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祝波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新态势及转型升级新动力
2017-11-04 


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变革管理专家祝波善在2017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发言

   各位下午好,我想表达的一个核心的信息就是,整个设计行业或者设计企业现在生存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到底变化变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些变化?怎么来应对这样的变化?这是我这30分钟的时间和大家分享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这张图是我们公司从三年前开始,每个季度发的关于我们行业的景气指数的图,前一轮的高速发展从2000年开始,持续到2013年是一个高点,此后一直处在一个震荡的过程中。这几年大家也清楚,在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整个行业内的大多数单位感受到市场变化的挑战,或者说这方面市场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当然从去年的第二季节开始到现在,似乎又在回升,但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触底反弹的过程,这仅仅是一个震荡调整的阶段。实际上我们这一轮的调整现在还没有见分晓。

    这几年我们行业里面都挺苦恼,我由于工作的原因接触了很多的单位,业务形势不好的苦恼,业务形势好的也苦恼,因为业务形势好的一些行当,例如铁路、公路、水利,这些反周期的行业因为整个经济形势不好,这些行业的投资在加大,但是这种投资的加大又是有时间性的。基本上现在可以预测到2020年,此后可能又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

    但是我们这个行业到底好还是不好?尤其是在2015年的全年,大家往往悲观的声音很多。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和其他的行业相比,我们这个行业又算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上午很多专家领导提到的一些要求,似乎我们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深深地感到,和别的行业相比较,我们这个行业应该讲还算很好的行业。

    但是我们希望能维持像过去从2000年到2013年这十几年快速的增长,那种的好日子过去了;或者简单式的、普遍式的增长过去了,所以竞争呈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和新的特征,我想这可能是我们现在的一个问题。

    在考虑我们行业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谈,一个是行业,一个是产业,一个是企业。我们过去谈行业的事情,很多行业的监管、行业的边界、我们要做什么,大家注意到我们在谈行业的时候,过去我们在业务上也在谈创新,但是在谈创新的时候大多数是一种延伸的思路。我们过去为什么要做总承包?实际上是考虑到业务量的扩大,包括现在全过程咨询,大家觉得又可以有新的业务空间,这是一个典型的延伸的思路。

    现在我们真正要来解决行业的问题,尤其是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或者说互联网所带来的机会,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用产业的思维、产业的逻辑来考虑,考虑到我们的设计,从我们的产业链上到底怎么来布局。因为我们的行业里面,根据过去的行政管理、计划经济的模式走下去,到今天我们面临着比如收费的问题,或者我们的价值,实际上这里面牵扯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价值怎么衡量?而我们行业原来的逻辑下,这样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第三个是就是企业,在这样的企业里面,我们面临着一些新的可能。尤其是我们大家注意到,仅仅是最近一段时间若干家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妨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比较。例如深圳建科院今年7月19日之后挂牌之后到现在为止,今天下午两点钟,我刚刚看了一下,它的市值是60亿,这家单位去年的产值是3亿多,利润是2000多万。

    而华建集团50亿的营收,市值是80亿,我们谈市值的时候不一定是说明问题,但是实际上行业里面出现了一些新的规则,所以这张图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过去往往是比较静态的、封闭地来考虑行业的问题、企业的问题,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放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下来思考,可能有些问题会有答案。

    实际上我们行业这几年有缓慢的增长,尽管增长不是很快,我们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波动性,包括行业的增长在一定程度深实际上是不可控、不可持续的,因为整个行业的需求在改变,需求的层次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包括我们需求的性质也在改变,这可能是我们当下的一个情况。

    这张图试图想把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用这样一个标签云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就是过去的一年多,我们整个行业里面最热门的话题到底是什么,我想这张标签云可以用字体的大小来反映,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些问题;包括资质改革、捉投标改革等等;除此之外,我们的行业上市、并购重组,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些热门话题。现在对我们行业比较大的还有混改、员工持股,尤其是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尤其是从去年中办和国办联合发表的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对我们的行业又会带来一些新的影响。

    还有互联网,几年前我们谈互联网,更多谈的是对我们的冲击,互联网是不是会把我们这个行业灭掉?不会的。而现阶段互联网结合了一个很大的抓手,就是大数据,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大数据这一块,它不仅是给我们带来了冲击,更多的是带来了很多的空间、很多的可能、很多的机会,这个当然一定是和全生命周期结合起来的。

    至于人才的问题,我相信很多的单位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在座的有很多建筑单位,去年年初考虑的是怎么减人,今年大家苦恼的是缺人。因为我们设计建筑单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包括新生代的一些人才对执业、对工作内在要求的特点到底是不是契合,这都是一些问题。

