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如何协同推进“互联网+交通”?
2015-06-27 
    嘉宾:

   人民邮电报社总编武锁宁

   中国联通集团客户部总经理田文科

   中国电信解决方案中心交通行业经理周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朱伟华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高旭东

   主持人:

   中国信息产业网常务副总裁彭超

   文章整理:

   方引青郭佳

   交通行业是“互联网+”的典型应用领域,那么“互联网+交通”该从哪里切入?目前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在汽车业、通信业、交通业、互联网行业之间建立协同合作机制?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会如何影响“互联网+交通”?6月18日,在2015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年会“互联网+交通”专题峰会圆桌讨论环节,各方专家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主持人:“互联网+交通”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涵盖的范围很广,目前哪些方面比较现实、易于切入?

   田文科:目前来看,“互联网+汽车”和“+”汽车里的人是比较好的切入点。

   周炎:我比较看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用车”,这会改变原有的用车模式,比如滴滴、Uber等的出现就是一种新业态。第二个方面是“互联网+汽车后市潮,维修、保险、配件零售等服务市场很快会发生颠覆性变化。

   朱伟华:我认为是“互联网+北斗”,我们自己的车辆需要装上北斗导航系统,这是必须加上的,因为这涉及国家安全。只有我们的基础设施搭建好、“+”上互联网后,北斗才能普及。

   高旭东:交通行业是非常大的产业,包括铁路、公路、汽车。互联网是个工具,既然是工具就要充分把它用起来,研发、生产以及汽车后装市场等都可以“+”上互联网,但是需要各方面的协调。

   主持人:前装市场和后装市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未来是什么走向?

   武锁宁:一个车造好了,我们先用起来,让它信息化,这是后装。后装就是打补丁,可以短平快,方式很灵活,当前这个领域有很大市常但是技术含量更高,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是前装,这对我们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一方面,现在汽车价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汽车电子,我国汽车行业大而不强,汽车电子是突破口。另一方面,我国具有体制优势,汽车制造和通信业的主管部门都隶属工信部,这可以解决标准问题。所以我认为,后装市场很广阔,前装市场有机会。

   田文科:前装和后装是两个可以并行发展的市场,后装市场空间很大,至少15年内是这样。但是对以后来说,新车造出来应该是要前装的。

   周炎:前装、后装都有机会,但是目前来看,前装和后装都没有一款特别受用户欢迎的应用,用户体验不好,这很遗憾,超级杀手级的应用未来很可能会出现。

   朱伟华:我认为未来后装可能发展要快一点,毕竟整车上量会很快,但研发周期太长。后装周期很短,今天只要把芯片做出来,几个月之后就可以遍地开花了,而且更新换代极快,相信后装市场在未来几个月会有一个爆发式增长。

   主持人:要推动“互联网+交通”,离不开汽车业、通信业、互联网业等方方面面的协同,如何建立一个协同机制来推动行业发展?

   武锁宁:第一,交通信息化跟其他行业的“互联网+”一样,需要跨部门协同,形成合力,这需要建立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能把相关的要素协同起来。第二,跨部门协调以后需要建立法规体系,可以先列出清单,再逐渐细化。第三,平台很多,我们要培育国家级的平台,部门间的协作需要平台,法规的落实也需要平台。

   田文科: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要尽快建立协会推进制度,“互联网+交通”不仅仅是今天我们所做的工作,还要跨行业,这需要一个很好的协同机制。

   周炎:有些协同的事情需要政府和协会的一些引导政策。引导性的政策出来了之后,除了政府以外,企业也可以考虑优势企业之间以资本为纽带,甚至把社会上的闲散资本通过混合所有制一起拉进来,形成某一方面的共识,这方面可以尝试。

   主持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对“互联网+交通”带来哪些影响?

   田文科:云计算和大数据带来的影响有很多,但我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是破解目前的商业模式。现在我们在做的都是传统的模式,都还没有进入到互联网模式。从交易理论来看,传统的模式是一对一的,互联网模式是一对多、免费的,是羊毛出在猪身上,未来需要找到一个服务能够面向三个、四个甚至N个企业的模式,最后把成本降下来。

   高旭东:第一,每个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怎么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第二,云计算、大数据未来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最好是从一些简单有效的地方开始做,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使用大数据,这方面需要重大突破。

   本文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