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摊铺工作紧张进行。
盛夏吉林,满目青翠,郁郁葱葱。
作为目前省内投资最大、建设里程最长、区域生态最敏感、施工技术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鹤大高速将于10月通车。
鹤大高速纵贯黑、吉、辽三省东部地区,是我国最东边的高速公路。该项目的全线贯通,将进一步完善省内高速公路网络,必将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实施,助力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加速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沿着大道通途,我省东部的丰富物产将驶向更远方。
近日,记者踏访鹤大高速多个标段建设现常一路上,隆隆欢唱的机鸣声与悦耳清脆的鸟叫声交替入耳,繁忙紧张的建设场面与层峦叠翠的群山遥相呼应,一条纵贯东北的绿色走廊在延伸……
建设·争先
“鹤大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中9条南北纵线中的第一纵,起点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终点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全长1394公里。我省境内规划全长431公里,分三期(段)建设,前两段已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建成通车。目前,在建的敦化至通化高速公路共计339公里,概算总投资251亿元。项目于2014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0月底建成通车。”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高建局局长纪景义向记者介绍,“项目建设总计使用地产砂石3086万立方米、水泥263万吨、钢材52万吨、沥青18万吨、汽柴油11万吨,创造就业岗位3.5万个,为地方创造税收4.79亿元,对公路沿线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6月27日,阳光明媚。鹤大高速04标段摊铺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伴着机器的轰鸣声,运料机、摊铺机、压路机正进行交叉作业。“借着晴好天气,我们要抓紧路面摊铺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完工。”说起脚下这条即将交付使用的高速公路,雁鸣湖至大蒲柴河段指挥长张广庆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不能耽误,一刻都不能耽误!”这是大蒲柴河至抚松段指挥长崔巍武挂在嘴边的话。“项目进入冲刺阶段,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我们全体人员吃三睡五干十六,提速增效,一定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崔巍武说得很坚定。“山中作业,困难自然免不了。最危险时工人开着挖机上山都感到发抖,五级连坡,一级比一级陡,坡角最大时达到60度,但没一个人退缩。”建设中的酸甜苦辣,崔巍武历历在目。
正如崔巍武说的那样,为了保证施工进度,高速路上、拌合站内、桥梁隧道间,筑路人的身影处处可见。
6月29日,记者步入鹤大高速17标段摊铺现常此时,工人们正挥舞着镐头和铁锹,配合机器找齐切缝。“每铺一段,都要平整切缝,确保二次摊铺时面层的连续性和平整度。”靖宇至通化段指挥长孙鹏程介绍说,“目前工程桥梁完成98%,路基完成97%,路面完成44%,其他都在按计划进行中,10月份可顺利完工。”对于按时通车,孙鹏程信心十足。
绿色·保护
徜徉在鹤大高速,好似人在画中游。
鹤大高速途经长白山腹地,沿线生态环境敏感。为了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鹤大人”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建设的各个工序、阶段,全方位绿色管理。
树木葱葱,绿草茵茵,在鹤大高速贤儒互通项目现场,若不是看到一旁繁忙的施工景象,还以为置身于郊外的森林公园。“对于湿地的保护,我们秉承‘靠山不挖山、临近湿地不占湿地’的设计理念。施工时,路基采用抛石处理,保护地下和地表水贯通,才能使湿地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张广庆说道。
同样为了保护湿地,项目靖通段建造了两座特大桥,在桥下、涵洞留出野生动物通道。孙鹏程对记者说:“项目建设过程中,狍子、梅花鹿、林蛙、野猪等野生动物时有出没,为了不破坏它们固有的生存环境,我们尽量做到周边小路不破坏,实需改变的也要在完工后恢复。”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携手节约资源,共创美好未来”、“倡环境保护之风,走持续发展之路”……在鹤大高速在建的各个项目段中,这样的环保标语随处可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这是“鹤大人”常常提起的话。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林木砍伐前及砍伐过程中,指挥部多次强调“砍伐线”,划出“环保绿线”,在保证路基稳定安全和施工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原生植被。据统计,截至目前,鹤大线尤其是泉阳互通、白水滩隧道出口、大蒲柴河隧道出口、江源服务区等地植被保护、表土收集成效显著,大量原生植被被有效保留。全线共计完成清表372.76万立方米,保护原生环境70万平方米,保留树木共计345041棵,其中国家级保护物种红松353棵、黄檗50棵、水曲柳55棵。
然而,这份成绩单是多么来之不易,只有“鹤大人”最清楚。“环保对工艺要求提高,施工难度定会随之加大。比如树木保留使设备运转难度增加,生态边沟弯弯曲曲,工人作业难度很大。有些地段本可以用机械,为了达标均转用人工。”言至于此,08标段项目经理王广健感触颇深,“虽然难度大,要求高。但能为环保尽一份力,造福子孙后代,深感光荣。”
科技·示范
在料仓中加入隧道洞渣、水泥和粉煤灰,经搅拌机搅拌后用成型机压制成半成品,进入子母窑车养生窑蒸汽养生,达到500摄氏度时出窑到降板机,推板到码控机,最后到打包机打包,经过短短25秒的砌块设备加工,隧道的弃渣就能变废为宝,成为合格的路基填筑物--6月27日,记者在鹤大高速生态砌块标准化生产基地目睹了这一过程。据了解,隧道弃渣等施工废料再利用,是打造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的重要措施之一。
同样高科技的景象出现在沿线多家沥青混合料拌合站中。料入料仓,通过传送带上主楼,全自动机房根据材料性质按比例分仓,入桶加热至190摄氏度混合拌合为成品。40秒的时间,火山灰改性沥青混合料便打造成功。
长白山腹地,植被茂盛、水源丰富。大自然的馈赠不仅于此,火山灰也是此处不可多得的宝藏。“这是一种很好的改性剂,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改善其疲劳性和水稳定性,且施工工艺简单。”省高建局副局长李长江介绍,这里冬季严寒,夏季温热,属于典型的季冻地区,道路环境要历经近80摄氏度的温度变化。而原有的沥青改性技术要在如此之大的温差内起到防止车辙和裂缝的作用十分困难。于是,建设者们独具慧眼,探寻出长白山蕴藏丰富且优质的火山灰。“靖通段天然火山灰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地采用它代替传统的化学改性剂,无毒无害。同时,试验表明,火山灰改性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混合料相比,在高温抗车辙、低温性能、抗水损害性能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李长江介绍道。
除了靖通段特有的火山灰,鹤大高速部分路段使用的是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其中橡胶粉掺料由废旧轮胎加工而成,在消化“黑色污染”的同时,降低了沥青对温度的敏感性。
“科技示范工程批复实施的科研项目有22项之多。”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王潮海告诉记者,鹤大高速在我省境内施工难度除了多山区、涵道、桥梁外,还需要实现抗冻耐久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填料型火山灰改性沥青混合料、工矿业废弃材料循环利用等创新技术。
松花江畔,长白山旁,鹤大高速公路宛如一缕缎带飘落在青山绿水之间。这缎带,凝聚了吉林高速公路建设者的无尽智慧和点滴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