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中国救捞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编织应急保障安全网构建海上安全大通道
2017-07-06 
        “中国救捞体系建立66年来,共救助遇险人员73538人、遇险船舶4980艘,抢险打捞沉船1769艘。”6月27日,在接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口行采访团采访时,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救助管理处副处长杜海鹏说。这组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中国救捞人在水上生命救助、财产救助、环境救助、抢险打捞以及其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中的卓越表现。

        中国救捞是我国唯一的海上专业救捞队伍,也是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救捞体系的目标,中国救捞大力加强应急救助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专业海上救助队伍;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政治任务和经济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G20杭州峰会等国家重大政治、体育、科技等活动的海上安全保障工作,在建设安全高效的海上大通道中,编织了一张有力的应急保障安全网。

        装备升级联动应急

        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安全畅通,精良装备是基矗近年来,救捞系统加大基础设施和救助装备建设力度,救助装备、设施水平跻身国际先进水平之列。随着救捞系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救捞格局形成,救捞系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近几年,中国救捞的多项技术装备升级引人注目。2014年,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完成,意味着我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应对海底应急突发事件。2016年,具备破1米厚海冰能力的专业破冰船“北海救118”轮、“北海救119”轮正式列编北海救助局,渤海海区冬季破冰能力再次提升。今年3月,我国首艘具备深远海搜寻能力的海上专业救助船——“南海救102”轮正式列编南海救助局,具备空中、水面、水下综合搜寻能力。近日,首次船载机整套起飞入库演练顺利结束,到今年年底,东部和南部海区将初步具备利用船载机执行深远海救助任务的能力。

        在装备技术升级增强“上天入海”能力的同时,中国救捞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等有力举措也在不断提升救捞效能。

        2016年5月8日凌晨,中国香港集装箱船“SAFMARINEMERU”轮在浙江舟山岱山岛以东约40海里处发生碰撞事故,机舱破损、全船失电,机舱和生活区着火,并伴有燃油溢出,船上22名船员弃船逃生。东海救助局派出“东海救118”轮、“东海救117”轮、“东海救115”轮等救助力量赶赴现场,进行消防灭火、应急清污,并成功将其拖至舟山安全水域。

        救助过程中,东海救助局合理调派救助力量,与宁波基地、地方政府和搜救中心等密切沟通配合,做到了救助指令高效落实、内部应急联动机制有效运转、信息传递准确快捷、协同配合默契,确保了救助行动的有效实施。

        “如果信息不能共享,搜救力量就难以得到科学调配,不仅影响搜救效率,更造成搜救资源的浪费。”东海救助局党组书记肖跃华说。据悉,东海救助局与上海海事局建立了巡航救助联动机制,与上海打捞局建立了应急救助抢险联动机制。北海救助局建立陆岛空中救援网络,融入地方应急体系,与烟台国际机场等单位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南海救助局与广西海事局、广东海事局、海南海事局等共同优化北部湾区域空中巡航救助联动管理机制,实现沿海空中巡航救助工作常态化。

        舍生忘死忠诚履职

        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安全通畅,关键在于精湛的应急救助技能和“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

        “我很清楚当时那样做是在冒生命危险,但救人的责任感,让我做出这样的选择。”回想2014年2月救助集装箱船“盛安达7”轮船员时的惊险一幕,南海救助局水手陈军没有后悔。

        当时,“盛安达7”轮的11名船员因撞船事故跌落寒冷的海中,生死未卜。“南海救116”轮及广州基地“华英382”救助艇前往救援。

        风力加强、遇险者乏力,“华英382”艇在风浪中剧烈地颠簸着。眼看着遇险者在昏厥的边缘挣扎,水手陈军顾不了太多,立即下到起伏的海水里,他左手紧抓救生网,右手拽过遇险者,任凭海浪一波又一波打在头上。他咬着牙,使出全身力气奋力托起遇险者。

        陈军只是中国千万救捞人中的一员,救捞人的每一次救援都是在和死神较量,都是千钧一发、生死一线。

        2016年1月1日,“辽大中渔25040”轮在渤海突起大火。“北海救113”轮迅速出动,救险人员抓住两船落差最小的瞬间,将船员全部救离难船。没过多久,难船爆炸火光冲天而起,死神与他们擦肩而过。

        2016年5月,渔船“鲁荣渔58398”轮在浙江象山外海被突然驶过的马耳他籍货船“CATALINA”轮撞沉,沉船深陷近70米水深的海底。上海打捞局首次将工程作业中的饱和潜水技术投入抢险打捞工程中,潜水员冒着被渔网缠绕的危险深入海底作业,潜水钟共下放18钟,作业24小时不曾间断,最长一钟工作时间12小时,超出正常工作时间8小时极限的50%。

        类似的记忆还有很多。多年来,中国救捞人以专业的技术和坚定的决心忠诚守护着海上安全大通道,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共同繁荣发展。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