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州支持成就宁南模式农村公路连通百姓心底
2016-05-12
(原标题:省州支持成就宁南模式农村公路连通百姓心底)
4月24日,在宁南县城至骑骡沟乡的通乡公路上,骑骡沟乡村民李德明骑着摩托车,从县城往家里运烟苗,在6.5米宽的水泥路上,李德明说,“感谢党委、政府为我们修通了致富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总算成为过去。”
近年来,宁南县农村公路建设得到盛州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该县承接项目,全县上下狠抓项目建设,今年年底前,将实现100%乡镇通油路(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
王咏徐彬何流图片由宁南县委宣传部提供
省州支持修建越来越多“连心路”
在宁南县,大同乡迎丰村村民吃够了道路不畅的苦头。村支书赵发贵说,前些年道路不畅,商贩到村里收购肥猪,每斤价格要比道路条件好的乡村少1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头三四百斤的肥猪,村民就要少收入三四百元。
为了改变全县乡村公路面貌,“十二五”初,宁南县制订了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规划,大力推进通村水泥路建设。同时,积极和盛州相关部门对接,获得了大力支持。
宁南县交通运输局统计显示,“十二五”时期,盛州下达宁南县国省干线项目改造项目2个,项目资金6亿余元;省道水毁修复工程项目1个1600余万元;省道公路大中修工程项目2个4993.85万元,县级客运中心站建设项目1个2900万元;农村公路通乡油路项目5个92.9公里5574万元,通村通畅项目43个286公里10010万元,通村通达项目15个69.8公里1047万元。“如果没有这些项目资金,仅凭宁南本级财政要想修农村公路,基本不可能。”宁南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郑磊坦言。
勇于创新公路建设的“宁南模式”
4月24日,在宁南县葫芦口镇大兴村通村公路硬化现场,1辆水泥罐车运输至此,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将混凝土倾倒在路面,几个工人立刻用锄头进行人工找平,另一个工人使用人工振动棒在路面来回震动,以增加路面的密实度。“4.5米宽,20公分厚。”村干部马兴亮在此监工,他拿出手中的卷尺,从地面顺着槽钢模量了高度。他告诉我们,如果天气晴好,这条路10多天就可以硬化完了。
今年3月,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廖文彬带队到宁南调研,调研组对宁南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提出要全面总结宁南农村公路发展经验,把农村公路建设的“宁南模式”向全州全省推广。
何谓“宁南模式”?
除将农村公路建设视为最大的民生工程,项目指挥部的指挥长由县委书记和县长直接担任外,关键是宁南结合实际,创新和规范了工艺,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极大地提高和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
宁南县统一和细化农村公路建设的流程和要求,对项目申报、施工队伍入癣资金拨付等作出详细规定,要求施工队伍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且5年内在本地实施过合格的水泥路建设项目,履约效果好,无拖欠民工工资行为,无信访投诉记录,无质量安全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分片区建立混凝土拌和站,要求拌和站辐射范围内的所有通村公路项目必须使用拌和站供应的混凝土,混凝土必须由罐装车辆运输至现场,保障品质。施工过程中采用槽钢模板作为混凝土浇筑模具,铺筑时必须使用振动棒和振动梁,用保水性较好的土工布持久养护路面。
在农村公路质量的监测上,宁南也执行了完善的制度。农村公路实验室和交通运输局工程技术人员,要负责对拟建站的原材料储量和质量进行考察和取样分析,并根据原材料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生产方必须严格按实验室提供配比进行生产。杜绝施工队伍擅自利用混合山砂、随意调整配合比、随地采用挖机或旋耕机拌和的不规范施工行为。
凉山州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龚平说,完善的制度、规范的工艺确保了宁南县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这一模式值得凉山州其他县市学习。
再接再厉年底有望实现两个100%目标“这条路以前是黄泥巴路,而且泥土黏性强。”赵发贵说,村里的蚕茧大多靠村民骑着摩托车运往附近的收购站。如果遇到雨天,稀泥会不断黏住摩托车车轮,根本无法前进。要是一不小心滑倒,蚕茧粘上一点污泥,30多元一斤的蚕茧,就只能当“血茧”卖,每斤价格不到1元。
如今,从乡上到村里的道路已经硬化为水泥路,村民们进出方便了,农产品外销也更方便了,村民们一个个喜上眉梢,都说感谢党委、政府,好日子会越来越好。
2016年,宁南启动剩余通乡油路(水泥路)项目2个52.6公里,通村水泥路项目33个226.9公里(其中贫困村项目17个114.7公里),力争在全州率先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今年6月底实现100%建制村通水泥路、年底前实现100%乡镇通油路(水泥路)。
龚平认为,道路不畅是制约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脱贫攻坚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宁南县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一定能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宁南县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勤劳致富、不等不靠,在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了一条条道路,织起一张交通路网,非常了不起。宁南县人民将继续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宁南精神,修建更多的农村通组路、入户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