    从数据看行业发展,面临的波动性比较大,整个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16年全行业营业收入达到了33337亿,第一次超过了3万亿,比前一年责任23%,应该讲有比较大的增长。但是这33337亿的构成里面,纯设计收入10.8%,勘察2.3%,两个加到一起是13.1%;前一年这个数字是15%,再前一年这个数字是17%,也就是我们行业总收入持续增长,但是纯设计收入的比重持续在下降,这33337亿中间最大的部分是施工和工程总承包,加在一起是75%;如果再加上境外收入的总承包,再把它拿出来,加进去的话,大概是79.4%,接近80%,实际上是施工和工程总承包这一块的收入,这是我们行业现在的收入构成。

    因为我们在座的可能会关心设计收入增速的情况,2016年的设计收入比2017年的纯设计收入增速是7%;但是还有一个现象,这几年行业的收入虽然持续在增长,但是行业收入的利润率一直在低位徘徊,从2013年之后基本上降到了4.8%、4.9%、4.7%,在这个之间低位徘徊;而2012年在7%以上,乃至高的时候达到10%,这是值得关注的。

    当然这23%大家可能没有概念,这23%似乎感觉已经非常高了。给大家报一个数字,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全国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29%以上;从2010年到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是35%,过去是一个超高速的增长。

    这张图是把所有的细分行业,2016年比前一年的增速柱状图,占行业的比重,例如建筑占全行业营收的18.3%,这是最大的一块。我们的中甲资质,刚刚陈秘书长提到的77家综合设计资质,这个占8.1%。这个折线图是收入的增长率,工业领域里面,除了一些新兴的领域,例如电子、核工业等等,其他的全部是在下滑;增长主要是集中在公路、铁路、水利、水运,基本上是在一些基础设施领域。所以现在我们的工业院也在转型,转型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现在城市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但是如果我们细分析下去,这些似乎是非常热门的行业里面的单位,它们的业务结构和品种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水利院的感受最深刻的,水院这几年收入是在上升,但是传统水利的业务收入基本上是在往下走,一些新兴的水生态、水环境这一块在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几年我们的收入这一块基本上处在一个传统模式下的一些需求在持续往下走,新的需求在培育,这是十三五期间业务收入结构变化的一个主要的特征。

    我们再深入分析下去会发现,这几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也就是高的会很高,低的会越来越少。这里面牵扯到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判断,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加剧和这一轮的进一步调整之后,行业整个的结构会从过去的金字塔式的架构,大院、中院、小院,将来可能会变成一个哑铃式的结构,中间的要么就上去,要么就下去,上去的一般不是规模大的,往往只有集成化、一体化或者全过程化能力的一些单位,更多的是金砖特色化的,而中间的一些单位可能会被挤掉。

    当然也有领导会问我,到底什么样是中间的单位?我也曾经做过预判,200人-500人的单位,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尤其是依赖条块分割市场所形成的过去的生存空间的单位,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会是巨大的。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变化呢?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或者是当下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们认为我们现在这几年正处在从上一个稳定状态到下一个稳定状态动态调整的探索过程中。前一个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过去十几年我们持续的快速增长、普遍式增长呈现的特点,规模化,我们的行业相对是封闭的,我们不需要考虑行业外,只考虑大我们内部相互之间的竞争,甚至还有条块分割等等这些因素,并且一定程度上依赖投资拉动。

    因为从2000年到2010年我们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是26%左右,而我们的行业是29%,基本上是高度的正相关,我们原来曾经做过一个拟合,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一万块钱,给我们设计行业所带来的营收是333.18元,基本上是高度的正相关,这是我们过去。

    当然现在的规律已经不符合了,因为现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已经出现另外的一个特点。未来我们的行业一定会走向开放,这个开放不仅是我们的细分行业之间的边界含糊,区域之间也会含糊,我们的产业链上下游,甚至现在还要和一些我们过去认为根本不是我们行业内的一些单位,这个之间出现重大的融合。而此刻最最明显的,设计单位在生态布局、环保产业方面的,真正的竞争对手绝不全是过去的设计单位,乃至不是我们的建设单位,包括将来的一些大数据,包括阿里的智慧城市研究院,以及华为智慧城市的布局,它们将来和我们会有更紧密的结合。

    所以将来这一块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价值链的竞争,因为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一直有一个很被动的事情,就是关于我们的收费,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很有价值,但是我们过去的收费标准都收不到位,一直延续2002年的标准。现在标准取消了,我们还在参照这个标准,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衡量出我们服务的价值,为什么?因为我们服务的价值链太短,所以我们的价值很难被衡量,也很难被实现,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这是一个价值链的概念。

