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十四五” 发展规划》
2021-10-25 来源:宁夏交通运输厅 

  宁交办发〔2021〕58号

  各市、县(区)交通运输局、宁东管委会建设和交通局,厅属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有关企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2021年第5次厅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结

  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2021年9月23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五年,是宁夏全面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的重要五年。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宁夏交通运输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目标要求,聚焦写好“安、快、畅、美”四篇文章,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着力增强行业治理能力,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细化和落实,期限为2021年~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重点以公路、水路为主,涉及铁路、民航等其他运输方式和综合交通运输,主要明确宁夏“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涵盖基础设施、养护管理、运输服务、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安全应急、行业治理等内容,是指导宁夏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夏交通人不懈努力,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冲击,推动全区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大幅增长,运输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交通扶贫兜底性目标提前实现,规划执行情况和主要指标实现程度总体良好,为推动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1.克服投资下行压力,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增长。

  在中央资金的带动下,宁夏克服投资下行压力,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十三五”期,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8亿元,超额完成850亿元投资的目标,为“十二五”期的1.6倍。争取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176亿元,为“十二五”期的1.3倍,争取自治区政府专项债券资金63亿元、一般债券资金38亿元。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公路通畅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宁夏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县际、县乡公路为脉络,外联毗邻省市、内通县乡的公路路网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3.69万公里,公路网密度55.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值,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5位。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2016年底实现所有县城通高速公路,成为西部第2个、全国第11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46公里,较2015年新增约420公里,高速公路人口密度位居全国第三。建成青兰高速六盘山特长隧道、京藏高速改扩建、青银高速八车道等重大标志性工程。普通国省道技术等级明显提升。实施普通国省道改造项目1700公里,建成兵沟、滨河、永宁、叶盛、红崖子5座黄河公路大桥,开工建设中卫下河沿黄河公路大桥。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由2015年的79%提高到95.8%,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比重由2015年的16%提高到41.5%,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国省干线沥青水泥路面铺装率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公路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公路总里程2.85万公里,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98%。原州区、红寺堡区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彭阳县韩财公路等10条农村公路荣膺宁夏“最美农村路”称号。

  水路运输条件不断改善。黄河宁夏段五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65.5公里,沙湖湖区航道标准达到六级。全区共有内河码头69个,泊位长度6058米,客运船舶657艘。中卫海事搜救指挥中心建成运营,银川、吴忠、中卫建立海事信息化系统。

  铁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2019年12月通车运营,银西高铁2020年底建成投运,中兰高铁、包银高铁相继开工建设,宁夏正式跨入高铁时代。全区形成了以干线铁路为骨架、支线铁路为补充的铁路网,截至2020年底,全区铁路运营里程1645公里,铁路网密度2.5公里/百平方公里。

  民航机场建设稳步推进。宁夏已建成三座民用运输机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中卫沙坡头机场和固原六盘山机场,两个通用机场——盐池机场、月牙湖机场,基本形成了以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一干两支两通”的民用机场布局。

  3.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扶贫任务圆满完成。

  “两通”兜底目标提前实现。建成农村公路8000公里,超额完成原定5000公里的目标,新增444个建制村和400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提前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交通扶贫兜底性目标。全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98.8%,惠及农村人口100余万,助力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全面完成“十三五”交通运输部六盘山片区13项交通扶贫任务。

  农村交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建设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700公里以上。实施农村公路安全和生命防护工程4511公里、危桥改造125座,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建设县级汽车客运站2个,支持建设乡镇客运站16个。

  4.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公路养管体系更加完善。

  运输服务品质明显提升。客运方面,全区193个乡镇有109个通公交,开通利通区至灵武、大武口至平罗等4条城际公交线路,银川成为西部地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全区五市网约车实施细则全部落地。货运方面,实施银川公铁物流园、石嘴山富海物流等多式联运项目,推进1家部级无车承运人试点和14家省级试点企业工作,运输结构调整成效初显。

