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从美国公路规划设计理念看美丽公路建设
2016-09-01 
 近年来,全省大力开展美丽公路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无论是农村公路的改造提升,还是省道、国道,乃至高速公路的不断完善,美丽公路的建设已不仅仅体现在通行之上,更体现在推动美丽经济的发展之上。一条条美丽公路交相辉映,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日新月异,助推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美丽公路基本建设目标及理念

 部公路局:畅、安、舒、美。

 省公路局:因地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生态环保。

 我们的理解:舒适性、安全性、通达性、景观性。

 美丽公路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贯彻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前三步是美丽公路建设的关键和基矗不同地区公路乃至同一公路不同路段均具不同环境特征,为了结合环境特色,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更需要公路设计的灵活性。公路设计灵活性思想最先由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提出,所谓公路设计灵活性并不是试图去创建一个新的标准,而是建立在灵活应用现有的规范、标准、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定基础之上,通过灵活设计,使公路与自然人文环境相融合,达到公路沿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美国的公路无论是里程还是质量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这与他们领先的公路灵活性设计以及景观环境设计理念是分不开的,对于我们开展美丽公路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公路建设现状及不足或误区

 (一)规划设计时对公路沿线环境调研不够。美学、景观、历史遗迹与文化资源,以及一个地区的物理特征通常是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地方值得骄傲的资源。西方发达国家在项目开发的初级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外业踏勘时,特别重视项目沿线的社会、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等环境调查,充分考虑道路沿线景观和视觉效果,保护原始景观。目前我国很多公路建设前期工作中多注重考虑行车条件和安全性,在以人为本和注重环境方面尚显不足,没有将设计融入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之中,使之达到协调统一。设计上没有新意、千篇一律、照套标准的情况较为普遍。

 (二)设计选线时与当地实际结合不紧密。线性曲化不连续,考虑经济性、施工便捷性多,与自然融合、路是天成的少。线型过于人工化,山体、纵坡等开挖多,高挡墙、高边坡人工痕迹明显。有些对旧路利用少,没有充分利用老线布线。

 (三)重视公路用地范围内环境建设,但对公路沿线视野范围内景观研究不够。常采取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来设计公路景观,许多公路被“装饰”成富丽堂皇的绿化带。缺乏全局意识,过分注重形式美,忽视了人们在车辆高速运动中的景观体验,造成过往旅客和驾驶人员眼花缭乱,易产生视觉疲劳和不良情绪。

 (四)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追求城镇化、“高大上”,未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如在农村、海岛、山区、内河区域种植大面积绿化植物;高堆土营造城市绿化景观;种植大量外来名贵树种或大片草地。

 (五)不注重对护栏、边坡、排水沟等公路附属设施与环境融合的研究。如在普陀山景区内使用钢制护栏,没有专门研究木质钢背等与景区融合的护栏;景区内高边坡、高挡墙强多,与环境融合的生态低矮边坡少;开放性边沟多,浅碟式、生态型边沟少。

 三、美丽公路建设若干对策建议

 (一)开展教育宣传。对于公路设计、建设、管理而言,每个项目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一路一策)。自然界存在不同“势”的走向和延续,山脉以其固有走势连绵起伏,河流蜿蜒曲折流淌不止,不同的植物群落层峦叠出、绵延无荆维护自然界“势”的延续,要求公路建设应尽可能避免切割自然界势的走向和延续,把握“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原则,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淡化人工痕迹,降低公路建设对原始地形、地貌的自然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遵循“越是自然的越是美丽的本土的,越是本土的越是世界的”理念。

  (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坚持多阶段融合。公路是隶属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要做到系统最优,就要把公路放到公路-自然-经济-社会系统中去考虑,要统筹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不同阶段间的关系。以往,我们对公路规划设计的理解较多停留在标准、规范和指标上,环境个性决定公路具有个性,公路建设不但需要公路相关专业,还应更多地融合其他学科内容,需要多学科的参与,需要集思广益。美丽公路建设是跨学科的“艺术创作”,这一创作过程是以对环境个性(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为基础,以对美学、景观学、交通工程学、交通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把握能力为条件,对公路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所进行的一个再造(新建项目)或再融合(改扩建项目)过程,也是一个赋予公路文化的过程。

  (三)重视公路沿线环境调研和公路选线工作。美国的《国家公路网组成法》规定“在新建一条属于国家公路网中的公路或对其进行改造、修复或重建时,除考虑安全性、耐用性和养护经济性外,还应考虑已经存在的公路环境和自然环境区域;环境、景观、美学、历史、公众及对它们进行保护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在一些重大公路项目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时已经考虑或部分考虑这些因素,但在一般性普通公路的建设时经常忽略这些因素。我们应该在规划之初就重视公路沿线环境的调研,尤其要重视历史景观、人文景观、自然风景等地区特点的利用和保护。在自然景观方面,要重视对远处景观、海洋、山脉、河流、湖泊、湿地、林木线、围栏线、地平线、天际线等的了解和调研,并使公路有机地融入这些景观之中。

 在公路选线方面,应充分利用最佳的风景特征,引人入胜、避免单调,应该更加注重将公路线形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不仅仅是造路,而是将路融入地区环境之中。《美国公路设计灵活性》一书中就阐述:“公路平纵线形是否融入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是衡量公路美观和谐的标准之一,需要认真的规划和设计”,“根据自然地面轮廓,使优美的平纵渐变线形和河流、山川等特征相联系,将公路设计成为‘流线型’,使驾驶者感受到路线的流畅及节奏感”。除从安全性考虑出发,选择地质稳定的地方建路外,我们还要根据地势选线,以弧形等平纵渐变线形为主,顺势贴切自然,对自然的破坏最少。

 (四)重视对公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在美学方面和对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公路桥梁、隧道、边坡、路堤、路堑等构造物及边沟、护栏等附属设施既是充分发挥公路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美丽公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桥梁线形选择时,一般要坚持“宁曲勿直”,服从配合公路线形;桥梁与路堤选择方面,一般要坚持“宁桥勿填”,以减少对农田和村庄的影响;在隧道与路堑选择方面,一般要坚持“宁隧勿挖”。在桥隧选择方面,尽可能选择矮墩桥梁和浅埋隧道。在隧道建设时,要选择无仰坡开挖进洞,减少对山体周边环境的影响。边坡建设过程中,对于坡底,要减缓坡度,利于绿化;坡高要增大坡度,加强防护,减少开挖。要多采用碟形边沟,下设暗沟,一段距离后设滴水井,条件允许可以在边沟表面植草,与周边环境融合。要研究木质钢背等生态型护栏在景区公路中的应用,既确保安全又与环境有机结合。

 (五)要根据公路沿线实际,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公路景观带。公路周边的景观,例如地形、地貌、山林水石均是十分宝贵的景观元素,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要按自然景观和地域特色,分段打造景观带。公路途经城市、乡村、田园,森林、山川、水体等不同区域,在美丽公路建设中,要分段融入当地环境。如经过湿地、水体、成片的草原、成片种植园等地,不应该种行道树,而应该让风景透出来,要将“车在林中行”改变为“车在景中行”,这个景就是沿途的优质自然和文化景观。在国家公园、乡村、山区等自然景观丰富地带,公路沿线绿化切忌城镇化,大量的高堆土和所谓的“高大上”的外地树木和草坪只会大煞风景而不是为公路增色。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