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世界级”浙江大湾区规划出炉 5年交通投资1万亿
2018-08-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卢常乐 实习生 金陈怡 上海报道

   高质量发展探新路

   浙江大湾区规划提到,要把杭州湾经济区作为建设重点,还要把打造科创大走廊和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区作为建设重点。

   继粤港澳大湾区之后,又一大湾区蓝图初现。

   近日,浙江发改委公开了正在谋划中的浙江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建设原则与空间布局等内容。

   浙江省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副巡视员谢晓波透露,浙江大湾区建设的总目标是打造成为“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具体目标是建设“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针对这两项目标还规划了具体时间表,到2022年,浙江大湾区科技创新能级全面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次公开的浙江大湾区规划提到两个重点定位:一是把杭州湾经济区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二是把打造科创大走廊和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区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点。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表示,浙江大湾区战略规划一方面既是浙江在省域层面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与抓手,在基础设施、城市化建设与产业发展方面都有区域性的规划特点;另一方面,浙江大湾区也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者落地的浙江探索路径。

   浙江大湾区争创自贸港

   根据规划,浙江大湾区分别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性地规划与布局。

   从宏观层面的具体规划来看,浙江大湾区的总体布局是“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在中观层面,规划指出环杭州湾经济区将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而围绕环杭州湾经济区建设,未来将构筑“一港、两极、三廊、四新区”的空间格局。

   其中,“一港”是指高水平地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自由贸易港。“两极”是指增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环杭州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三廊”是指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四新区”是着力打造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将新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区。

   在具体落实发展的微观层面,着重提出了“产业集群”与“发展平台”的作用。规划细则指出,浙江大湾区的建设既要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整合延伸产业链,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也要推进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整合提升,打造若干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绿色智慧的高质量发展大平台。

   “浙江大湾区的规划无疑是考虑到浙江全省发展的角度而拟定的。”陈建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规划是在融合浙江省早先实施的三大产业带发展战略中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产业带的具体内容基础上提出的,属于浙江省域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陈建军认为,从浙江大湾区规划内容来看,未来发展的重点锁定在城市群建设和产业发展这两个关键领域。既要考虑怎样发展沿海城市群,在进一步推动城市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又要形成浙江大湾区在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如将以杭州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推进至浙江全省等。

   此次公开的规划细则提出,浙江大湾区将围绕产业、创新、城市、交通、开放与生态六大重点领域分别实施建设行动。

   在交通层面,浙江将开展湾区现代交通建设行动,打造高水平互联互通和交通设施网络,打造世界级港口集群,打造通达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以及推进大湾区智慧化交通建设等。

   根据此前公开的战略规划内容,浙江将在今后5年重点推进交通项目共计70项,估算总投资约1万亿元,5年计划完成投资约7500亿元,其中2018年将重点推进重大项目44个。

   浙江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大湾区的特点主要包括城市群建设、产业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内容。目前阶段的浙江大湾区建设规划,需要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来推动湾区内部城市群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从而促进形成大湾区的产业分工与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

   浙江怎样建世界级湾区?

   今年5月底,浙江省政府就已对外宣布浙江大湾区建设战略的相关内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彼时已将浙江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大湾区,浙江是否具备建设“世界级大湾区”的条件?

   纵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等这些世界级大湾区,都是从重要的港口码头起步,逐渐延伸至港口仓储、物流与加工等产业,最后才形成较为完整的湾区经济格局。

   此前,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和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发布的《浙江“大湾区”建设研究》中,曾提出浙江建设大湾区仍然面临三个方面的短缺与不足。一是缺乏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载体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二是缺少世界一流的高校资源;三是缺少世界级的产业创新集群,浙江大湾区内的产业多集中在纺织等传统产业,整体水平并不高。

   卓勇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来浙江大湾区建设的关键还在于科技创新,当前虽然浙江大湾区规划范围内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已达到一定的高度,能够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但与世界知名大湾区相比,总体产业发展水平并不高,产业结构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浙江省发改委在此次公开的规划内容中,重申了此前提出的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行动,针对的正是当前浙江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科技创新短板。

   规划内容指出,要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人才集聚、建设一批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前瞻布局一批国际水准的创新载体,以及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与新模式。

   其重点是以数字经济引领浙江科技创新,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柔性电子、量子通信等领域前瞻布局,建设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在集成电路材料、高端磁性材料、合成新材料等领域推进产学研合作,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制造中心。

   陈建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浙江大湾区提出建设世界级的湾区目标,属于浙江对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以对标国际知名大湾区的要求,推动高水平地建设浙江大湾区,摆脱粗放、低端与不平衡的发展形式。

   “浙江大湾区不会是国家级的战略,这一战略定位目前已经十分明确。”陈建军指出,规划细则中并未提及浙江大湾区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质上,通过区域一体化推动全局一体化,正是当前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得以实现的具体路径。

   陈建军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经济规模已经接近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如此之大的经济总量怎样实施一体化发展,需要考虑多元的一体化路径。浙江大湾区建设、上海大都市圈和江苏扬子江大都市群发展概念等,都是各个地区在各自省市范围内提出的实施路径,与整体的一体化规划建设之间并不矛盾。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