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构建综合交通运输大格局
2016-08-30
湖北机场集团前不久宣布,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新建二跑道正式启用,改变了武汉天河机场过去只有一条跑道运行的历史,旅客吞吐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而这只是湖北省大力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北水路、公路、铁路、航空齐头并进,昔日的“九省通衢”正向“九州通衢”迈进,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联通中外的综合交通大格局已现雏形。
综合交通网越织越密
湖北省的综合交通网越织越密。
今年底,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北垂直联络道和两条平行滑行道将与T3航站楼一起竣工,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5000万人次。
目前,以武汉为中心,构成了“2、4、8小时”高铁交通圈:武汉到郑州、长沙、南昌、合肥等城市2小时,到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4小时至5小时,到重庆、宁波、青岛、厦门等城市8小时。
湖北拥有1062公里的长江干线,“九省通衢”的美誉因水而起。借助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东风,湖北振兴大水运。2014年9月,江汉运河开通,形成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吨级黄金航道圈。2015年底,荆州航道整治工程完工,可满足万吨级船队和3000吨级货船双向通航,长江中游航运“瓶颈”被初步打通。
湖北省港航管理局局长王阳红说,武汉港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宜昌港、荆州港也相继突破10万标箱。武汉阳逻三期、荆州盐卡、宜昌云池、黄石棋盘洲一期等70个港航建设项目先后分6批开工,113个项目同时在建,总投资规模达到358亿元。
此外,湖北“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格局基本建成。目前,湖北全省有25989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公路总里程25.3万公里,居全国第三。
联通中外对接全球
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湖北虽深居内陆,却靠一根铁轨成为对外开放合作的桥头堡。
继去年10月开通至莫斯科的公共班列后,今年4月,武汉又开通了全国首个到法国的班列,货物辐射欧洲全境。由于武汉中欧班列日趋成熟,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从这里中转出境。
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宗孝说,截至4月底,武汉中欧班列累计发运238列,运送货物21710标箱,在进出口发运列次、货运量、货值等方面稳居国内前三位。今年前4个月,回程发运量共计2808标箱,同比增长近10倍。
传统的国际运输方式航空也不甘落后。4月初,《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场址的请示》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标志着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个航空物流枢纽落户湖北鄂州。
作为湖北唯一的国际航空门户,武汉天河机场相继开通至巴黎、莫斯科、旧金山、黄金海岸、罗马、迪拜等直达航线,武汉国际及地区航线达40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174万人次,分别是5年前的近6倍和5倍多,国际客流量居中部第一。
此外,武汉中西部出海门户初具雏形。2013年9月,武汉首条近洋航线“泸汉台”快班开通,截至4月累计开行488个出口班次;2014年7月,武汉至东盟四国(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航线开通,累计开行342个进出口班次;2015年10月,武汉—日韩国际集装箱快班航线首航,累计开行56个出口班次。
武汉市副市长刘立勇说,近年来,武汉加快对外经济合作大通道的互联互通,构筑陆海空立体国际化通道,在全国交通布局中地位明显上升,“武汉综合交通运输进入了对接全国、联通国际的新阶段。”
营造跨越发展软环境
6月1日起,湖北省联网高速公路的通行费收费标准总体下调10%左右。降费后,湖北从全国公路收费标准较高的省份变为全国公路收费标准较低的省份,全年可降低社会通行成本约18亿元。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何光中说:“未来将进一步改善营运车辆通行环境,加强和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大力清理整顿公路‘三乱’,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6%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今,湖北一方面大力推进交通领域的简政放权,通过降费、规范监管等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瞄准自身短板,推进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融合,提升运输效率。
湖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的“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大力发展铁水、陆水、管水、空水、水水等多式联运,建设以铁水联运、江海直达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中心。
有测算显示,相比公水联运,铁水联运节约物流成本约30%,社会物流成本每降一个百分点,可增加1300亿元社会效益。
武汉铁路局局长汪亚平说,为推进供给侧改革,我们大力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先后在随州、麻城、襄阳等地开展铁水联运货物运输,开行了阳逻港到河南月山、焦作等地的铁水联运班列。武铁力争用3年时间,使铁水联运年运量达到3万标箱以上。
何光中说,下一步,湖北将以重要港口、机尝场站等为重点,加快建设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客货运枢纽体系,基本建成“两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门户枢纽、全国重要物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