    再进一步讲,为什么现在我们说将来的互联网公司,或者一些行业外的机构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冲击?原因是因为它们布局的价值链一定是更完整的,否则它是进不来这么一个专业的行业,一旦进入到这个行业里面,它的盈利模式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深圳的一家上市公司铁汉生态,从五年前10个人组建设计队伍,到目前为止是700人,它原来是做边坡治理,现在做水土保持。那它对这700人的设计逻辑不是像我们设计院的设计逻辑,我们的设计一定要赚钱的,它的设计可以不赚钱,因为它的价值可以在别的地方来体现。也就是说我们赖以生存很重要的认为赚钱的主要的来源,人家恰恰用的不是这样一个模式。

    去年有一段时间谈一维、二维空间,一直到十维空间,我可以形象地讲,我们传统的模式是一个低维的,将来新模式出来是高维的,这就叫高维打击低维,实际上我们面临的是这个问题。我们此刻处在中间的、不稳定的状态中,如果大家感到困惑、焦虑,实际上一切都是很正常的。

    我们还有一个判断,我们认为到明年,基本上这一轮的调整,有些单位的创新,过去这几年的转型,应该到明后年格局已经基本上大局已定,也就是未来到底怎么样,已经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是这几年我对这个事情的一个理解,我认为考虑整个行业的发展,首先是我们要面临新的商业生态,新的生态环境,一定要挑出比较封闭的思路来考虑问题,要树立产业化的思维。

    举一个例子,我们过去谈的都是我们的设计端怎么样,但是将来可能要在产业链上考虑问题,包括技术创新、资本产业等等进一步的融合,那就是我们要立体化来考虑,将来是一个平台化的思维,价值、盈利着力点完全的改变。

    这是我们认为未来整个行业创新的聚焦领域,第一个是城市,第二个是产业,第三个是技术,第四个是资本。这几个词汇都很明显,我就不再花时间去解释了。

    对于我们现在设计行业确实是存在着一个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因为我们的需求已经改变了,而我们的行业过去主要是服务于大拆大建的模式,是服务于增量市场的模式,而这一块的需求已经在发生改变。所以我们的供给必须要调整,包括我们将来怎么在建成后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和改造,在既有建筑这一块我们到底怎么做,全生命周期怎么来布局,这里面会有更大的可能,尤其是我们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过去是专业技术上的竞争,将来是盈利模式的竞争,产生的差异会非常的巨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设计的理念,必须要运用数据、用户、资源等等重新来考虑。

    我们行业所面临的这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因素,身处其中的企业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困扰,这种困扰是在于持续性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可不可以持续?浮在表面的问题是前两年我们谈的新常态、市场的下滑等等,以及行业管理发生了那么多的变化;但是更深层次的,睡眠以下隐含的是我们的发展思维方式和逻辑到底适不适应现在的环境;新旧业务不平衡,乃至我们的业务和资源到底能不能有效地匹配,这些问题才是我们真正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我们依然认为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就是我们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的黄金期,或者准确地讲叫窗口期。何谓窗口期?不是说窗口期之后就不能转型,窗口期是容许犯错误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你可以犯错误,但是将来就没有犯错误的可能了,因为我前面已经提到了,据我观察,明后年这个格局应该可以基本上确定了,所以现在处于相对比较动荡、混乱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对新旧业务到底怎么取舍以及怎么平衡。

    这里面牵扯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专业服务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一定要谈价值服务;而我们过去实际上原来的模式都是我们作为一个服务中间的乙方或者甲方,过去是一种索取的法则。而将来是一种给予的法则,就是你来提供服务,把价格可衡量、可实现,这是我们面对的市场的反应。

    这两年企业情况不好的单位还不是没有业务的,最苦的单位是还在干着活,但是收不到钱,或者收到钱还在亏损。我们原来的思路是工业化的思路,适应不了现在的互联网时代,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讲究的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这就是你的产业链、价值链的布局;包括我们的组织模式和人力资源,都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就像组织这一块,我们的组织将来怎么样适应这种相对柔性的、动态的、平台化的,这个挑战是非常巨大的。

    再进一步讲,过去我们的行业里面也一直在谈创新,业务也在谈创新。但是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过去的很多创新更多是在线上、面上的,我们过去所谓的业务的一些探索,在产业链上面、在业务链条上面向两端延伸,在区域上面做一些扩展,在行业上面做一些延伸,基本上是在这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一种平面式的思维;将来我们需要在有些领域里面,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布局,才会有新的空间和可能。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过去是三个维度,现在要调整成这三个新的维度,资本、产业链和互联网;并且要聚焦专项,没有专项,往往产业链是布局不了的,怎么来探索一体化,以及产业经营,主要是指全生命周期这一块结合起来。实际上我们设计单位的盈利模式,对支撑一个大院,从逻辑上面也出现了一些被动和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未来发展的新动力主要是这三个,第一是资本,第二是技术,第三是资源。与资源有关的话题是这四个方面的话题,第一个是PPP,第二个是并购重组,第三个是上市,第四个是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这也是一个重新洗牌。

