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一江清水润两岸 五桥飞架拥三城
2016-11-25
日前,白塔嘉陵江大桥实施封闭维修,不少市民深感出行不便,也从侧面反映出跨江公路桥对滨江城市的重要性。1975年,我市第一座跨江公路桥———白塔嘉陵江大桥落成通车,在41年的历史里,我市在嘉陵江城区段架起5座跨江公路桥,成为城区交通网络、沿江东西两岸互通的“主动脉”。
服役41年 白塔嘉陵江大桥封闭维修
“哒、哒、哒……”11月23日上午,记者在白塔嘉陵江大桥维修施工现场看到,大桥两端已被彩钢棚封锁,桥下5米宽的施工脚手架沿着桥拱搭建,从桥头两端延伸至江心,工人们正站在脚手架上,用电钻等工具破除桥壁上的水泥块。
“2015年9月,白塔嘉陵江大桥实施封闭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桥损坏严重,并被省交通运输厅纳入《2016年四川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安全预警清单》。为了确保市民通行安全,市政府决定从今年3月29日起,对该桥正式封闭,并于10月20日正式进场施工。”市公路局直属分局相关负责人蔡洪强介绍,这是白塔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以来第二次封闭维修,目前,施工现场共有近200名施工人员作业,已完成5跨桥拱的施工吊架板安装。
“此次白塔嘉陵江大桥维修加固工程预计工期为110天。期间,将对桥梁70米跨主拱圈、40米跨主拱圈、腹拱及引桥10米跨拱圈加固整治,随后整个工程还将进行桥面系改造、基础防冲刷处理、桥梁景观打造、限高设施安设及桥墩外表风化处理等。”蔡洪强表示,施工期间,施工方、监理等多个单位将共同推进桥梁维修加固进度,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一桥飞架 过江交通实现质的飞跃
白塔嘉陵江大桥因为坐落在白塔山下而得名,是南充城区首座横跨嘉陵江的公路桥,距今已有41年历史。
“1975年7月1日,白塔嘉陵江大桥通车,成为顺庆区和高坪区之间的交通要道。”今年76岁的唐万全老人是当年白塔嘉陵江大桥基建指挥部工程组副组长,他向记者介绍,该桥桥长775米,桥宽12米,共有12个桥拱,13个桥墩。大桥的每个桥洞顶上都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每当发大水时,洪水就可以从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既减轻了大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节省了建筑材料。
“曾经的白塔嘉陵江大桥是国道318线上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东岸位于原南充县白塔镇鹤鸣山下,西岸位于原南充市中渡口附近,是一座公路桥。”唐万全告诉记者,当年修建此桥,主要是方便运煤。当时生活生产所需的能源主要依靠燃煤,而南充地区的燃煤多来自华蓥,由于两地中间隔着嘉陵江,且渡船的运输能力有限,所以运煤车辆要过江,就不得不在嘉陵江边排队等上几个小时。
“大桥落成后,南充的过江交通实现了质的飞跃。”唐万全说,以前利用渡船过江,单边一趟需要半个多小时,若遇到大雾、大雨等恶劣天气时间更久。而大桥修起后,单边车程只需不到10分钟,大桥不仅打通了南充城区东西通道,也结束了南充“以江为界、隔江发展”的历史。
五座跨江桥 打通两岸互通“经脉”
拥有2200多年历史,南充这座城市“伴江而生、依江而建、拥江而兴”,嘉陵江由北向南穿城而过,造就了南充独特的滨江山水城市形态。“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功能区域相互联系更加紧密,桥梁作为滨江城市的重要纽带,地位突出、不可或缺。”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张灯介绍,城市规模要拓展,一座跨江公路桥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在白塔嘉陵江大桥建成以来的41年里,清泉寺嘉陵江大桥、华兴寺嘉陵江大桥、上中坝嘉陵江大桥、下中坝嘉陵江大桥4座跨江公路桥陆续落成,成为沿江两岸互通来往重要的交通枢纽。
“城市桥梁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交通运输、空间拓展、形象提升的作用,它促进城区紧密融合、推动城市新区开发、彰显城市独有特色。”张灯介绍,以高坪区为例,伴随着这几座跨江大桥的建成,高坪与顺庆、嘉陵“紧密拥抱”,形成了“三区同构、紧凑发展”的城市格局。同时,要实现“成渝笫二城”目标、推进“南西蓬一体化”发展,南充需要由“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转型,而在转型过程中,跨江公路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