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武警交通部队攻克“生命禁区”的世界性公路难题
2016-04-28 
        中国军网西藏阿里4月26日电张丁强、特约记者涂敦法报道:扎根“生命禁区”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养护保通攻克世界性高原公路病害难题,跨国救援打通多条“生命通道”。武警交通四支队六中队主要担负新藏线萨嘎段的养护保通和应急救援任务,上勤15年以来,中队将管养路段从无完整路基改建为黑色化柏油路,并实现全年通车。特别是“4.25”尼泊尔抗震救灾中,作为第一支到达灾区的专业救援部队,为快速抢通聂拉木、吉隆口岸“生命线”做出了突出贡献。26日上午,六中队荣评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立功授奖大会在西藏阿里举行,阿里地委书记白玛旺堆,武警交通部队司令员傅凌等出席,驻地党政军警、学生和各族群众代表共300余人参加大会。

        武警交通四支队六中队养护保通路段平均海拔4663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一半,被称为“生命禁区”。上勤15年来,中队始终坚持将“英模传统教育”作为新兵下队的第一课,将职能使命教育融入官兵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士兵小报、板报展板和小广播等形式,大力宣讲新藏线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战略意义,引导官兵秉承两路精神和“三不倒”精神,激发官兵建功高原、奉献高原的意志品质。多年来,中队从住羊圈喝碱水到住上了设施齐全的现代化营房;养护路段实现了全年无绕行、无险阻、无断通的“三无”目标;中队也因完成任务出色,先后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公路系统模范单位”荣誉称号,被武警交通部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中队先后有3名官兵荣立二等功、56人荣立三等功。

        该中队担负的养护路段是新藏线海拔最高、条件最差、地质条件最复杂的路段。针对夏季洪水泛滥,冬季冰雪肆虐等特点,中队官兵积极完善道路、桥涵病害记录,努力探索高原养护规律,先后攻克7项世界性高原公路病害难题,总结出雾封层、沥青冷灌缝等多项公路养护实用新技术。新藏线多玛沟、突击拉等“卡脖子”路段得到彻底整治,极大地提高了行车安全度和舒适度,在全国公路系统评比中,中队年年名列前茅。同时,中队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新藏公路改扩建,边疆国防公路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累计修筑公路370多公里,架桥20余座,有力地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新疆至日喀则运费下降了45%,藏族牧民收入增长了5倍。

        2015年初,新藏线马攸木拉段风雪成灾,道路积雪最深处达1.5米,中队官兵闻令而动,积极配合大队开展清雪保通任务,在零下30℃的极端气候下,每天坚持工作18个小时,每天平均接警6次,救出被困群众100余名。六中队积极研究抢险战法,在150余次的抢险救灾任务中,中队累计出动兵力3000余人次,抢救遇险车辆1300余台,解救受困群众4000多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4.25”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中队接到支队救援命令后,第一时间组织38名精兵强将、15台装备驰援灾区,成为第一个携重型装备到达灾区的任务部队。仅用3个小时就成功打通27公里“生命通道”,确保救援装备、物资顺利及时到达灾区。其后,中队官兵连续转战樟木、吉隆口岸,参与出境救援,清理塌方50多万方,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日前,荣评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的何剑波就是六中队官兵的突出代表,入伍17年,他把青春奉献在雪域高原、绽放在应急救援一线,425抗震救灾中,在清理318国道友谊隧道口塌方体时,面对左侧绝壁、右侧深沟的生死考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用精湛的技能、娴熟的操作,完成了通向“生命孤岛”樟木镇的“最后一挖”,为6000余名樟木群众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立下了头功。

        驻守一地,造福一方。多年来,六中队在驻地萨嘎县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勇当扶贫攻坚的排头兵,先后资助15名藏族儿童重返校园,长期结对救助6名孤寡老人,医疗救助200余名过往司乘人员和牧民。“高原雪莲最圣洁,金珠玛米最亲切”,是藏族群众对中队官兵的一致评价。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