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地处浙江省东部,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万年“小黄山文化”的发源地。在考古中发现,“小黄山”周围就是一条宽3~5米的豪沟,他们的进出就是靠竹、木架起的原始桥梁进出的,因而渐渐遗存下来。在嵊州的山山水水间,构筑着上千座风格各异、流光溢彩的石拱桥、竹木桥。这些古桥,有的高大、雄伟,有的典雅、庄严,有的矫健、轻盈,多姿多彩,光彩夺目。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的出版,为嵊州古代桥梁建筑史写上了重重的一笔,市境内有7座古桥列入桥梁史中,并得到了作者的充分肯定。
《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是由卢嘉锡任总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唐寰澄先生所箸。
唐先生在1992年由笔者等陪同,亲自考察过嵊州的古桥,对其中的玉成桥等桥梁,经过他反复考证、分析,赞赏不已。在书中作了明确的注释,绘制了扩展后的玉成桥椭圆形想象图。
嵊州的古石桥中,目前尚存最早的有宋嘉泰年间的朱熹访友桥、和尚桥、新官桥和望仙桥;明隆庆年间的隆庆桥、庵山桥、载狮桥、招龙桥,以及清代的玉成桥、西城桥、万年桥、龙亭桥、双虹桥等,还有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洗屐桥、招隐桥、砥流桥,洗屐桥传说是在为晋时戴逵兄弟洗足而得名。
这些古石桥中,造型别致、风格各异,但大都用块石、板石和碎石精心砌筑而成。千百年来,任凭风吹雨打,仍然坚挺在溪流河江间。宋嘉泰年间构筑的和尚桥,桥长10米,横梁长6米、桥面宽1.7米,由三根石梁并列,靠角石桥间联系,斜撑石上满填块石成平桥,造型美观,构筑精巧。谷来镇上的西城桥也与和尚桥相同,桥墩分水尖直伸至桥面,酷似大雁展翅,十分壮观。可惜在上世纪90年代改建成公路桥,未完整保存下来。
隆庆桥
苍岩镇的隆庆桥,粗看和其他桥梁一样,据桥梁卷载,汉代的半园拱桥今已绝迹,考察结果为《舆地志》记载中剡(今嵊州)东百里有石拱,里人传旧路自石筍入天姥,今石桥下一大井,疑为苍岩镇境内隆庆桥。这座桥型外部虽用块石砌成,内部都是乱石填筑,却坚固得很。下王镇的庵山桥,几经洪水冲击,它上游的庙早已夷为平地,而桥却依然坚挺在河道中间,让人们行走。
玉成桥
被桥梁卷赞誉的谷来镇玉成桥,为单孔椭圆形拱桥,块石干砌,净跨12.15米、高5.72米、桥宽4.7米,全长37.05米,两岸坡道成不对称布置,一侧顺桥而下,另一侧与桥成直角折向河堤,上游侧设有导流雁翅,制有玉成桥,马正炫建,道光丙申年字样(图3)。拱桥顶平坦,桥梁卷作者以此为蓝图,摹写作三孔联拱,即认定为南朝张僧繇的《雪山红树图》桥。它的建成与存在,为我国古石桥填补了一项空白。此桥已被省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年桥
嵊州的古石桥,大都是就地取材建成的。谷来镇的万年桥,建成的石材与河床石相同,为红砂石,属就地取材。桥中墩为分水尖,尖顶有小石柱,正中嵌白石桥名,两侧都有凸出的兽头石,显得十分精制美观。谷来镇的镇东桥和北漳镇的龙亭桥,还依地势而建,利用两边的岩石和岩壁建成。十分自然得体,成为一条美丽的风景线。