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工匠之心铸品质大桥
2016-11-18
本网讯八百里皖江上游,一座跨江大桥串联南北,北接雷池故地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南联尧舜之乡池州市东至县,在滚滚长江之上,如飞龙浮水,如长虹卧波。这座跨江大桥就是皖江上游第一座长江大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
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于2012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历经近4年的精心建设,计划今年年底建成通车。这座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35(济南至广州)中最为便捷的过江通道,也是安徽拾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中“纵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全长约3.6公里,跨江主桥长1.25公里,项目总投资约50.4亿元。
“巨无霸”钢围堰90度竖转
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五跨半漂浮体系斜拉桥,大桥南岸主塔基础处在倾斜裸岩上,河床基岩裸露无覆盖层、岩面起伏达10米、水文条件复杂,如何将重达1900吨、4个篮球场大孝9层楼高的“巨无霸”钢围堰一次性整体就位常规围堰施工方案完全不能达到技术要求。
为了契合地面形状,避免河床爆破,简化施工工艺,采用大倾角裸岩面超大异形钢围堰施工技术,建设者首次研发了“异形刃脚钢围堰卧式加工拼装、侧卧气囊下水”新技术,成功实施了“钢围堰高重心侧卧水中浮运”、“钢围堰水中90度竖转”新技术,在围堰异形刃脚处设置自适应性梳形板,成功实现刃脚有效着床。采用该施工方案,钢围堰一次性整体就位,不但提高了水上作业施工的安全性,还节约了至少3个月的施工工期。
目前,大桥已获得一项重大科研支撑项目以及系列联合攻关研究课题、1项国家级工法、8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项目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三个第一四个首创
远望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主塔设计成别具一格的流线形“花瓶”,这一造型就像黄梅戏中的七仙女伸开双臂、拂袖长空。大桥建设者历经4年艰苦奋战,让这座大桥巍然而立,同时,也取得了多项成果。
“执工匠之心,铸品质大桥。”项目负责人房涛介绍说,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取得了“三个第一,四个首创”。
其中,“三个第一”是,大桥主跨638米为目前同类型桥梁跨度的世界第一,实现了叠合梁桥建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大桥主塔高217米,为钻石型混凝土索塔,其超大悬臂空间构造世界第一;大桥南主墩基础施工第一次采用高低刃脚异型钢围堰卧式翻转水下施工技术,填补世界桥梁施工技术空白。
“四个首创”是,主梁设计首创基于时变效应应力作用下的钢混结合新方法,大大改善了叠合梁的长期受力性能;主梁制造首创将预制桥面板与钢梁组拼工艺相结合的全节段工厂化制造方法,实现叠合梁标准化、精细化施工;主梁架设首创悬臂吊装无预应力施工架设工艺,缩短大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大桥管理首创CACE工程质量预控及评价体系,将大桥分解为上千个细小质量预控关键点单元,开展质量管控,确保大桥品质。
精心建设百年大桥
从2012年12月开工至今,在1400余天的施工中,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建设这座长江大桥,不仅要面临跨江桥梁、特长隧道、高填深挖路基等各种高速公路建设难题,还要克服地质环境、复杂天气、高空作业等影响。
在塔柱爬模施工中,现场技术人员从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质量控制入手,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对每个面的保护层逐个检查,发现不合格之处及时调整,保护层合格率达到90%以上。每块模板使用前,都经过了认真清理、打磨,检查合格后均匀涂抹脱模剂,之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被污染。为防止拼缝处有错台,每块模板安装时技术人员都会现场跟踪控制,严格控制模板错边量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这些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塔柱成品检测结果显示,倾斜度误差为1/3300,塔柱轴线偏差为16毫米,塔柱端面尺寸偏差在5毫米以内,均高于设计及规范要求。
上塔柱钢锚梁的安装定位精度要求更高,大桥建设者将其安装质量作为上塔柱施工重点来控制。为了克服不良天气因素对测量定位的影响,钢锚梁安装时测量定位工作全部安排在夜间进行。现场技术人员通过钢尺测量钢锚梁及钢壁板对角线的方法复核测量定位是否准确,通过吊垂线的方法复核每一节钢壁板安装时的垂直度,真正通过测量放样定位与现场技术手段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确保了钢锚梁轴线及锚固点偏差在5毫米以内。
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现场技术人员时刻秉承“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格控制现场施工中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用智慧、勇气与汗水努力将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心打造成一座百年大桥、放心大桥。
滔滔江水跃蛟龙,贯通南北促发展。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将会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安徽省过江通道布局,为促进安徽省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无缝对接,推动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提供坚强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