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收费公路的账应当这样算
2015-06-27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许斌认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实行大规模的收费公路政策,本身意味着建设并维护较高质量、免费通行的公共交通道路体系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已逐渐成为国际共识。但凡财政收支规范,也绝不可能承担不起。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官方网站公布《2014年北京市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去年,北京市收费公路收入为69.9亿元,支出总额为150.5亿元,合计亏损80.6亿元。截至去年年底,北京收费公路亏损额总计债务余额为589.2亿元。
给人的感觉就是,这“费”恐怕要绵绵无绝期地收下去了。即使某些路段已经过了收费期,也有可能要不断延长,以填补亏空。然而,换一个角度,又是怎样一种算法?
北京市的公共财政比较富裕。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了4027.2亿元。众所周知,对于我国各级政府而言,全口径财政收入包括预算内与预算外两部分。预算外收入究竟有多少,恐怕不得而知。但2014年,仅北京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就达到了1126亿元之多。作最保守之估计,这一年度,北京市全口径的财政收入至少在6000亿元以上。与之相比,北京市收费公路总支出所占比例最多不超过2.5%。
再换一种计算方式。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为974.3亿元。也就是说,拿出北京市当年1个半月的财政收入,便足以为该市数十年来的全部收费公路投资买单。
尽管政府的公共道路费用支出中必然还包括建设、维护免费通行公路的支出,但相比于支出庞大的高等级公路,那显然是所费有限的。何况,结束收费后,因此而节约的成本就更不知凡几了。遑论通过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必然还能大幅降低公路投资成本。
一项项数据摊在桌面上,越来越清晰地述说着大规模收费公路政策不宜再延续。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实行大规模的收费公路政策,本身意味着建设并维护较高质量、免费通行的公共交通道路体系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已逐渐成为国际共识。但凡财政收支规范,也绝不可能承担不起。当相关部门动辄祭出资金短缺这一理由时,并不足以为大规模的收费公路政策张目,而是令人质疑:今时今日,财政收入金额如此庞大,竟然无钱修路,钱都被用到什么地方去了?(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