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的江苏,高速公路6666公里,飞机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
2018-11-01 来源: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10月31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高速公路、通用机场、内河航道、内河港口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省交通运输厅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规划解读。
到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网总里程约6666公里
截至2017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688公里,在建350公里,规划完成比例已近92%,仅有400多公里尚未实施。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局面,对高速公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介绍,全省高速公路网将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态由上一轮的“五纵九横五联”优化为“十五射六纵十横”。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网总里程约6666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3557公里,省高速公路约3109公里。另规划远景展望线约410公里外,为高速公路长远发展预留空间。
《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新增和扩容高速公路具体线路,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和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重点突出“加强长三角及省际互联互通、提升南京首位度、支撑跨江融合、促进中心城市发展、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提高枢纽集疏运效率”等方面,在上一轮规划的基础上,规划新增南京至盐城等23条、约1230公里高速公路,大部分项目具有多重功能。考虑城市规划调整、生态环保要求等因素,规划调减3条、约64公里高速公路,规划实际新增里程1166公里。除布局调整外,为消除通道瓶颈路段,另规划扩建京沪高速沂淮江段等17个路段、约1075公里。
明确高速公路分阶段建设任务,按照轻重缓急有序推进高速公路建设,2017-2035年期间,规划建设高速公路约2655公里,包括新建约1580公里,以及扩建约1075公里。其中,近期(2017-2025年)建设完成高速公路约1647公里,其中新建约776公里、扩建约871公里。远期(2026-2035年)建设完成约1008公里左右,其中新建约804公里、扩建约204公里。
明确高速公路规划预控标准,提出国家高速公路原则上按照不低于8车道标准进行预控,省高速公路原则上按照不低于6车道标准进行预控。
明确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按照静态投资匡算,2017至2035年期间,完成本轮规划的高速公路新建、改扩建项目共需资金约3280亿元,年均投资约173亿元。
本次规划重点突出围绕综合运输体系构建,提升南京首位度,支撑国家级枢纽城市建设。新增南京至盐城等4条、约246公里高速公路,显著优化南京市高速公路网格局,形成15条南京市对外的放射线路;强化徐州、连云港和无锡国家级枢纽城市集聚能力,共新增9条高速公路,其中徐州新增6条高速公路,连云港新增2条高速公路,无锡新增1条高速公路。
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跨江融合发展,打造立体综合交通走廊。着眼于加强宁镇扬、锡常泰、沪苏通经济板块内部交通联系,2035年前规划新增龙潭、常泰、张靖和通沪4座高速公路过江通道,高速公路过江通道数量达到15座,平均间距缩短至25公里,有力提升跨江运输保障能力,缓解过江交通拥堵问题。另远景预留海太过江通道。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进一步强化省际互联互通。加强与上海、浙江、安徽和山东等周边省市规划协调衔接,新增南京至滁州等9条、约356公里省际高速公路,省际高速公路通道由原来的33条增加至42条。其中与上海规划新增1条省际高速公路,苏沪省际高速通道增加至8条;与安徽规划新增6条省际高速公路,苏皖省际高速通道增加至21条;与山东规划新增2条省际高速公路,苏鲁省际高速通道增加至7条。
围绕我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优化交通空间格局。扬子江城市群重点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品质,构筑高效畅达的城际快速通道;沿海经济带重点提高中心城市集聚能力,畅通沿海大通道,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淮海经济带重点优化中心城市环线,加强徐州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江淮生态经济区重点完善路网,构筑沿淮高速公路通道。
到2035年,通用航空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域
通用机场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通用航空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提出构建覆盖全省、层次清晰、功能明确、规模适当、安全可靠的通用机场布局体系,引导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通用航空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健全,机场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3-4个,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域,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完备公益服务功能、体现江苏产业特色的通用机场布局体系,建成通用航空强省。
据介绍,根据市场需求和服务范围,将形成“10+60”的分层次布局方案,其中,区域级通用机场10个、地区级通用机场60个。结合通用机场分类标准,与现有运输机场布局和航空产业发展相衔接,将江宁、宜兴、新沂、常州、吴江、通州湾、建湖、灌云、金湖、镇江大路10个通用机场发展为区域级通用机场,为华东乃至更大的区域提供通用航空服务。
