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中山公路密度全省第二
2016-12-15 
 为期两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桥(涵)建设的议案》即将结案。12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一行会同市交通局、市农业局负责人,前往南头镇调研考察该镇农村道路桥涵建设情况。

 南都记者获悉,截至12月9日,全市两年共完成1391条584 .53公里村路建设工作,占总建设任务的96%;完成102座危桥改造工作;完成224 .66公里农路建设工作。

 80多万人直接受益

 “以前这里晴天是尘土飞扬,雨天一踩就是一脚泥,现在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修得既宽阔又通畅,让生活也更加方便”,前日上午,调研组来到南头镇南安南路视察,市民梁阿姨领着孙女走在新建的宽阔水泥路上,看见记者前来,她主动走向前如是说。据悉,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立《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桥涵建设的议案》为大会议案,交市政府办理。随后,该“一号议案”的具体工作被细化为三项内容: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危桥改造、农路“硬底化”。市政府提出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建设、改造村级公路1444条607.37公里,危桥改造106座,农路“硬底化”建设233.43公里。现场,南头镇党委委员周浩明表示,从2015年以来,该镇已建设村级公路38条约14公里,改造5座危桥,目前工程已完工并已投入使用。

 事实上,南头镇即是中山市落实推进“一号议案”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南都记者获悉,截至12月9日,全市两年共完成1391条584.53公里村路建设工作,占总建设任务的96%(其中,2015年完成851条360.53公里,2016年完成540条224公里);完成102座危桥改造工作(其中,2015年完成81座,2016年完成21座,4座正在抓紧施工,另有2座经市长办公会议同意调整完成时限至2017年);完成224 .66公里农路建设工作(其中,2015年完成116.31公里,2016年完成108.35公里)。

 在农路“硬底化”建设项目方面,据市农业局副局长邓金敏介绍,中山原计划两年建设目标完成160公里,2015年已完成243条116.31公里,2016年在余下43.69公里建设任务基础上,超任务增加73.37公里,可完成250条117.06公里。两年共完成493条233 .37公里。截至12月12日,完成228.07公里农路“硬底化”建设,已超额完成原任务量。

 “该议案被列为人大一号议案,实实在在解决了民生问题,全市建设好 最后一公里 畅通工程村路共计600余公里,而这个距离恰好就是从中山到湖南衡阳的距离,而加上市农业局负责的农路 硬底化 工程的200多公里,就去到湖南省岳阳市了。”市交通局局长余锡盆坦言,如此庞大的村路农路建设,每公里建设成本远低于公路主干道。“建一公里的公路主干道相当于建100公里的农路村路,此次建好的路直接受益村民达80多万人”。“建设6车道的公路每公里造价约1亿元,而1公里的村路建设只要约80万-100万元,大家分析说一个主干道顶得了100条村路,并不为过。”

 农产品外运更便捷

 “两年前,黄圃镇一位村民跟我说,家门前那条路救护车都进不来,老人家要去看病还得被几个人抬着出来”,视察期间,余锡盆谈到“一号议案”提出前农村道路迫切需要建设改造的状况时说。谈及目前,该“一号议案”即将结案所取得的主要成效,余锡盆表示,该议案推动了村级公路超常规建设,提升了整体交通功能。两年时间内(2015-2016年),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建设村级公路1444条总里程达607.37公里,达到过去近十年的工作量之和,惠及22个镇区、176个行政村。全市公路密度由152 .63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到191.13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25.22%,跃居全省第二位。

 余锡盆强调,通过加强农村公路桥涵建设,年久失修的简易水泥拱桥被改造为宽敞的新混凝土平桥,平直的水泥路取代了此前坑洼泥泞的砂土路,交通变得安全顺畅,汽车可以直接通到家门口,“村民不再为因道路不通救护车、消防车无法到达而担心”。

 此外,余锡盆还强调,村路的改善,群众出行和农产品外运变得更加便捷。“农家乐、乡村游”迅速兴起,促进了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如坦洲、民众等镇的旅游农业得到有效发展;大涌、板芙、神湾等镇的花木产业充分发展,全市花卉苗木产业进一步做大”。对此,参与调研的市人大代表、横栏三沙花木协会会长陈炎连也有同感,他表示,该“一号议案”全部推进以后,土地的附加值增加了,“原来花木场的租金是两三千元一亩,通过农路硬底化之后,投标高的都有2万元,低的都超过1万元。”此外,村路改造后,汽车可直接通到家门口,不仅方便村民安全出行,也节约了村民建设新房子的运输成本,同时惠及附近鱼塘和农田,民众镇土地发包平均价格由原来的每年1200元/亩提升到2100元/亩。

 建议

 建立村路农路桥涵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作为该“一号议案”的主发起人,市人大代表叶小舟对于议案的落实情况表示总体满意。对于之后的工作,叶小舟建议,接下来的工作应着重于对新建道路建立长期有效的养护监管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村路农路由于特殊的使用途径,其日常维护变得尤为重要。道路完成后,各项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路标、排水、护栏、路灯等,必须要跟进解决。”

 “道路使用长效机制不仅应当关注养护,市政府更应当在城镇建设规划后续改变时,将当下建成道路与未来的规划相联系”,叶小舟建议,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还应该把这批新建的农路村路,纳入到未来城镇建设新规划当中。此外,陈炎连则认为,工程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下一步应使每一条路,去到每个镇区农村的地方都标示清楚,要将路牌设置清晰一点,路旁绿化种好一点”。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