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萍 通讯员郝正荣 文伟)3月9日,甘肃省最长公路隧道——全长15.2公里的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的右线3号斜井至出口段,经过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参建员工1700多个日夜艰苦奋战安全贯通,标志着世界级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施工技术难题取得重大突破。
渭武高速公路是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G75)甘肃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是我国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间最为便捷的通道。木寨岭特长隧道是迄今为止甘肃公路建设史上里程最长,位居全国前列的高速公路隧道。
木寨岭特长隧道横贯漳河与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穿越多个地块交界地带,最高海拔为3252米,最大埋深约629米,隧道贯穿地层主要为炭质板岩,岩石遇风成沙、遇水变泥,地层夹有12条大断层破碎带,岩层挤压强烈,均为五级围岩,属极高地应力区。该公司承建的木寨岭双线11公里段,是围岩最差、施工最难的区段,相当于在豆腐中打隧道。
木寨岭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影响牵动整体工程的施工进度。超强压力导致木寨岭隧道成为最没“骨气”但最坏“脾气”的隧道。隧道单日变形量可达百毫米以上,隧道顶部搭设拱架,用不了几天就能变形扭成麻花状。
针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及海拔高、植被少、氧气稀薄等施工作业环境,项目参建员工采取了机械开挖、大拱脚施工工艺、早强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液注浆等多种措施,对常规的一些变形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无法有效应对大变形段落的处治。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他们引进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的NPR锚索工艺,有效抑制了隧道变形,保证了施工进度,确保了施工质量及安全。目前,项目施工生产管理各项节点均处于正常推进状态。
据悉,此次3号斜井至出口段3803米的贯通是木寨岭隧道4次阶段性贯通的首次,将大幅度改变洞内通风、排水、通行条件,为加快木寨岭隧道整个贯通创造良好施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