  公路养管水平不断提升。全区高速公路优等路率90%、普通国省干线优良路率83%、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84%,分别比2015年提高13%、5%、16%。建成收费公路和非收费公路两大体系,明确了公路“建管养运”区市县三级事权。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除从燃油税补助列支外,另由市县安排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高速公路重要路段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100%,普通国省干线重要节点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68%。

  5.智慧绿色交通有序推进,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智慧交通建设稳步推进。全区高速公路沿线布设高清视频监控点1076个,普通国省干线布设交通量调查设施207套,重点路段、桥隧布设高清视频监控点236个,宁夏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一线两网三平台”广泛应用。“交通云”建设有序开展,业务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挂牌成立了宁夏道路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公路数字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公路检测技术创新中心、宁夏智慧交通技术创新中心等4家创新平台。

  绿色交通发展效果初显。银百高速公路被列为交通运输部第三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黄河航运工程在提升城市魅力、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在水资源保护、防汛抗洪、流域治理、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加快推广标准化、专业化、环保型运输与物流装备,截至2020年底,全区运营新能源公交车1529辆,约占公交车总量的38%。

  平安交通建设稳步实施。全区完成441辆客车、3077辆危货车辆安装智能视频监控装置,2256辆城市公交车安装改造防护隔离装置,指导27家道路运输企业设立安全总监。加强黄河宁夏段水上运输安全管理、海事救援,黄河沿线地市陆续建设海事搜救中心。开展安全生产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

  6.行业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加快完善。

  重点领域改革顺利推进。深化投融资领域改革,吸引社会资本284亿元,实施PPP项目4个。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撤销,累计减免通行费约35亿元。行政机构及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市县运管机构整体移交属地管理。推行信用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源头治超效果显著。精简下放事权167项,95%以上的审批事项实现“不见面、网上办”。

  党的建设工作成效凸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创新推进“三内一直”内部管理模式,全面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深入实施“三强九严”工程,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支部书记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党建基础进一步夯实,党建与业务进一步融合。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足。规划的高速公路还有约1000公里未建成,规划的16个高速公路省际出口仅建成12个,部分早期修建高速公路特别是共线路段流量日趋饱和。近一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亟待改造提升,部分城镇过境路段街道化严重。全区约1.4万公里农村公路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南部山区农村公路等级结构有待提升。

  二是运输服务水平仍需提升。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能力不足,普通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偏少,部分公路客运站服务设施老旧。公路、铁路、民航、城市交通之间衔接不顺畅,与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要求有一定差距。部分干线公路养护不到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航运基础设施建管养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已建成航道缺乏常态化养护,部分航段淤积严重。

  三是行业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智能感知监测体系尚不完善,重点路段、桥隧及边坡数字化监测覆盖率较低,重要节点传感设备布设不足。数据整合和交换共享机制尚未健全,大数据分析应用不够。行业协同能力不充分,已建信息化系统较为零散孤立。行业治理能力和决策水平有待加强,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不平衡,基层执法基础较薄弱。信用法规体系还不健全。

  四是外部环境条件约束趋严。交通建设筹融资渠道窄,地方财政投入有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加之,随着三区三线的划定和管控政策的强化,交通等线性基础设施用地要素保障难度日益加大。

  (三)形势要求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经济社会环境深刻变化,交通运输新需求不断涌现,对宁夏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1.主动融入新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提高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质量。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阶段,宁夏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总量层次和品质要求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是扩大内需、服务经济稳定增长的重点领域,要求保持交通合理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增强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着力补齐短板、消除瓶颈,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2.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宁夏篇章,要求提高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宁夏已被交通运输部列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着力在黄河流域公路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交通执法体系、平安交通建设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宁夏篇章,要求围绕“把‘铁公机’网起来、各城市串起来、区内外通起来”目标,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优化运输能力配置,加强各运输方式间衔接转换,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模式,打造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勇担先行区建设先行官,要求加快构建开放融合的运输大通道。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宁夏的新时期重大任务。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路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宁夏交通运输勇担先行官重任,加快构建开放、融合、高效的运输大通道,打造以公路、铁路、航空枢纽为主体,以城市站点、物流基地、产业园区为节点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为全面开放创造交通先行条件。