地区级通用机场有,南京老山、石佛寺、南京经开区、滨江新城、六合、溧水、高淳、丹徒、丹阳、句容、华西、锡山、马山、江阴、常州经开区、武进、金坛、溧阳、苏州唯亭、相城、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广陵(邗江)、宝应、仪征、高邮、启东、海安、如东、如皋、海门、泰州、姜堰、兴化、靖江、泰兴、杨庙、贾汪、铜山、沛县、邳州、射阳、大丰、响水、滨海、阜宁、东台、洪泽、盱眙、清江浦、赣榆、连云港开发区、东海、灌南、宿迁、沭阳、泗阳、泗洪、睢宁、丰县、淮安区约60个机场规划为地区级通用机场。
按主要功能布局,公益服务型通用机场,以应急救援、消防救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公益性服务为主导功能的通用机场。包括石佛寺、南京滨江新城、溧水、句容、溧阳、吴江、张家港、昆山、宝应、仪征、通州湾、如东、启东、海门、泰州、新沂、铜山、沛县、射阳、大丰、滨海、阜宁、东台、盱眙、连云港开发区、赣榆、宿迁、泗洪等通用机场。
生产服务型通用机场,以工、农、林、渔、建筑等生产作业类和商务飞行、旅游飞行、驾照培训等消费服务类为主导功能的通用机场。包括南京老山、南京经开区、六合、高淳、丹徒、丹阳、华西、江阴、锡山、马山、常州经开区、武进、金坛、苏州唯亭、相城、常熟、太仓、高邮、海安、如皋、姜堰、兴化、靖江、泰兴、杨庙、邳州、丰县、响水、金湖、洪泽、东海、灌云、灌南、沭阳、泗阳、睢宁等通用机场。
产业支撑型通用机场,以支撑带动规模化、特色化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通航产业园、通用航空小镇等)发展,构建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功能的通用机场。包括江宁、宜兴、镇江大路、常州、建湖、贾汪、清江浦、淮安区、广陵(邗江)等通用机场。
在现有通用机场基础上,到2020年建成新沂、溧阳、金湖、宜兴等通用机场,改扩建镇江大路、苏州唯亭、南京老山等通航机场,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2015年相比新增4-8个通用机场(含水上机场)。2021年至2025年,新开工建设大丰、海门等7个机场;2026年至2035年,新开工建设吴江、常州等12个机场。根据低空空域改革进程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可动态调整实施安排。
至2035年,全省干线航道网规划总里程约4010公里
江苏省水网密布,河流众多,内河航道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内河水运的优越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指引下,我省内河航道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
《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按照“强化通道、通海达港、优化网络、提升等级”的基本思路,完善了省干线航道布局。至2035年全省干线航道网规划总里程约4010公里,其中一级航道365公里,二级航道643公里,三级航道3002公里,总体上形成“两纵五横”的布局形态。
据介绍,本次《规划》布局方案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突出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服务支撑。在上轮“两纵四横”航道网的基础上新增徐宿连航道,构建徐州、连云港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间的横向水运通道。围绕长江主通道规划通江高等级航道,北岸7条,南岸6条,提高规划等级,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航道网络,服务长江经济带向纵深发展。新增徐宝线、成子河-洪泽湖北线等苏北运河分流通道,提升京杭大运河通航保障能力。
突出对重点功能区战略的支撑和引领。以长江为主轴,以京杭运河、通扬线、芜申线为骨架,构建扬子江城市群高等级航道网。新增徐圩、滨海、射阳、通州湾、洋口、吕四等6条沿海港口疏港航道,实现了具备条件的沿海核心港区均有疏港航道通达,服务沿海经济带发展。优化完善江淮生态经济区航道网络,发挥航运生态优势。
突出对长三角区域物流降本增效、运输结构调整的推动。至上海布局长江、申张线,苏申外港线、芜申线等四条省际航道,至浙江布局京杭运河、长湖申线、乍嘉苏线等三条省际航道,至安徽布局长江、淮河、芜申线、滁河、水阳江等五条省际航道,至山东布局京杭运河、湖西航道等两条省际航道,全面实现省际千吨级航道互联互通,有效提升长三角航运的整体效益。
突出对现代经济体系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进一步提高干线航道网对重要经济和产业节点的覆盖率,千吨级航道覆盖全省90%以上的县级节点、80%以上的沿海主要港区和全部的沿江主要港区、70%以上的国、省级经济开发区,服务带动地方经济的能力显著提升。
内河港口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沿河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江苏省内河港口布局规划》重点明确了全省内河港口的发展定位与方向、分层次港口布局、主要货种港口布局及主要作业区布局等。
《规划》提出分层次港口布局规划方案,规划全省内河港口分国家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徐州港、无锡内河港为主要港口,苏州内河港、淮安港等京杭运河沿线港口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其他为一般港口,其中苏州内河港和淮安港具备发展成国家主要港口的条件,可以发挥主要港口的功能和作用。
《规划》结合内河港口主要货类运输格局的新变化,对集装箱、传统能源、大宗物资以及矿建材料等主要货种运输系统进行了布局,满足区域物资、城市和沿河产业发展需求。提出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完善内河集装箱港口布局,重点打造5大内河集装箱江海河联运通道和18个内河集装箱作业区。内河煤炭运输系统以铁路、海港、江港调入为主,服务内河航道沿线电厂及其他用煤企业,重点发展9个专业化作业区。内河铁矿石运输系统以海港、江港调入为主,服务内河航道沿线钢铁等冶金企业,重点发展4个专业化作业区。
《规划》结合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及全省物流通道布局,优化京杭运河通道、连申线通道、淮河出海通道、通扬线通道、芜申线通道港口布局,并预留依托徐宿连新通道港口布局,促进区域港口协调发展。为进一步引导内河港口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规划重点打造27个主要作业区,其中具备铁公水联运功能的作业区16个,支撑铁公水联运发展,具备江海河联运功能的作业区6个,支撑江海河联运发展,具备港产园联动功能作业区16个,支撑产业发展。
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