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十二五期间曲江区投入5千万用于老区公路建设
2016-07-11 
   曲江是有着优秀革命传统的老区,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路难行是制约曲江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自撤县设区以来,曲江交通运输部门高度重视老区公路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将其列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认真组织规划和施工。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铺设老区公路砼路面225公里,建成桥梁5座(大塘梅花桥、马坝浴塘桥、马坝莲塘岗桥、罗坑瑶族新村桥、樟市连心桥),53个革命老区行政村的公路100%实现了硬底化,95%以上的革命老区村实现了通村的公路硬底化,逐步解决了老区群众的出行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畅通的运输通道。在此基础上,按照广东省交通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要求,在全区9个乡镇均完成了客运站的建设任务,又在老区公路的沿线建设了135个候车亭和部分招呼站,具备安全通车条件的老区村适时开通了农村公交车,老区干群交通更加便捷。

   打通“最后一公里”

   曲江老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差。过去交通不便,物流不畅,资源优势难以发挥,曲江交通人看在眼内,急在心头。为改变交通落后状况,曲江交通运输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深入到老区镇、村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完成县通镇公路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逐年把老区公路建设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老区人民致富奔康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

   “十二五”期间,曲江区交通运输局以认真抓好老区公路建设为己任,在全区掀起改造老区村道“最后一公里”建设的热潮,从项目立项、技术指导到质量监督,实行层层严格把关。

   为解决资金短缺瓶颈,曲江交通运输部门一改过去单靠国家投资建公路的旧模式,把筹资目光转向市场,瞄向社会,制定并实施“争、贷、挤、募、免、引、开、献”的八字融资计划。同时,各乡镇无偿提供采石、取沙、借土、弃土场所,干群积极投工投劳。经多方努力,“十二五”期间共完成225公里、近30个自然村“最后一公里”改造工程。老区群众盼望已久的致富路逐一铺就。

   严把建设质量关

   在老区公路建设大会战中,曲江交通人发挥了“先行官”的作用,与建设者们林海安家、山地扎营,争时间、抢进度。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严格把好老区公路建设质量关。区交通运输局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担纲的交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五个交通工程管理组。用制度的形式,明确各组的职责任务,责任到组到岗。同时,严把“企业准入关、资金管理关、工程技术关、质量监理关、公示监督关”,努力做好项目“管家”,切实提高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和施工质量,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并通过资金监管、优化设计、质量监控等方式,提高交通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各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区老促会领导充分发挥督导作用,分片深入到施工现场,认真抓好建设项目的核查、监督、指导和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保证了公路建设质量。

   路通财旺百业兴

   路通财通,百业兴旺。如今,在曲江革命老区,变化最大、让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出行: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在乡间,一辆辆农用车在水泥路上跑得欢快。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村道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老区农村的出行条件,还带动了全区农副产品流通,农村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温氏集团、东升农场、大塘东岗岭的无公害蔬菜等一大批农业招商项目纷纷落户曲江。随着公路等级的提升,老区镇村的矿产、木材、电力、水利等丰富的资源也得到有利开发。“农家乐”、“乡村游”已在曲江遍地开花。在老区白土镇,已崛起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就像山区里的一块流光溢彩的珍宝,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马坝、大塘等革命老区盛产的马坝油粘米、优质蔬菜、花生、西瓜、红瓜子、甜玉米等绿色农产品畅销珠三角;枫湾、罗坑等革命老区生产的笋竹、砂糖橘、茶叶、红薯干等特产享誉海内外;沙溪、乌石等一些老区村庄被批准为省级卫生村,还有的村庄全部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许多老区人民住上新房,开上小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