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交通枢纽方案将国际招标 扬州高铁东站预留三条铁路线
2015-06-17
随着连淮扬镇铁路的开工,扬州全境将迈进“高铁时代”。其中,扬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作为未来扬州对外联系的主交通枢纽,其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和品质对带动生态科技新城及扬州中心城区发展至关重要。日前,市规划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详细规划方案评审会已经召开,国内枢纽规划设计方面的专家,以及市发改委、市铁办、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等主要相关部门对两个联合体所提交的方案进行了咨询与讨论。我市将根据扬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详细规划相关内容,对站场及站前区域设计方案进行国际招标,以全球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思维来统筹规划未来扬州东站和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
连淮扬镇、北沿江高铁、扬马城际
扬州东站将预留三条铁路线通过
根据规划,扬州东站将预留三条铁路线通过——连淮扬镇铁路、北沿江高铁、扬马城际,考虑三线合设不并场建设方案。考虑铁路线东侧为城市主要开发建设用地,西侧为河道、绿地等景观用地,两侧用地性质和后期实施弹性和包容性差异大,根据三条铁路线实施进度和线路稳定性,结合扬州城市规划和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方案将条件相对最稳定的连淮扬镇铁路线靠东布置,尽可能减少后期其他铁路线引入对规划和建设的不利影响,并在西侧近邻连淮扬镇场预留北沿江场和扬马城际常
设东西两个广场,东广场为主要广场
扬州东站站房及广场需分期实施
受铁路实施时序影响,结合其他城市建设经验,扬州东站站房不宜进行一次性建设,需要分期实施,即按照东西站房模式建设,并设东西两个广场,东广场作为主要集散广场,与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相呼应,并同连淮扬镇铁路同步实施,西站房及广场作为补充,与后续铁路建设一并实施。同时,选择线下式站房为主、线侧式站房为辅的形式布置铁路站房,既充分利用了铁路线下空间,又能使城市用地与铁路用地界线明确,对于铁路枢纽综合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有利于分期建设。
根据对扬州东站铁路客流预测,未来扬州东站铁路最高聚集人数在2500-3000人,按照人均站房建筑面积4平方米计算,较为合理的站房规模应该在10000-12000平方米之间。按照分期建设规划,一期为连淮扬镇铁路线下站房及东侧站房和综合开发体,随着未来二期和三期北沿江铁路和扬马城际的建设,逐步拓建铁路线下站房及西侧站房和综合开发体。
东部综合交通枢纽立体分层布设
不同交通方式间“无缝衔接”
扬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按照“以人为本”和“公交优先”设计理念,构建以铁路站和汽车站为核心,由内向外依次布置轨道站、南北公交枢纽站,出租车上落客区、旅游大巴,以及社会停车场等功能区的圈层布局。
同时,通过立体分层布设,实现枢纽内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地下二层、三层分别为地铁1、4号线站台层,地下一层为地铁站厅及地下综合开发层,广场层(地面层)为铁路线下站房、出入站站厅及各类地面交通接驳场站,地上二层为铁路线侧高架落客平台、进站及候车厅,地上三层为铁路线侧候车厅及站台。
其中,地铁1号线区间盾构穿越铁路基础,和4号线的换乘站设在东广场地下,靠近铁路车站出入口的位置,并利用广场地下一层设置了出租车场站和社会停车场,预留长途汽车站布置在东广场北侧;北公交枢纽布设在铁路线下站房北侧,南公交枢纽布设在东广场南侧,出租车场站布设在铁路线下站房南侧,铁路线下其他空间布置社会停车场并预留未来交通拓展用地,同时,该布局基本实现了人车分离、进出分流、车种分流、动静分离,交通简捷、顺畅,可以满足市内不同方向乘客进出站需求。
结合铁路线侧站房建设东、西综合体,铁路站房与综合开发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铁路站房仅设置在广场进站大厅的地上二、三层,四层以上为综合开发,三层以下铁路站房两侧也是综合开发。东、西综合体通过铁路线下地面连廊实现互通,并与廖家沟中央公园互连,既满足交通需要,又实现了商务、休闲等功能。
东站房等与连淮扬镇同期实施
预留地铁1号线盾构穿越铁路条件
近期,东站房综合体、东广尝连淮扬镇铁路线下站房等部分同连淮扬镇铁路同期实施,并预留地铁1号线盾构穿越铁路基础条件,周边道路如站东路、站西路、站前路、站南路和夏桥路(廖家沟以东段)等同步实施,接驳交通场站按近期布局方案实施;其中高架落客平台为远期结合其他铁路线和西站房实施建设。站前区商业开发宜在地铁开通后有序推进,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功能。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铁路总公司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已对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初步设计正式批复,其中对于扬州境内线路、站点及重要桥梁等均进行了认定,连淮扬镇铁路的建设工作将得到深入推进。在此基础上,我市将根据扬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详细规划相关内容,对站场及站前区域设计方案进行国际招标,以全球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思维来统筹规划未来扬州东站和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