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上海去年小客车增加13%中心城快速路交通量增8%
2016-03-22 
        今年北横通道、东西通道等项目施工,熬过“阵痛期”有助缓解拥堵

        2016年03月22日09:上海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李蕾

        昨天,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撰写的《2015年上海城市交通运行年报》(以下简称“《年报》”)火热出炉。《年报》显示,2015年,上海小客车增速是近几年中增速最快的一年,上海道路交通拥堵时间和拥堵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年,又有北横通道、周家嘴路隧道工程、东西通道工程等多项大工程施工,如何缓解交通拥堵成为上海的重要课题。

        小客车拥有量显著增加

        《年报》最显著的数据是本地牌照与外地牌照的小客车数量都在增长。《年报》显示,本市小客车增速加快,是近几年增速最快的一年。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注册的小客车达247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沪C牌照小客车为83万辆,同比增长23%。另据推算,到2015年底,常住上海的外省市号牌小客车达124万辆,同比增长24%。

        由于小客车数量增加,上海机动车交通量持续增长。中心城快速路日均交通量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约8%,中心城越江交通日均总量增长了4%、高速公路日均车流总量增长了约10%。

        外牌限行效果逐步减弱

        去年4月15日,上海实施快速路限行时间延长新政,外牌限行的时间由7:30-9:30和16:30-18:30改为了7:00-10:00和16:00-19:00。

        政策实施初期,效果显著,但随着上海小客车拥有量的增加,效应逐步减弱。相比外环限行政策刚实施时,随着小客车拥有量的增加,上海快速路早高峰时段车速由初期的提升2-3公里/小时,逐步下降到了只提升0-1公里;晚高峰时段车速由初期提升4-5公里/小时逐渐下降至提升0-3公里。

        数据还显示,延长外牌外限行时间后,外围高速路的拥堵时间有所提前,一些外牌车辆纷纷赶在限行时间以前进入快速路。在不限行的时段内,大量外牌车辆的涌入,使得午后高峰时段快速路车速下降了1-4公里。

        与此同时,中心区地面道路的交通拥堵状况进一步加剧,尤其晚高峰时段更为明显。

        由于受重大工程施工、大型活动和重大节假日活动的影响,去年也出现了区域性、时段性的道路交通拥堵。2015年,因延安东路隧道大修、北横通道施工、虹梅路高架建设、轨道交通(15号线、18号线一期、8号线三期、13号线三期)车站施工等项目的建设,对中心区越江交通、北翟路和虹梅南路周边区域造成了明显的交通影响。

        去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和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射线高速公路及与其衔接的快速路的道路交通量较为集中,拥堵现象较为严重。

        常发性拥堵区向内中环扩展

        去年,堵段也在变化,拥堵范围扩大。

        常发性拥堵区以中心区商业办公为主的区域逐渐向内中环区域扩展。2015年,工作日中心城内地面干道高峰平均行程车速同比下降5-10%左右,不同地带车速由16-27公里/小时降至15-25公里/小时;主要放射性道路高峰行程车速同比下降10-15%左右,由15-20公里/小时降至13-17公里/小时。晚高峰下降幅度大于早高峰,其中浦西中心区内晚高峰主要干道车速最低,由16.5公里/小时下降至15公里/小时,下降幅度达10%。

        以前,只有在上下班的高峰时间拥堵;而现在,平峰时段也开始拥堵。尤其像周五下午3点左右,道路就开始出现拥堵。一些出租车司机在这个时间段都不愿意过江。不少市民还发觉,原本双休日蛮空的高架道路上,到了双休日也是车流不息。调查显示,高架道路双休日的车流进出量仅仅比工作日低约5%,部分时段如早上9点-10点拥堵状况甚至比工作日更高。

        周五成一周中轨交最高峰

        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快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步伐,轨道交通客运量占总客运量的比例由2014年的43%上升至去年的46%。不过,轨道交通的拥挤现象仍十分突出。

        如今,轨道交通客流增长稳定,高峰大客流已呈常态。《年报》显示,2015年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841万乘次,同比增长8.5%。3月份后工作日日均客流突破900万乘次。

        周五大客流呈常态化,尤其是重大活动或节假日时客流增长最为显著,全年共有20个周五客流超过1000万乘次。2015年12月30日客流量达到了1083.3万乘次,创历史客流新高。早高峰1小时全网进站客流占全日客流总量的15%,全网拥挤里程比例超过20%,分别比2014年增加2-3个百分点,尤其放射性线路高峰客流拥挤程度最为严重。

        与此同时,上海的地面公交却是越来越空。去年,全市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为698万乘次,同比下降4.4%,自2012年以来继续下降。

        熬过“阵痛期”,一批新路将通车

        缓解交通拥堵,最根本的方法是公共交通出行+增加交通设施供给量。

        为缓解交通拥堵,在倡导市民更多选择公交出行的同时,上海也在不断优化公交与轨道交通更加匹配的运营网络,想方设法增加交通设施供给。

        去年9月28日,中环线浦东段实现闭环通行,对军工路隧道周边桥隧交通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通车后翔殷路隧道、杨浦大桥车流分别下降6%和4%。今年,嘉闵高架(G2-S6)、长江西路隧道、中环线国定东路下匝道、沪宜公路(S6-叶城路)改建工程等将建成通车,这些地区的道路供给能力将有所提高。

        轨道交通方面,去年12月19日,轨道交通11号线(罗山路-康新公路)、12号线(七莘路-曲阜路)、13号线(长寿路-世博大道)载客试运营,客流效应明显,工作日三条轨道线路全线客流分别增长了1%、140%和52%。轨道交通11号线的迪士尼站即将运营,为迪士尼开园提供交通保障。根据轨道交通运营计划,高峰时段10号线、11号线、13号线、16号线运能将增加10-15%。同时,本市也将继续推进公交专用道的建设,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

        不过,今年的“阵痛期”也必须得熬。今年,北横通道工程、周家嘴路隧道工程、东西通道工程、虹梅南路高架、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14、15、18号线)车站施工等多个项目施工,影响区域相互叠加,预计北横、浦东大道、虹梅南路、成山路、沪南公路沿线交通运行状况会有所下降。其中,北横一线北翟路—长宁路—长寿路—海宁路—周家嘴路通行能力将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