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喀喇昆仑公路重焕生机(记者观察)
2015-11-24 
        

        

        

        图为工人们在友谊隧道前进行扫尾施工。

        本报记者杨迅摄

        

        

        

        图为喀喇昆仑公路巴中友谊隧道旁的标语。

        

        

        

        

        图为车辆在重新贯通后的喀喇昆仑公路上行驶。

        

        

        

        

        图为在罕萨地区的中国商店里,店主在展示畅销的中国商品。

        

        中国筑路人劈山斩棘,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今年9月使喀喇昆仑公路在交通中断5年后恢复通车

        打造海拔最高的跨境通道

        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1032公里的喀喇昆仑公路,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经过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口岸,将中巴两国紧紧相连,被形象地称为“天路”。

        喀喇昆仑公路的修建历史堪称传奇。1966年至1978年,中国应邀援助巴基斯坦建起了这条巴北部地区唯一的对外经济生命线。十余载筚路蓝缕,公路修建完成,数百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却在筑路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几十年来,喀喇昆仑公路为推动中巴两国的商贸往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8年8月,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启动,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工程一度进展顺利,然而2010年1月,项目中段阿达巴德地区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半座山瞬间垮塌,将山下的河流截断,并形成一个20多公里长的堰塞湖,中巴两国之间的陆路通行由此中断。

        突如其来的天灾,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人员出行和货物运输只能依靠堰塞湖上的船只。

        如何应对?中国路桥公司巴基斯坦办事处总经理叶成银告诉记者,在仔细研究过地势后,他们对原有路段设计改线,决定在群山间新建5条隧道,同时通过架桥铺路,重新贯通公路。

        设计思路确定下来后,堰塞湖改线段项目在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融资支持下,于2012年7月开工。

        喀喇昆仑山区,茫茫雪山壁立千仞,巍巍悬崖巨石嶙峋,山脚的罕萨河水流湍急,地形地貌让人望而生畏,雪崩、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筑路地带也被形象地称为“自然灾害博物馆”。

        中国筑路人与空前的工程难题和频发的地质灾害不懈战斗,打造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陆路交通。堰塞湖改线段工程总经理梁洪国说:“尽管挑战很多,但我们想办法逐一克服。不仅要让公路尽快贯通,还要保证质量,同时兼顾生态、环保等因素。出国修路,代表的是中国形象,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5条“巴中友谊隧道”贯通。隧道入口的墙壁旁,“中巴友谊万岁”几个大字分外醒目。不难想象,中国筑路人为此耗费了多少心血。工地营地里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图纸和规章制度,密密麻麻地标满了工期进度和要求。工程人员的时间安排得紧锣密鼓,白天工地施工,晚上还要开会研讨。中国员工张学慧告诉本报记者,自从加入工程队后,几乎没有休息,“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不敢有丝毫懈怠,只希望尽力完成好工程。”现场工程师何冰回忆说:“每次给家人打电话时,总是告诉他们不用担心。虽然忙碌,但为中巴之间的陆路通道贡献力量,心中充满成就感。”

        今年9月,公路恢复通车。10月,巴基斯坦国家公路局对道路进行验收,该局喀喇昆仑公路项目负责人麦赫布勃·瓦里说,“中国工人出色地完成了项目,为巴中关系注入了更多活力,也夯实了巴中友谊,令人钦佩。”

        创造大量工作岗位

        阿里阿巴德,是巴基斯坦北部罕萨地区的商业中心,在苍茫雪山的映衬下,显得祥和质朴。喀喇昆仑公路的贯通,为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的阿里阿巴德街头车水马龙,鳞次栉比的店铺热闹了不少。

        谢尔·阿夫扎尔从1998年开始经商,看到喀喇昆仑公路带来的商机,2010年在阿里阿巴德开了一家中国商店,专门出售中国商品,并因此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阿夫扎尔一边招呼客人,一边饶有兴致地告诉记者,当地人很喜欢中国商品,包括香烟、食品、洗发水等,店里的商品大多是经喀喇昆仑公路从中国新疆运来。之前堰塞湖阻断了公路,他的生意大受影响。公路这次通车后,带来的改变是“革命性”的:从雷科特桥到红其拉甫口岸的时间从以前的14小时缩短到6小时,从中国进货比以前更快,前来购物的顾客人数比以前翻了一倍,为此他准备扩大店面并延长营业时间。

