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从打破垄断看中国高铁发展模式
2016-05-12 
        近年来,我国高铁有关技术不断突破技术难关,从小螺栓到齿轮箱、高铁车门再到轨道板,高铁国产化元素越来越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高铁飞速发展的十年里,中国铁路在荆棘的道路上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时间要回到2004年4月份,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就发展高速铁路和机车装备问题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指导方针,就是“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这对于当时技术落后而又迫切需要发展铁路缓解运输压力的中国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中国铁路和日德法三国合作,并且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沉淀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和经营技巧。

        在中国高铁未成名之前,部分社会人士认为,中国铁路的发展成果只是靠模仿和剽窃取得的,这种观念相当狭隘且不准确。很多人觉得自主就是什么都要自己制造,实际上这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是不现实的,基本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我们熟悉的苹果公司许多零件、技术也是依靠进口。所以外界流传凡是中国掌握了的技术都不是核心技术的观点是非常不公平的,也不符合事实。2010年我国国产CRH380A跑出最高时速486公里刷新纪录,说明了国产机车在五大系统技术方面已经基本掌握。所以,对于我们的制造能力,不要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进步和不足都要看到。

        十多年发展成果证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是非常成功的,它帮助中国铁路度过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全球铁路发展至今已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中日德法四国都具有各自的核心优势。实际上,高铁技术的进步是一个国家整体工业体系发展的结果,因为铁路发展遇到的技术难题并非只靠铁路相关企业就能够解决的。新形势下,中国铁路发展依托的只能是不断进取的创新理念。

        (作者系中华铁道网评论员杨洁)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