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阮桥镇冷彬追逐梦想的农场主
2015-09-21
冷彬(右)和技术人员在中药材种植基地查看白芍长势。
10多年来,太和县阮桥镇居民冷彬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自己种植着一望无垠的大片粮食作物、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养殖着成群的牛羊,就像电影里的那富有的农场主。
3年前,已在上海担任机械工程师的冷彬,放弃了高薪工作,卖掉了已付完首付的电梯洋房,说服同样是白领的妻子回到家乡,开启了发展现代农业梦想之旅。三年来,凭着一颗火热的心,冷彬逐渐克服了技术、市尝资金等拦路虎,正在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克服技术难题他成为土专家
“这里面就是一个成熟的芍药,重量肯定在2公斤以上。”近日,在冷彬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冷彬自豪地介绍起自家的“宝贝”。随后,冷彬一锄一锄地挖开地面,一个饱满结实的芍药就裸露出来,称重显示达3.4公斤。
“你看,这不仅是个大家伙,而且品相好,外观没有任何破损,没有害虫咬过的痕迹,就是一些老农民也难以种出这样好的芍药。”阮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张廷永和冷彬打交道多年,在他眼中,这个城里回来的年轻人,肯钻研、能吃苦,已经实现从农业“门外汉”到“土专家”的转变。
冷彬是阮桥镇阮桥村人。2002年,成绩优异的他考上南昌航空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一家公司,担任机械工程师,月薪上万元,经过近10年的打拼,他2009年在上海买了一套大三居的电梯洋房。在亲戚朋友看来,他即将成为一名城里人。2011年,他却说服同样在上海工作的妻子,一起回到家乡,流转土地,规模种植农作物,希冀成为梦想中的农场主。
冷彬深知,发展现代农业是个技术活,光有理想、激情不行。为此,冷彬一边虚心向张廷永等镇里的农业专家学习,一边积极参加市、县团委,农业部门组织的返乡大学生培养、新型农民培训等,发展现代农业的本领不断增强。
种植的玉米亩产达1200斤以上,基本没有病虫害;延秋辣椒挂满枝头,品相饱满,亩产甚至超过了“辣椒之乡”阜南会龙镇的辣椒亩产……采访当日,记者在冷彬承包地里,见证了这个“土专家”的真正本领。“既然选择回来创业,就一定要成为一个技术能手。”冷彬说。
找准市场销路他成为市场通
从最初种红薯、玉米,到种板蓝根、辣椒;再到种白芍、牡丹……从2011年至今,随着自身能力和经验的不断增强,冷彬种植的品种逐步从粮食作物拓展到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发展到180多亩,并成立了阮桥庆丰家庭农场,成了一个地道的农场主。
“现在,种植什么品种,我有个原则:市场上什么好卖,我就种什么。”冷彬说,前几年,他着眼辣椒市场发展红火,大力发展延秋辣椒规模种植,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随着白芍、牡丹等中药材市场逐渐红火,他又开始尝试种植中药材。“一亩白芍收入在2万元左右,4年生长期,平均每年收入达5000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观。”
在“跑市潮的过程中,冷彬逐渐发现,种植规模越大,市场效益就越明显。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冷彬成立了合作社,发动周边群众种植中药材,目前,仅芍药种植规模就将近100亩。“最近几天,我去了一趟亳州中药材市场,那边的采购商得知我们的种植规模大,决定下次芍药收获时,前来上门收购。这样的话,我们又节省了运输成本。”冷彬高兴地告诉记者。
土鸡规模养殖,种植山核桃树,组成农机合作社……当下的冷彬对未来又有了新的发展目标。“现在,我有了经验、技术,但是缺乏资金,前些年在城市里打拼挣的70多万元,全部投进去了。”冷彬说,为了解决资金难题,他正在积极争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资金,参与阜阳“信用之星”评选等,希望在政府及金融部门的帮助下,助力实现梦想。记者程榭通讯员王帅/文记者郭海洋实习生朱丽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