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合肥跻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米”字形高铁网形成
2016-03-17 来源:合肥日报
   

   历史,常在不经意间荡开恢弘的笔墨。

   2014年,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横空出世,合肥一举成为比肩杭州、南京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新起点,新机遇,新征途。建设“副中心”,必须拉高标杆,提升品质,打造国际化都市区;融入长三角,首当连通道路,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十二五”期间,合肥科学规划、精心打造,以综合交通、市政配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硕果累累。

   极目四望——开通合肥南站,启用新桥国际机场,建成合肥港二期工程。高铁奔流,空路如虹,扬帆破浪,大合肥的对外交通,连接世界,通江达海,水陆空共筑通衢大道。

   外连内通——建成九大高架,城市交通跨入立体时代;轨道建设从无到有,1、2、3号线陆续开建,地铁时代扑面而来。

   品位更加“高大上”,内涵更加“高精尖”。过去五年,合肥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6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树立了合肥“创新高地”的高端品质。

   辉煌“十二五”,大建设按下了合肥向国际化都市区迈进的“快进键”。

   “米”字形高铁网成就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撑起副中心,一体融合长三角;“副中心”,铺开交通大动脉,快速连接各城市。

   2015年12月,商合杭铁路皖浙段工程在肥东县西山驿打下第一钻,标志着这条贯穿我省南北680公里的最长高铁线全面开工。至此,“米”字形高速交通路网在合肥定型。

   2014年11月12日, 合肥南站投入使用,掀开合肥“高铁时代”的历史新篇。合蚌客运专线、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合福高铁等相继开通运营,市域范围内形成“3高铁4普铁”的网络布局,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武汉,3小时到长沙,4小时到北京、福州的高铁交通圈。

   待商合杭高铁建成后,合肥去杭州,不用再绕道南京,旅程可以缩短1/3左右,时间由现在的最短2小时24分钟缩短到1小时40分钟左右。合肥到郑州,时间也将从6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左右;合肥到西安,将缩短至4个多小时。

   目前,在合肥,通车运营的有北线合蚌高铁、西线合武高铁、东线合宁高铁、南线合福高铁,东南商合杭高铁正在建设中,而西南合安九高铁和西北商合高铁已经敲定开建。

   十三五”期间,合连(连云港)青(青岛)高铁也将开建,加之沿江高铁、京九高铁的规划,合肥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航空水运通江达海连接世界

   空中架“新桥”,水运通江海。

   依托发达的水陆空运输,合肥对外交往面更加广阔,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2013年5月投入使用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较骆岗机场实现了升级换代——航线辐射城市由2005年的43座扩大到2014年的60座;旅客吞吐量由2005年的123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600多万人次,年均增长45.3%,境内外旅游人数迅速增加。

   依托空港,合肥水果进境指定口岸已经建成,有望在上半年投用。去年,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工建设,为合肥正在打造的八大对外开放平台之一。下月,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有望运营,将实现合肥对美国、日本、法国、韩国、英国、俄罗斯等10个主要跨境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邮件总包直封,合肥跨境电商产业将开启新的一页。

   合肥,曾经因水而兴。水上运输,投资少,成本低,货运量大。 “十二五”期间,合肥港建设及航道整治,推动合肥水运再度兴起。过去五年,我市完成水运建设投资4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年均增长 21.9%。随着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工程运营, 二期主体工程建成,合肥的港口靠泊能力进一步提高,水上运输快速发展,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45.6%。

   拔锚合肥港,合肥开辟至宁波海铁联运通道,牵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合肥货运北站,“合新欧”铁路货运班列满载合肥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产品,跨越丝绸之路,直达欧亚腹地。

   城市快速路网彰显都市风范

   向外走,走得顺。

   过去五年,全市公路总里程接近2万公里,“一环八线”高等级公路网基本形成,国省干道建设成为全国样板。

   城内走,走得畅。

   打造国际化都市区,城区交通的便捷,是一个重要标识,是城市品位的重要体现。

   过去五年,合作化路、阜阳北路、铜陵路、包河大道、马鞍山路、裕溪路以及徽州大道等高架桥建成通车,全市高架桥总里程达54.5公里,城市交通从平面时代跨入了立体时代。

   畅通一环完美收官,畅通二环启动西、南环节点改造,环巢湖大道、方兴大道、龙川路等主次干道相继建成,“一刻钟”快速交通网初步形成。城市道路骨架基本形成,滨湖、高新区、龙岗、北城等重点片区主干路初具形态;市区道路长度由2005年的1467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2923公里,年均增长9.9%。

   地下铁流滚滚来——轨道交通,连接新旧城区,彰显大城气魄。

   “十二五”期间,合肥轨道交通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地铁时代呼啸而来。如今,轨道交通1号线已经实现双向洞通,列车调试有条不紊,站点装修如火如荼,轨道交通上路指日可待;2号线隧道挖掘也已经超过七成,3号线全面开工,4号线、5号线也将在年内陆续开建。

   六大创新平台筑起“创新高地”

   壮哉大合肥,交通大枢纽,国际都市区。

   在合肥创新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口西南隅,一幢空中俯瞰呈“X”形的新大楼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综合主楼——未来中心。

   去年8月,在皖、闽、浙三省“行走中国最美高铁线”采访团面前,全球首款基于三维打印“框架”技术的3D打印机、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金奖的新型农业光伏系统、边玩边矫正近视的科飞鹰眼……这些来自中科大先研院的创新技术,令采访团成员叹为观止,各家媒体对合肥的创新能力赞不绝口。

   中科大先研院,开启了合肥打造世界一流研究院的征程。今年1月8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启动仪式举行,全国顶尖的公共安全研究机构巍然屹立在南艳湖畔,建设了中国唯一的多灾种耦合实验平台。五年内,研究院将吸引和孵化20~30家公共安全行业企业,形成年产值约50亿元的公共安全产业园区,集聚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技术和人才。

   创新升级发展模式,科技彰显都市风尚。

   2015年10月,在“全国双创活动周”合肥分会场上,合肥创新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六大科技创新平台同台亮相,华丽展示了“创新高地”的最新成果和未来潜力。

   打造国际化都市区,合肥还将探索建立一批高质量的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和国际社区。依托交通、创新、科教、产业、环境等诸多优势,以对外开放八大平台为窗口,合肥将成为屹立长三角的一颗璀璨明珠。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