  4.构建“一河三山”、“一带三区”生态空间发展格局,要求打造便捷高效绿色的基础设施网络。

  “十四五”期,宁夏将着力构建以“一河三山”为生态坐标的“一带三区”总体布局,重点推进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核心带。要求构建能力充沛、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黄河生态经济带内城镇间快速便捷交通联系,强化干线公路对重要经济节点衔接,发挥交通运输对城镇空间格局的支撑引领作用。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乡交通均等化水平,要求继续提高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推动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运输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相适应,扩大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通达深度,提高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6.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政府部门,要求持续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中央明确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宁夏交通运输与全国、全区同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交通运输发展中面临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加快部门职能转变,努力营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运输市场公平,形成权界清晰、结构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交通运输政府部门机构和职能体系,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推进自治区党委各项安排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构建“区内顺通、周边畅通、全国融通、全球联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统筹发展与安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写好“安、快、畅、美”四篇文章,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质量和水平,推动综合交通协调发展、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助力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宁夏篇章,勇当先行区建设先行官,为继续建设好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基本原则

  服务人民、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交通运输需求,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统筹融合、协调发展。聚焦建设先行区目标任务,注重发挥综合交通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注重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由各种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

  绿色集约、安全发展。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强化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各环节。

  智慧引领、创新发展。注重新技术应用和新业态融合,推动公路水路等领域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交通基础设施赋能升级,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人文交通,助推宁夏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发展目标

  按照交通运输服务和保障宁夏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1.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慧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运输服务品质全面提升,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达到新高度,行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有力支撑宁夏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服务和保障宁夏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2.“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宁夏交通运输现代化迈出重要步伐,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善高效、运输服务人民满意、绿色交通生态友好、安全应急保障有力、科技智慧创新赋能”的交通运输网络,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和衔接转换水平达到新高度,为建设交通强国和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开好局、起好步,有力支撑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先行区建设。

  基础设施完善高效。公路总里程3.85万公里,境内国家高速公路全部建成,高速公路里程2400公里,高速公路省际出口达到15个,具备条件的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全部通硬化路。普通国道、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分别达到96%、50%,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力争黄河宁夏段重点区段具备五级通航条件。

  运输服务人民满意。客运站点联网售票100%覆盖,三级及以上客运汽车站电子客票100%覆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有效提高,实现AAA级及以上景区旅游客运线路全覆盖。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更加完善,农村物流服务有效提升,“一单制”服务方式有效推进,基本实现货运“无缝衔接”。

  绿色交通生态友好。绿色公路建设加快推广,基础设施环境友好程度进一步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积极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清洁能源营运车辆大力推广,营运车辆碳排放强度有效下降。

  安全应急保障有力。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高风险路段处置率达到100%,高速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5%以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0%以上,国省干线公路新发现四、五类桥梁(隧道)处治率达到100%。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装备物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科技智慧创新赋能。积极探索智慧公路示范建设,推进北斗、高分遥感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两客一危”、重载货车北斗系统覆盖率达到100%。构建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跨方式、跨部门数据共享共用。

  表1  “十四五”公路水路发展主要指标表

  领域

  “十四五”具体指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基础设施

  1. 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

  3.69

  3.85

  预期性

  2.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1946

  2400

  预期性

  3. 国家高速建成比例(%)

  78

  100

  预期性

  4. 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

  95.8

  ≥96

  预期性

  5. 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比例(%)

  41

  ≥50

  预期性

  6. 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98

  100

  预期性

  7. 常住人口20户及以上具备建设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

  98.8

  100

  预期性

  8. 地级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覆盖率(%)

  40

  70

  预期性

  运输服务

  9. 客运站点联网售票率(%)

  100

  预期性

  10. 三级及以上客运汽车站电子客票覆盖率(%)

