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硬”手段 洞穿巴朗山隧道
2016-12-20 
 10月1日,S303线巴朗山特长隧道建成通车。这条目前国内最长的高原隧道于2011年3月开工,隧道所在地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施工难度超出想象。在五年的艰苦建设中,兴蜀公司针对高原缺氧高寒隧道的建设作了积极探索,为高海拔隧道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管理经验。

 安全管理贯穿工程始终

 巴朗山隧道地处川西高原东部,为高海拔(3850—4500米)高寒(极端最低气温-32°C)地区修建的一座特长公路隧道,含氧量低,气压低,外部施工环境差,洞内施工难度大,复杂的气候地质条件进一步加剧了安全压力。兴蜀公司巴朗山指挥部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除了按通常项目要求建章立制,抓好日常及常规安全管理工作外,还积极探索符合高原隧道建设特点的安全管理措施。

 指挥部在合同段驻地设立了医务室、氧吧和高原警务室;在隧道洞口设置岗前五分钟安全教育台,每天在每班作业人员进洞前要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宣誓,让安全意识贯穿于员工的工作、生活之中;同时,把抽象的安全工作术语或安全注意事项编制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安全歌谣,发放到员工手里;编制项目隧道安全工作指引,让管理员和民工熟知熟记隧道施工的注意事项以及自身安全防护技巧和安全救护常识等。

 此外,引入电子识别系统,提升安全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项目部所有人员安全帽上都配有电子识别芯片,在芯片里植入了姓名、职务、工种等信息,当人员通过洞口值班栏杆处进入施工范围后,在室内监控显示屏上就会出现带信息移动的图标,系统自动记录在岗时间,离开后屏显信息自动消除,无关人员进入施工范围可实现自动报警。同时,实现了洞内施工掌子面、二衬作业面、炸药库甚至项目部视频监控联网,所有监控信息在洞口视频监控室均可查看,发现安全隐患通过对讲系统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指挥部还在隧道开挖掌子面至二衬之间设置专门的逃生救援通道,并随着开挖进尺不断前移。

 扼守工程质量的生命线

 巴朗山隧道隧址气候寒冷,隧址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长冬无夏,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长达6个月的冬季,全年有效工期不足180天。如何在低温、冰冻的天气中确保工程质量,这是一大难题,为此,兴蜀公司以科技手段为支撑,推行标准化、精细化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以科技为先导,引入视频监控系统。施工现场设置全天候可移动式图像采集摄像头,并在规定距离内安装雷达监控器,全过程、全天候监控洞内特别是掌子面现场施工情况 ,变过去的隧道施工事后管理为全过程动态管理,提高了质量监管水平。

 实施标准化建设管理,建设标准化生产区。在施工标准化上推行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了标准化建设的条款及费用,在开工后执行生产区标准化建设考核制,确保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尝堆料尝小型件预制场等通过监理部组织的验收后方能投入使用并拨付专项经费;在隧道全面推广混凝土集中拌合、自动计量,小型件集中预制,钢筋集中加工,堆料场顶棚彩钢瓦全覆盖,各项标志标牌全配套,为工程质量建设提供了基本保证。

 强化工地试验室建设,加强现场试验检测。对工地试验室同样按制定的标准化建设指南进行管理考核,制定了统一的试验检测内业资料管理目录,强化现场质量检测,采用信息化试验检测软件系统实行远程数据监控,保证检测频率,确保检测数据的及时、真实、准确。同时,为从源头控制工程质量,抓好原材料见证取样工作,在现场醒目地方展示隧道外购材料的样品,从源头上控制了工程质量。

 积极探索冬季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公司与国内高校联合攻关,建立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模型,优化相关参数设计,充分利用太阳能、燃煤锅炉等综合加热系统,减少一次性能源消耗,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了冬季施工质量可控。

 大力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巴朗山隧道全面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实施业主代表处管段工程师“一人一件精品工程”,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程序,明确了奖惩办法,并将实施效果与施工单位的超额履约保证金退返、年度企业信用评价结果、综合检查评比等密切挂钩,促使施工单位加大设备投入,提高工艺技术含量,严格规范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同时,开展优质工程竞赛,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技能。

 加强环保工作,确保环保工程质量。在主体工程中同步设计,同步实施拦挡坝、边坡防护、临时便道恢复、绿化美化等工程措施、绿化措施,将巴朗山隧道打造成生态之路、环保之路、和谐之路!

 科研攻关啃下硬骨头

 巴朗山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多、难度大,为了有效解决技术难题,兴蜀公司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等共同组成课题小组,开展联合攻关,成效显著。

 高寒高海拔隧道运营通风和救援技术研究。巴朗山隧道属于单洞对向行车特长隧道,运营中的通风问题和灾害救援技术是设计和建设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和风险。该课题研究通过对高海拔单洞对向行车超特长隧道的行车特点、气象和地形、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巴朗山隧道基于自然风、交通风有效利用最优化通风方案,为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高寒区超特长公路隧道冻害防治技术深化研究与应用。巴朗山隧道所处地区冬季长达6个月,洞身防冻保温、排水系统的防冻是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需要长期面对的难题。该课题在借鉴其他高原隧道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深化研究,系统解决了高寒区公路特长隧道冻害防治关键技术,并将成果应用于巴朗山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中。

 巴朗山高海拔寒区隧道冬季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巴朗山隧址年平均气温5℃以下,冬季长,隧道横穿山体,受条件所限只能从两端掘进,建设工期极紧,必须开展冬季施工,因此亟待解决和完善高原冬季施工的诸多问题。通过课题研究为工程现场建立起一套冬季供暖温控多能源(太阳能 传统锅炉)联用系统设备;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参数;建立适合高海拔寒区隧道冬季施工的组织管理体系等。

 巴朗山高海拔寒区隧道施工供氧关键技术研究。隧道洞口海拔约385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仅内地的60%左右,气压约为内地的70%,且当洞内开挖时废气将充满掌子面,空气比洞外稀薄,含氧量更低。在这样的条件下,洞内通风及供氧随着洞深的增加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研究适用于高海拔高寒隧道施工制氧供氧方案,为工程现场建立起一套施工制氧供氧系统设备。

 安全、质量、科研……正是建设管理者在施工的每一环节地潜心付出,斤斤计较,全力以赴,才使得隧道工程克服重重困难,得以胜利完工。

 以往,从成都到四姑娘山需要翻越巴郎山,冬季冰雪路滑,每小时只能行驶几公里。巴郎山隧道通车后,车程缩短2个小时;西部旅游小西环线“成都—卧龙—巴朗山—四姑娘山—丹巴—八美—塔公—新都桥—康定—泸定—二郎山—雅安—成都”也全面形成。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