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高铁“车厢商业”应寻找新商业模式
2015-09-01 
        然玉

        “车厢商业”不同于一般商业形态,并不能简单地以“利益最大化”为终极追求,而只能在满足乘客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富余资源”谋求合理的收益。

        近日,南京市民罗先生向媒体投诉称,自己在乘坐高铁时在餐车上遭遇“强制消费”——如果坐在餐车里,就必须要买一杯价值88元的茶水。乘务员屡次推销,最后罗先生烦不胜烦便买了一杯。列车员表示,这节车厢共有10个餐桌,其中4个被改成了“茶座”,只有喝茶的乘客才能在这里坐。记者看到,这杯价值88元的茶,就用一次性纸杯盛着,上面飘着一小撮茶叶。

        所谓“强制消费”一说,似乎并不精确。因为高铁餐车乃是经营场所,“要求乘客先消费,再使用相关设施”,符合起码的市场交易逻辑。然而,高铁作为公共出行工具之一,是否有资格进行深度的商业开发在不少乘客基本需求尚且无法满足的现状下,其还拿出稀缺的空间与座位资源满足“高收费”的服务项目,这无疑令人难以接受。

        高铁的复杂性在于,其固然有公益性的一面,又面临着迫切的经营压力。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尝试,高铁运营方仍未找到“车厢商业”的有效模式。多数时候,他们只是通过超高的定价、超低的成本,来赚取超额收益。这一生意路数本质上是以透支自身声誉为代价,依赖“价值不对等”的交易攫取短利——天价盒饭、茶座消费等,皆属此类。

        高铁上的“车厢商业”或许还处于摸索阶段,由此不断引发民意反弹,着实不足为奇。且时至今日,仍未有一套兜底性的规则体系,来对高铁上的车厢商业加以规束。比如说,铁路方面并没有法规条文,对餐车售卖食品予以规范;具体管理过程中,路局和铁总还存在着一定的衔接不畅或功能重叠……诸如此类,缺乏标准化的整合,高铁车厢商业可谓乱象重重。

        可以预见,缺乏顾客认同、不断引发摩擦的商业模式,注定不会成功。高铁上的车厢商业,亟待摆脱“质差价高”、“强迫消费”的野蛮形态,从而寻找新的生存方法。我们期待着,经由精致化的设计、运作,独特的列车风情,能够转化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倘若足够用心和聪明,火车便当、列车咖啡等等,原本都可以被塑造成柔软的情怀寄托;可现实中经营者急功近利、简单粗暴的做派,却将之变成引燃矛盾的焦点。这一切,怎不让人唏嘘不已?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