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治理交通拥堵,四招可采用
2016-03-29 
        为了保障G20,杭州217条道路和33个入城口的整治提升工程全面展开,加上地铁施工和杭州进入旅游旺季等因素的叠加,对城市交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早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从2月份的2.7上升到3月份的5.9,同期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从3.7上升到6.2。近期,杭州最拥堵的10条道路平均时速19.15公里,平均延误时间6.29个小时。杭州交通正经历着一个非常态的时期,如何以良好的道路交通组织方案支持G20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又将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考验着城市交通管理者以及交通参与人的智慧和毅力。

        任何的交通组织方案都受制于城市资源和人口分布、路网系统、职住空间、出行结构等要素,上述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城市的格局。杭州城市格局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单中心主义”和“向心交通”。我国城市简直一直走“单中心主义”道路,导致资源过于集中在空间相对狭小的市中心,而“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其实是一个交通拥堵不断向外扩散过程,杭州也不例外。70%以上的行政、商业、医疗、教育等资源过度集聚在核心区,配置不均衡,巨大吸附力和需求,每天都会吸引超量交通流汇集到市中心。

        第二,“职住空间”和“潮汐交通”。“一主三副六组团”的规划引导下,居住区不断扩散,但居住区的资源配置不足,迫使市民“朝九晚五”来回奔波,潮汐交通现象十分明显。

        第三,路网系统不完善。杭州至今缺乏承担大流量交通流的便捷、快速且连续的“交通走廊”,公交走廊处于建设过程中,地铁至今只有83公里。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承担重要的分散交通流功能的支小路严重不足,加之最近几年来实施的老小区封闭管理,支小路变成了停车场,路网密度下降,“毛细血管”被堵死后,使得本就不足的分流功能雪上加霜。

        当然,即使存在诸多约束条件,就交通组织现状而言,以下几个方面仍可以优化:

        第一,树立全区域动态调整的意识。由于道路施工覆盖范围大,交通组织绝不可局限于施工道路及周边道路,而应该在全市范围内做系统性调整。

        第二,全方位疏解。包括,外围疏解(控制过境车辆)、路段疏解(全局性分流)、交叉口疏解(简化信号灯设置、优化信号时间)、公交疏解(尽量保留公交车现状、加大公交和地铁发车密度、延长地铁营运时间)、行人疏解(适当增加行人和非机动车便桥)。

        第三,全民参与。应建立全方位的信息供给机制,媒体、社区、单位等及时向市民提供连续动态的出行信息,同时倡导市民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量。

        第四,强化施工管理,严格执法。明确工作标准,完善监管体系,严格施工行为,防止不文明的随意性施工行为加剧交通流冲突。据我们调查,即使在目前的交通状况下,依然有行车道内随意停车、垃圾桶占据一个行车道等现象大量存在,执法部门应对此类行为零容忍。

        (作者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任何的交通组织方案都受制于城市资源和人口分布、路网系统、职住空间、出行结构等要素,上述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城市的格局。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