  100

  预期性

  11. AAA级及以上景区旅游客运线路覆盖率(%)

  100

  预期性

  12.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A级以上的区县比例(%)

  85

  预期性

  管理养护

  13. 高速公路MQI优等路率(%)

  90

  ≥90

  约束性

  14. 普通国道MQI优良路率(%)

  98

  ≥80

  预期性

  15. 普通省道MQI优良路率(%)

  69

  72

  预期性

  16. 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

  84

  85

  预期性

  17. 农村公路列养率(%)

  100

  约束性

  18. “路长制”覆盖率(%)

  —

  100

  约束性

  19. 新能源、清洁能源营运车辆规模(万辆)

  ≥2.3

  预期性

  20.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CO2)排放较2020年下降率(%)

  —

  4

  预期性

  安全

  应急

  21. 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高风险路段处置率(%)

  100

  预期性

  22. 高速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

  95

  约束性

  23. 普通国省干线一、二类桥梁比例(%)

  90

  约束性

  24. 国省干线公路新发现四、五类桥梁(隧道)处治率(%)

  100

  约束性

  25.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

  90

  预期性

  科技

  智能

  26. “两客一危”、重载货车北斗系统覆盖率(%)

  100

  预期性

  27. 跨交通方式数据共享应用项目数量(个)

  —

  ≥1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以服务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和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宁夏篇章为导向,加快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和沿黄运输走廊建设,推进革命老区出行条件改善提升,重点实施“一个统领、六大工程、五项计划、四类举措、三项行动、两种策略、一批试点”共22项任务,简称“1654321”。

  (一)强化党建工作“一个统领”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党建工作,为各项任务顺利实施提供政治保障。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加强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压实各级书记党建工作责任,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完善从严治党各项制度,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力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行业干部队伍建设。

  (二)基础设施建设“六大工程”

  1.高速公路网络优化工程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续建新建高速公路约583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420公里。加快推进乌玛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乌玛高速公路惠农至石嘴山段、银昆高速公路太阳山至彭阳段、乌银高速公路银川南绕城段等国家高速待贯通路段建设,实现境内国家高速公路全面贯通。加快沿黄城市群快速通道建设,推进寨科至海原等省际高速公路出口、畅通黄河上下游、连通黄河左右岸的重要项目建设。

  适时推进高速公路共线路段分线优化。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推进银昆高速、青银高速、银百高速、乌玛高速等部分建设年代较早、技术指标较低、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共线路段分线优化方案论证,科学把握建设时机,综合统筹线位资源,合理采用共线分设或原路扩容方案。

  开展前期研究类高速公路项目储备。针对乌玛高速公路银川镇北堡至黄羊滩段、银昆高速公路银川过境段、S45中卫经海原至西吉高速公路等项目,有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做好项目储备,适时启动项目建设。

  专栏1  “十四五”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高速公路项目8个,其中国家高速公路项目4个,含续建项目2个、新开工项目2个;省级高速公路项目4个,含续建项目1个、新开工项目3个。

  国家高速公路:(1)续建乌玛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里程约133公里;(2)续建银昆高速公路太阳山至彭阳段,里程237公里;(3)新开工乌玛高速公路惠农至石嘴山段,里程57公里;(4)新开工乌银高速公路银川南绕城段,里程30公里。

  省级高速公路:(1)续建S50海原至平川高速公路,里程44公里;(2)新开工S20吴灵青北环高速公路,里程34公里;(3)新开工S35石空至恩和高速公路,里程18公里;(4)新开工S50寨科至海兴段高速公路,里程30公里。

  2.国省干线改造提质工程

  提升普通国省干线服务能力。对早期建成、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未完全达到设计标准的路段,因地制宜优化设计指标进行升级改造。对长期超负荷运行、路面破损严重的路段实施路面改造,提高普通国省干线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专栏2  “十四五”期普通国省干线建设项目

