前面,实施精准定位,实现“大海捞针”。航标是船舶航行的“指路牌”,一旦发生灾害性天气或海上突发事故,航标人总会快速高效行动,恢复航标或布设临时航标,保障船舶安全航行。作为船舶航行的“顺风耳”,海岸电台工作人员在发生海上事故,总会充分利用千里传音的技术优势,抢分夺秒,为快速有效的应急反应搭建一条空中桥梁。

        “十二五”以来,海事人发扬优良作风,发挥人员、技术、装备和经验上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定海神针”作用,用快速高效的反应和专业有力的行动,在提供航海保障、维护水上交通安全、建设海运强国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赞歌。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