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樟高速改扩建工程被评为“绿色公路”示范项目
2016-06-29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十二五”绿色交通省(城市、公路、港口)等示范项目考核验收结果,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验收结果评定为优秀等级,列为“绿色公路”示范项目。同时,南昌市评定合格等级,列为“绿色交通城市”。
近些年,交通运输部提出建设“四个交通”理念,其中加快发展“绿色交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为此,江西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节约资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建设理念,走出了一条颇具江西特色的生态绿色环保之路。
规划引领“绿色高速”
在项目建设前期,昌樟高速改扩建项目办围绕创建绿色循环低碳典范工程的目标,确立了“创新设计、绿色施工、低碳运营、循环发展”的定位,制定了施工期“保四通行”的交通组织方案,大规模实施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沥青拌合楼“油改气”、太阳能并网发电、高速公路节能供配电、公众服务及低碳运行指示系统等技术措施,着力实施“绿色高速”建设理念。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紧扣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建设理念,从施工方案设计、绿色施工工艺工法到低碳运营、养护和管理全过程实践全寿命周期节能减排策略,昌樟高速改扩建项目办对“绿色高速”建设指标进行了细化,通过建立健全各级质量及节能双控保证体系、加强设计过程跟踪管理、加强对各参建单位业务能力培养、强化施工过程节能减排指标控制,优化施工过程能耗管理,降低施工期能耗及排放,贯彻建设管理质量文件体系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全过程控制管理。
为节省土地占用,项目办采劝两侧整体拼接为主、局部分离为辅”的方案进行整体扩建,较“新建双幅”方案节约用地6083亩,路基土石方减少了一半,桥梁总长缩短了7.53公里。此外,在路基路面、桥梁、交安设施、房建、机电工程等多个领域,创新性集成应用了28项绿色循环低碳技术。在保护植被方面,项目办对道路两旁原有植被品种、数量进行了统计,并利用原址扩建互通作为移栽场地,避免了二次移栽对植物的损害,提高了利用率。
据统计,昌樟改扩建全线共移植红叶石楠、海桐、红继木等10余种植物15万株,真正做到贯穿绿色循环低碳理念从细节做起,从源头抓起,有效保障了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起步和推进实施。
技术示范“绿色效益”
为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示范效应,昌樟改扩建项目办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建设全过程,积极开发创新或推广运用绿色循环低碳技术,从绿色循环低碳设计、特色性管理和技术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以及保障性措施四个方面着手,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昌樟高速公路是贯穿我省南北的重要交通咽喉,周边路况极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绕行方案,行程较远,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也会大幅度增加。为此,昌樟高速改扩建项目办在做好异地诱导分流、就地分流、应急分流三级分流方案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分幅分区段施工,4个车道保通行”的交通组织方案。经过实践,施工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大面积分流,没有造成大面积拥堵,没有发生一起由施工引起的重大责任交通事故,并圆满实现了“保安全、保畅通、保施工”,为我省今后实施高速公路改扩建积累了有益经验。
为加大推广节能新工艺,昌樟高速改扩建项目办将铣刨出来的沥青混合料运用厂拌冷再生技术,用在拓宽幅的上基层,全线共利用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约50万吨,节约标煤约66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万方。其中承建药湖特大桥新桥的B1、B2标,在桩基施工一度滞后时,引进了功效高、能耗低、泥浆少的旋挖钻机,两个月内开挖桩基1000余根;在水中承台及盖梁施工中,运用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浇筑高性能混凝土约7万余方,大大减少了水泥用量。此外,部分标段采用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材料、震荡压路机施工工艺等新型材料和沥青路面铺筑办法,大大提高了沥青路面抗变形、抗水损和抗疲劳性能。
积极应用运用绿色循环新技术。昌樟改扩建项目共集成应用28项新技术。全线采用了沥青拌和楼“油改气”技术,采用压缩天然气取代燃料油作燃料,共使用天然气1000余万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余吨;采用交通设施的再利用技术,施工期间,将原有标志牌、信息板拆下后进行返修,回厂镀锌、贴膜,再利用,无法再利用的,就用作施工临时标志。经统计,旧隔离栅再利用约41.9千米,原有标志牌再利用100余套。
2014年5月,昌樟改扩建项目成功获得交通运输部绿色循环低碳公路主题性示范项目,成为江西省第一条绿色循环低碳主题性示范路。(聂头龙王剑)(来源:中国交通报驻江西记者站江西交通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