  普通国道:加快推进G344线李旺至同心段、G309线硝口至西吉段等续建项目,新开工G312线苋麻湾至杨庄段、G338线中卫至孟家湾段等项目,规划前期研究G109线永宁县望洪至小坝段、G244线水洞沟至宁东段等项目。

  普通省道:加快推进中卫下河沿黄河公路大桥、S308线滚泉至白马段等续建项目,新开工S103线新庄集至同心段、S204线李旺至史店段等项目,规划前期研究S202线预旺至王洼段、S310线下马关至同心段等项目。

  3.枢纽场站补短增效工程

  积极发展综合交通枢纽。推进银川火车站西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逐步实现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公交站场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尽早实现“零距离换乘”。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推进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实现物流“无缝化衔接”。

  有序推进运输场站建设。加强县级老旧公路客运站改造,因地制宜拓展公路客运站旅游服务功能。建设集客运、邮政、农村物流等为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推动有需求的乡镇建设三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重点推进县城物流配送中心、建制村物流服务点建设。

  4.农村公路改善延伸工程

  扩大农村公路服务范围。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提高农村公路骨干路网服务水平。加快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推进常住人口20户以上具备建设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

  改善农村地区交通环境。推动有条件的建制村实施单车道改双车道工程,改善农村出行条件。结合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安全隐患路段治理,改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打造平安农村路、美丽农村路。

  5.航运基础设施整治工程

  持续推进黄河宁夏段航运工程建设,推动重点河段具备五级通航条件。积极推进黄河银川段、青铜峡、沙坡头,典农河银川段,清水沟吴忠城区段,罗家河青铜峡等旅游航道建设,整治提升沙湖、星海湖、阅海、鸣翠湖、腾格里湖等湖区航道。统筹推进黄河、典农河、湖区等既有码头提升改造和新项目建设。

  专栏3  “十四五”期水路建设重点项目

  黄河宁夏段航运建设工程:以黄河宁夏段重点河段具备五级通航条件为目标,推进黄河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枢纽至中宁县白马乡段等航运项目建设。

  6.基础设施管养提升工程

  完善管养体制机制。落实公路管理养护财权事权,建立管理养护监管考核制度,构建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评价体系。研究建立航道、码头、航标等水路基础设施管养体制机制,明确航道管养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实现已建成航道常态化养护管理。

  加强设施养护管理。加强普通国省干线日常养护,强化预防性养护,注重修复性养护。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示范服务区,选取有条件地区开展“司机之家”建设。

  专栏4  “司机之家”建设

  选取条件成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物流通道货物集散地或物流园区等开展“司机之家”建设,配套餐饮、休息、停车安保、宣传教育等功能。到2025年,全区建成不少于15家品牌化、标准化“司机之家”,评选10名最美货车司机。

  (三)运输服务提质“五项计划”

  1.打造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体系计划

  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完善城际公路客运班线运营管理,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旅游包车、定制客运、汽车租赁与铁路、民航、水路等在运营时刻、组织调度、运力安排、售票系统的协调衔接。开展旅客联程运输专项行动,鼓励不同运输方式共建共享设施设备。开展道路客运电子客票试点,鼓励第三方出行服务平台搭建综合交通电子客票清分结算系统。

  专栏5  旅客联程运输专项行动

  组织开展旅客联程运输试点,发挥银西高铁优势,探索公铁联运、公空联运。完善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设施,鼓励不同运输方式共建共享设施设备,加快推进联运票务一体化、行李服务便利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支持不同运输方式企业共享运输线路、站场资源等。

  优化城际客运服务。适时调整城际客运班线、班次,实施800公里以上跨省客运线路评估,落实车线捆绑要求,强化运营过程重点监管。强化银川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推进银川与吴忠、石嘴山、宁东等地之间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行。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强化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的主导地位,构建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主体,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补充的多样化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系统。提升城市公交服务品质,合理配置公交运力资源,探索发展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社区公交、旅游公交。

  构建一体化城乡客运网络。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提升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市公交向周边乡镇延伸,鼓励农村客运班线逐步公交化运行。