        阿夫扎尔见证了喀喇昆仑公路改线段的修建过程,知道中国工人有多辛苦。有时路桥公司的人过来买东西,他不肯收钱,双方还要推让一番,一来二去,无形中更加深了他对于喀喇昆仑公路的感情。

        阿夫扎尔的话得到了货车司机萨杜鲁丁的认可。这位老司机几十年来一直在喀喇昆仑公路上跑货运,有时会受商店之托拉送一些水果和蛋糕到索斯特地区。可惜的是,经过长时间的路上颠簸,货物已不新鲜,外形也受损,卖不出好价钱。因为运输麻烦,也增加了商品成本,一袋正常价格2000卢比(1人民币约合16.5卢比)的土豆,从罕萨到了古鲁米特,能卖到5000卢比,当地民众苦不堪言。如今路通了,物价也降了。

        堰塞湖的湖岸边停泊了大量运输船,随着公路通车,它们的使命已完成,基本进入闲置状态。运输船驾驶员萨赫布金幽默地说,自己虽然“失业”,但感到高兴。“古鲁米特地区没有大医院,女人要生产,只能辗转渡船赶往罕萨的大医院。湖水每到冬天就结冰,还得凿冰通行。现在路平坦了,路上时间也少了,大人孩子的安全更有保障。”

        自由撰稿人迪拉·阿里从小在偏僻的古鲁米特村长大,见证了喀喇昆仑公路给当地带来的可喜变化。他告诉记者,当地村民世世代代靠农业和畜牧业为生,生活始终不富裕。喀喇昆仑公路贯通后,不仅带来了商机,也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当地人开始重视教育,罕萨和吉尔吉特开设了多所学校,青年识字率大幅提升。公路不仅加强了村落与外界的交流,还从深层次改变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孕育了零售业、宝石开采等一批新的行业。

        盘活当地旅游资源

        罕萨是巴基斯坦的旅游胜地。苍茫圣洁的雪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巍峨耸立,罕萨河像一条蓝色丝带,穿行于葱翠的树林和金黄的麦田之间,令人沉醉。在公路通车以前,这里与世隔绝,整个山谷人迹罕至,即便拥有秀美的河山,罕萨也如同养在深闺的佳人,难以向外人展露风采。

        喀喇昆仑公路的贯通,改变了这一现状,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当地的旅游业也开始红火,无论大酒店还是小旅馆,都一房难求。罕萨塞雷纳酒店的副经理阿萨尔告诉记者,往常10月是旅游淡季,但今年房间早已订满,一些酒店的价格从8000卢比一晚涨到20000卢比,依然供不应求。

        当地旅行社负责人阿米尔鲁拉·汗介绍说,罕萨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除了旖旎秀美的风光、种类繁多的瓜果,还有多座7000米以上的雪山可供探险者攀登。喀喇昆仑公路的贯通有效盘活了当地各种资源,充分释放了旅游潜力,也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发展。旅行社将来还准备开发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基础设施是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先决条件。路桥喀喇昆仑公路项目副总经理王犇乾告诉本报记者,喀喇昆仑公路的改扩建提升了道路的防灾能力,为旅游减少了后顾之忧。为了帮助当地挖掘旅游潜力,路桥公司还在一些景观台设立了中英双语的介绍。

        在吉尔吉特城的入口,耸立着一座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纪念碑,上面用中文、英文和乌尔都语简要介绍了公路的情况,称赞“该项目象征着中巴两国之间全天候的友谊和兄弟之情”。凝结着两代中国筑路工人的心血,焕然一新的喀喇昆仑公路蜿蜒于帕米尔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生机与希望。

        制图:蔡华伟

        作者:观察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