    简单解释一下,PPP不多说了,我理解我们现在行业的变化,19号文里面第三条、第四条明确谈的是改变建设组织模式,而我们设计单位谈的是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我们更多是从业务延伸的角度来讲。实际上我们要站在国家的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受制于投资机制,投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设计管理体制,是这么一个逻辑下来的;而我们的投资体制改变所带来的新的服务空间。

    上市,尤其是现在的一批上市企业,几年前凤毛麟角,现在的上市企业严格意义上的标准也有十一家,上市之前是设计院,上市之后设计咨询的产值超过50%的现在就有十一家单位;如果还有设计业务的,现在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有将近40家单位。到了这样一个数字,对整个行业格局的影响和冲击也会越来越大,因为这些单位从上市资本这一块会倒逼它进行一些业务模式的转型。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说,资本这种逐利性的本质,对我们行业追求工匠精神这方面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冲突,未来会显现出来。但是这是我们回避不了的话题,就是我们资本这一块会越来越紧密,包括行业里面并购重组的案例会越来越多。2016年并购设计院有38起,2013年只有一起,为什么愿意卖?为什么愿意买?这里面也反映了我们行业的深度洗牌、重新调整。

    刚才讲到上市,我们选取了八家上市企业,看他们募集资金的方向,它们募集资金的方向反映了它们上市之后业务转型的一些考虑。我们今天没有时间探讨该不该上市、为什么上市,但是我只是讲上市回过头来会对我们行业的格局产生这样的影响。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新一轮是混改,而混改这一块,现在所有公布出来的混改的案例里面,战略投资者引进已经变成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这一轮基本上和它的战略转型往往又结合起来了,更不要说我刚刚所提到的去年11月3日中办和国办发的38号文,关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明年年底全部要完成,那又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技术这一块,包括互联网,包括BIM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还有一个判断,未来若干年后基本深可以形成一个判断,就是为业主做BIM顾问带来的市场空间应该会超过目前设计的市场空间。但是现在相当多的单位依然是把BIM当成一个工具、当成一个手段来使用,这当然会出问题。我们现在必须要考虑资源,到底什么是我们的资源?资源这一块已经改变了,资源的禀赋、属性都在发生改变。

    因此在这样一个大的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我们认为原来行业的边界正在模糊,需要以产业的视角、生态的视角来考虑我们产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系统地考虑很多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转型升级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思维,什么在影响思维?实际上是逻辑,很多时候我们都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因为转型的时候往往是用原有的逻辑想新的事情,所以我们永远绕不出来。所以我们谈和大数据怎么结合、和互联网怎么结合,以及存量空间和增量市场,实际上逻辑完全不一样,因此我认为在业务逻辑上面,要来对设计的价值重新定义,包括管理逻辑,要从过去的作坊式到集团集约化,再到平台化这样一个转变;包括专业的逻辑,不仅牵扯到专业的技术,还有创新的手段。

    所以一句话,还是一定回归到价值创造,我认为这才是我们真正作为一个专业服务机构的本质,当然业务的体现、业务体现的形式那是另外一回事。怎么来处理好新业务、传统业务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很清楚,创新一个业务实际上是非常难的,因为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试错的成本。

    而恰恰十三五期间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空间,让我们做出这样的调整。如果你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部署的话,可能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因为最好的时机是从2012年开始。因为传统的业务发展到顶点的时候,是进行调整的最佳时机;但是往往人们是等到活不下去的时候再调整,这时候已经错失了时机。我们要追求的是服务要有价值,并且价值是可衡量、和实现的,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业务的定位,纵然有一天收费不再参照标准,把这个布局起来,这是我们创新的一个可能。

    最后用这样一段话和大家共勉,我们现在确实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是我想对我们设计行业而言,是真正的价值服务年代的来临。过去我们不是按照价值服务,而是按照行业监管的理念来定义,接下来会面临着剧烈的优胜劣汰,去年纳入到国家住建部的统计里面21789家设计单位,美国现在是3000多家工程类、工程咨询公司,所以接下来行业还会发生很大的一些变化,我认为真正地靠竞争力发展的这样的年代来临。

    我和大家分享的就这么多,谢谢!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