  专栏6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工程

  按照城乡统筹、资源共享、路运并举、客货兼备、运邮结合思路,着力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服务水平,增加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到2025年,全区创建2个及以上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构建经济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计划

  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加快“公铁”、“公空”等多式联运发展,促进公路货运与其他方式“无缝衔接”。开展综合货运枢纽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发展货车租赁、挂车共享、长途接驳甩挂、集装箱运输。搭建道路运输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鼓励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专栏7  综合货运枢纽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以提升综合货运枢纽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到2025年,力争建成3个货运枢纽(含多式联运)工程,培育一批网络化、规模化多式联运经营人,信息系统接入全国多式联运公共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优化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完善城市配送节点网络,引导城市配送组织模式创新,提升城市货运配送服务效率。鼓励农村商贸、供销、邮政、农业等资源共享共用,推动农村“交邮”“交商”融合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打造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工程。

  专栏8  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工程

  以农村物流站场资源共享、运力资源共用、信息资源融合为重点,推动现有客货运输站场、邮政服务站点、公路养护设施、乡镇客运站、快递供销等资源整合、功能升级和综合开发利用,引导农村物流与特色产业、生产加工、电子商务共同发展,推动农村物流“场站共享、货源集约、服务同网、信息互通”。到2025年,全区打造2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提升冷链物流运输服务水平。建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节点体系,完善运输、集配、仓储等功能,提升产地预冷、冷链运输、保鲜储存、低温加工能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货运枢纽冷链园区和分拨中心,提升冷凉蔬菜、枸杞等农村副产品和盐池羊肉等肉类运输效率。

  3.服务模式创新和内容拓展延伸计划

  创新客运服务模式。倡导“出行即服务(MaaS)”,构建公路与铁路、民航、水路一体衔接,覆盖售票、检票、安检、登乘的全程电子化服务体系。引导定制客运规模化、连锁化、网络化经营,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道路客运定制服务品牌。

  专栏9  道路客运电子客票试点行动

  在全区开展客运电子客票试点工作,全面提升二级及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覆盖率、班次可售率、网上售票率,建立道路客运电子客票服务体系,提升道路客运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实现全区三级及以上客运汽车站电子客票应用全覆盖。

  丰富客运服务内容。引导客运经营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定制客运、大站快车、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等特色服务。积极发展旅游客运,完善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客运线路,在综合客运枢纽开通直达主要景点景区的客运专线、旅游直通车,打造“运游融合”精品站点。

  专栏10  运输服务与旅游融合专项行动

  推动在汽车站、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为乘客提供乘车出行、旅游咨询、信息查询、特色购物等运游服务。鼓励开通机场、铁路站至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为旅客提供主题化、定制化、菜单式等旅游服务。力争到2025年,全区打造3个“运游融合”精品站点项目,实现AAA级及以上景区旅游客运线路全覆盖。

  发展高品质水上旅游客运。推进内河航运与文化、旅游、城市融合发展,丰富游客出行体验,提升出行服务品质。推进水上客运由服务单一的“景点旅游”向服务“全域旅游”转变,提升水上旅游客运市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4.信息化深度应用及新业态发展计划

  推广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在运输服务领域的集成应用,提升客运数字化、便捷化水平。探索实施数字监管,促进运输服务精准化、智慧化发展。

  推动出租车网约车融合发展。统筹巡游车转型升级和网约车规范发展,促进出租车新旧业态深度融合。健全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探索交通出行新业态治理模式。加强网约车驾驶员和车辆合规化管理,提升网约车运营安全水平。完善约车软件老年人服务功能,提升出租汽车适老化服务水平。

  5.运输行业治理及人力资源保障计划

  推动机动车维修行业转型升级。鼓励“互联网+汽车维修”融合发展,逐步形成“线上预约+线下维修”服务体系。健全绿色维修政策标准规范体系,开展汽车维修电子档案系统推广行动。

