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上海道路交通指南》增加近2000条道路
2016-08-29
不久前结束的上海书展上,一本拯救“路痴”司机的地图已悄然面世。这本新版的上海地图,除了对基本道路信息进行梳理,还对停车场进出口、高架上下匝道口也进行了细致的标注,并新加入了交管信息。近日,记者前往上海市测绘院,与设计新版上海地图的测绘师们共话新地图背后的故事。
丰富交管信息 书签功能最大化
新版上海地图全称叫做《上海道路交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但一般人们都习惯称其作“上海地图”。据上海市测绘院第四分院总工程师刘美兰介绍,该套《指南》近十年来每年都会出版一版,而今年这一版是对过去版本基本架构的“大翻修”。
“这次改版主要从读者使用上进行了优化,更强调实用性和便民性。”刘美兰表示,此次他们围绕道路交通这一主题,在高速公路、高架上的各个出入口都进行了标注;同时在火车站、机场等上海交通枢纽也通过实地踏勘,对停车场进出口位置进行具体标注。“这次把上海老百姓(603883,股吧)日常出行会碰到的一些问题专门拎了出来,加入到地图中。”除了出入口信息外,为了“拯救”许多刚上路不久,对上海道路交通不熟悉的“路痴”驾驶员,测绘院还与交通委、交警部门合作,将道路交管信息也加入到地图中去。
据悉,新版《指南》中,新增了近2000条道路。
电子地图助司机规划路线
除了对纸质地图精雕细琢,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测绘院今年还在手机端推出了《指南》移动版,包含位置查询、测距、公交线路查询、路况实时信息等内容。“地图时效性非常强,纸质地图一年只能更新一次,但电子地图可以进行实时更新。”刘美兰告诉记者,这款电子地图作为对纸质地图的一个补充,一些无法在纸质地图上呈现的更新可以通过线上地图完成。
上海市测绘院第四分院编辑科科长施晓文介绍,由于此次要兼顾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在技术方案设计、数据组织都采用了新方式,“像炒菜一样,同样的食材,我们要拿来做新菜。”纸质地图由于价格不菲,普及性不足。而免费的电子地图更契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接受度比较高,这也是促使测绘院研发电子地图的主要原因。
电子地图中用不同的颜色对医院、学校、居住区等不同功能区进行了区别标注,并与纸质地图实现关联,用户通过电子地图搜索某一地点后,还可以查询到该地点在纸质地图上对应的页码和区块。通过这种关联,可以方便一些偏爱纸质地图的读者更方便地使用纸质地图,年轻人也可以用该功能远程帮助不善于使用手机的老人们通过纸质地图快速找到目标信息。刘美兰表示,该功能目前仍在试验阶段,若用户反响好将会沿用。
[幕后花絮]
印刷前突然传来崇明变“区”
为了制作信息量如此大的新版道路交通指南,第四分院的测绘师们这半年来没少下功夫。尽管手头有现成的基础数据,但是此次新增的诸如道路信息、交管信息、停车场信息等专题信息都需要重新搜集。
整个过程中最折腾人的就是对交管信息的“翻译”与录入。“目前收集的交管信息只有文字材料,例如在哪个路段有一个停车场,或者哪个路段哪个方向几点到几点禁行。而我们就要把这些文字全部“翻译”成地图的语言,再录入到数据库中。”施晓文直言,不从事这一行的人,看到密密麻麻的交管信息保准得头晕。
除了过程繁琐,测绘师们还与时间进行着赛跑。新版《指南》采用了“借用数据库的地图输出”这种新技术,原本由于担心成熟度不够,准备在年底出版。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团队在4月份决定将出版时间提前到8月。“这个技术是第一次应用,做的时候心里也没底,一边摸索一边制作。原本应该是所有资料配齐之后,再进行制图工作,但这次由于时间紧张,到了六、七月的时候,里面一边在制图,外面测绘人员还在路上进行数据采集,即时补充到数据库中。”
为了赶工期,团队成员一周工作六天,每晚加班到九点。“我们每天盯着电脑七八个小时,工作时间内大家都不敢聊天,就怕分神。”刘美兰戏称,大家都练就了“屁股坐得住”的内功。
7月底,终于完成了制图工作准备印刷,不料却又传来崇明撤县设区的消息,团队成员们只好在成稿上再做修改。“虽然工作量不大,但由于是在成品上修改,对细致程度要求很高。一些地图页面上可能只有角落里一小块地方涉及崇明区,尽管只涉及到一个字,但是也要改过来,一旦漏掉就是一处差错。”施晓文开玩笑说,要是消息晚半个月来,那就“麻烦”了。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如今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指南》终于面世。“要是可以为司机出行带来实际的益处,那我们的工作也算没白费。”刘美兰希望,新版指南能够增加地图易读性,让空间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也能读懂。据悉,新版指南已于8月底正式推出,在上海书城、新华书店等各大书店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