  专栏11  汽车维修电子监控档案系统推广行动

  全面推进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推广应用,实现全区一、二、三类机动车维修企业维修数据的及时有效上传,预留与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对接接口,提升机动车维修行业监管与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引导市场透明服务,促进市场优胜劣汰,改善服务质量。

  完善驾驶员培训体系。优化驾培机构资格条件和教学标准,强化驾培机构主体责任,持续开展素质教育培训。推进大型客货车驾驶员职业教育,推广网络远程教学,探索云课堂培训。优化驾培计时系统与公安考试系统联网对接、信息共享。

  专栏12  融入全国驾培信息“一张网”专项行动

  优化全区机动车驾驶员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区内学时互转互认,完善驾培计时培训系统和公安考试系统等数据互通共享,逐步实现学员信息一次录入,体检、报名、培训、考试等全程共享。力争到2025年,实现与全国平台数据实时对接与数据交换,融入全国驾驶培训信息“一张网”。

  强化人才资源保障。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主导作用,健全行业主管部门、综合执法机构、公益服务机构之间的业务会商机制、情况通报机制和工作协同机制。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升行业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

  (四)绿色集约发展“四类举措”

  1.提升基础设施绿色环保水平

  提高公路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水平,统筹高速公路通道资源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快绿色低碳公路建设养护“四新”技术应用,推广使用低碳环保建设养护材料。探索研究绿色航道建设,优先采用生态环保航道整治技术和施工工艺,积极推广生态友好型新材料、新结构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

  2.推广应用节能环保运输装备

  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载工具,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物流配送车辆,以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物流园区,主要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I/M制度),力争2025年,完成国三及以下老旧柴油货车全部淘汰。

  3.推动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

  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降低乘客全程出行时间,提升地级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推进货运结构调整,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逐步降低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的公路分担比例。

  4.提高绿色交通科技水平和治理能力

  加快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加强建筑信息模型(BIM)、车牌识别、新一代快速支付系统、快速安检系统、新型智慧物流汽车、减低路面噪声污染等应用。完善绿色交通监督管理体系,探索研究绿色交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开展绿色交通考核评价试点。

  (五)安全应急提升“三项行动”

  1.本质安全强化行动

  提高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加强既有公路高风险路段排查,强化坡陡弯急等重点路段治理,减少公路运行安全隐患。完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公路安全防护能力和抗灾能力。加强航道、码头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码头安全检测制度,提升客运码头安检查危能力,规范通航安全评估、审查及验收流程。

  加强灾害防治和四、五类桥梁改造。实施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强化对重点桥梁、隧道和路段的监控。加大四、五类桥梁(隧道)排查及整改力度,基本完成农村公路2020年底存量四、五类桥梁改造,及时对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部分老旧桥梁实施改造。

  提升运输装备安全水平。完善长途客运车辆、旅游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等营运车辆安全技术准入标准,提高安全性能。推广营运车辆加快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防碰撞和整车安全运行监管装备,强化动态主动防御系统监管,推广第三方动态监控(监测)模式。

  2.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

  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安全治理。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持续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长途客运、旅游包车等重点领域隐患治理,保障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强化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对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保障,谋划建设覆盖运输全过程的危险货物运输基础信息平台。推进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危险货物运输停车场规划与建设。

  强化公路超限超载治理。加强源头治超、科技治超,完善路面监控网络,强化跨区域联合执法和“路警企”协同机制。加快治超联网系统建设,推动固定治超、非现场执法、重点源头企业、高速公路治超预检“一张网”建设。探索北斗、5G、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装备在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的应用。

  3.应急和执法能力提升行动

  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跨部门联系协调机制,推进路网监测与应急体系建设,强化路网统一运行监测,实现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重点路段、重要桥隧及区域交通状态的实时监控。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细化明确任务分工,建立与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相衔接的应急响应工作程序。加快推进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建设,逐步形成部、区、市三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体系,推动建立路网应急力量互相支援机制。

  构建综合执法治理监督体系。优化交通执法站点布局,加快培养交通执法专业人才,打造一支现代化交通执法铁军。加强执法管理体系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执法方式,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推进执法全过程监督,推动执法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加快推动远程指挥调度系统、“两客一危”监管系统、电子围栏系统等应用。

  (六)科技智能赋能“两种策略”

  1.交通基础设施赋能策略

  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两新一重”建设任务,构建高精度地理信息平台。推动基础设施物理实体和数字模型同步交付,强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信息采集,形成动态感知、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控体系。推动构建集监测、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公路网建设运行平台,完善监测网点布设,深化公路水路工程基础设施质量安全状态感知监测。建设交通节能减排监测网点,加强分析预警。探索开展智慧公路、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试点,在发展条件成熟的基础上,选取重点路段、重点枢纽场站进行数字化改造、智慧化升级。

  加强交通大数据应用。搭建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平台,鼓励实力强、有经验的企业在宁夏开展新技术测试研究,结合宁夏特点加快创新场景应用。推动行业大数据服务科学决策应用,加强大数据在交通运输规划、项目评估、安全应急、指挥调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节能环保等领域应用。探索利用舆情分析工具获取新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推动数据赋能交通运输发展。

  推动行业管理体系现代化。加强“互联网+监管”,构建覆盖公路建管养运的智能管理系统。强化道路运输及城市客运监管,加快宁夏交通运输系统电子证照应用推广,推进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及综合应用,推进运营信息在线监测。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行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完善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用信息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应用力度。

  2.新技术引入应用策略

  支持新技术试点示范应用。鼓励成熟实用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深化应用,先试点示范,再推广应用,发挥带动作用和规模效益。推进人工智能与交通深度融合,支持和鼓励北斗导航、高分遥感、区块链、BIM等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推广运营船舶应用北斗智能终端。

  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应用。依托宁夏地理地形特点,结合沙漠高速、绿色公路、黄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和应用,打造一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强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的信息共用共享,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加强与中东部地区知名高校交流,大力培养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智慧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行业智库建设。鼓励区内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成立研发机构,支持交通运输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实施交通科技研发项目。“十四五”期间,力争打造2~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七)交通强国示范“一批试点”

  根据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要求,按照“ 点面结合、探索创新,近远结合、滚动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多方联合、共同实施”的原则,努力做好“安、快、畅、美”四篇文章,全力推进试点示范工作,力争在基础设施、制度体系、安全发展等领域取得突破,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积累宁夏经验。

  1.黄河流域公路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以重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绿色公路。加强黄土区高速公路绿色建造、环保与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创新。围绕桥梁绿色、安全、智能化建造和运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减排、安全运营等领域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2.打造现代交通执法体系试点。完善交通执法机制,明确执法职责分工,强化执法管理信息化,提升交通执法和决策效能。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决策”与“执行”分离,厘清事权边界,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目录,落实综合执法和责任目录清单。推动“互联网+交通执法”,构建综合执法“一张网”,实现交通执法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

  3.平安交通建设试点。健全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执法监督“两个责任”体系,完善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交通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交通安全隐患“清单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基础保障和应急处置,提升交通本质安全、生产安全和应急能力。

  四、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污染排放等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会消耗土地、物资、能源等,可能对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运输装备运行对周边环境会产生废气、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影响环境质量。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影响包括征用房屋、土地等,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为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发展,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坚持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到交通运输全过程各环节,加强与“三区三线”、“三线一单”协调衔接,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等要求,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加强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等工作,确保规划内目标任务落地实施。

  (二)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资金保障。落实各级政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责任,研究建立区、市、县公路交通建设投资分担机制。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支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规范推进PPP项目。探索利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工具,盘活存量资产,降低债务风险。

  (三)坚持绿色发展,做好规划衔接。主动适应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和环境保护“三线一单”等要求,积极衔接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智力支持。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智慧交通为抓手、以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发展体系。加大科技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投入,完善配套政策,培育有利于交通运输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

  (五)提高治理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政府部门治理现代化,厘清权力边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部门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完善职责定位和监督协调机制。落实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交通运输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